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998568
要金牌更要全民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5日 《当代健康报》 2010.11.25
     广州亚运会开赛以来,中国军团延续了前几届亚运会的迅猛势头,奖牌数量遥遥领先,稳居榜首。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和辉煌成绩欢欣鼓舞。但从健康角度看,有两句话又不吐不快:一、众多运动员在勇夺金牌的同时自身却披伤带残,正如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所说“这次亚运会,队员伤病是近几届中形势最严峻的一次”;二、虽然我们金牌总数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但全民身体素质并没有随之提高,全民健身开展得并不理想。

    体育究竟是什么?“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充满诗意地告诉我们,体育是生命的动力,是美丽、快乐、勇气,是正义、和平、友谊和进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美国《纽约时报》以“我们的金牌观”为题,阐述了当时美国人面对金牌落后于中国这样一个境况的价值观:“如果我们想要在体育方面增加投资,更加明智的做法是在日常体育课和课外运动项目上投入资金。尽管这种方法不见得能培养出大量的奥运选手,但这将有助于美国年轻人克服越来越常见的肥胖症,给全民健康带来的好处要比奥运金牌更有价值。”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是美国人面对自己在金牌榜上处于劣势的自我安慰罢了,但是这种价值观是值得所有人借鉴的,至少看到了体育的真正意义,看到了奥林匹克的真谛。世界上最为悠久和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赛,每年吸引全世界数以万计的长跑爱好者汇集于此,主办者不得不提高了参赛门槛,个人马拉松成绩必须达到3小时30分才可以报名参赛,世界上无数马拉松爱好者以参加波士顿马拉松为毕生荣耀。
, 百拇医药
    我们不是标榜美国的金牌观,也不是一味抹杀我们竞技体育的成就,我们只是想强调全民健康的重要。竞技体育的目标就是追求金牌,勇夺第一,这是体育的功能之一,但这不是体育的全部。注重全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才是体育的更高目标。如何做到“两手都要硬”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让金牌之花结出全民健康之果,这在国际上也是有成功先例的。比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体育振兴法》,投入巨资建设群众体育场馆,以法令形式规定全民锻炼日、学校体育课时和必修体育项目,促进了日本国民体质的持续增强。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曾感叹:“日本人的体质提高比我们快,二战后他们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2厘米,而我们还不到4厘米。”2008年,中国在奥运金牌榜上雄居第一,在后奥运时代,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中来,虽然每个全民健身日众多市民积极参与健身,但还不是一种常态,需要把体育变成每个市民的生活。

    我们长期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只占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我们参与体育的人口比例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在我们的校园,很多学生因为背负着学业的压力而一再压缩体育运动的时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近视眼……我们渴望金牌,我们更渴望全民体育的深入开展。我们不愿看到一座座耗资巨大的奢华的体育场馆,因为体育爱好者囊中羞涩而对其望而却步;我们不愿看到一块块绿地丛林被钢筋水泥逐步吞蚀;我们更不愿看到为数不多的体育爱好者因找不到良好的健身场所而不得不与汽车尾气和烟雾不断拼争。金牌背后,应该是绿树蓝天,应该是普通百姓英姿勃发,应该是全民健康素质的普遍提升。奥运会、亚运会不该只掀起“体育热”,如果仅仅是“热潮”就不会维持良久,“热潮”的反面就是“冷却”。只有给全体国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让全民体育成为一种传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才是最好的金牌。

    我们期待着!, 百拇医药(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