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冬季 > 提醒
编号:11997548
冬季保暖要注意三个重点部位 加湿别过量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9日 北京青年报
冬天更重要注意防骨质疏松

     冬季保暖要注意三个重点部位

    冬季气候最大的特征是寒冷,冬天的人们对包围身体的气象环境非常敏感,防寒保暖自然是冬季谈论最多的话题。气象保健学家研究证实,冬季人体保暖的三个重点部位是头、背、脚。

    先说说头部保暖。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人的头部皮肤较其他部位的皮肤厚而致密,头部的血管及淋巴组织极为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皮脂腺、汗腺、头发。头部常外露,毛孔也较大,最容易散失热量;尤其当人体活动时,头部易出汗,热量从此处大量蒸发散失。在散失的同时,因空气对流,风寒极易乘隙侵入人体。而在冬季,气温较低,即使处于静止状态的人,如果不戴帽子,从头部散失的热量也很可观。生理学家研究结果证明,不戴帽子又不常运动的人,外界气温在15℃时,会从头部散失人体总热量的三分之一;4℃时会散失总热量的50%;在0℃时可散失总热量的60%。这些数据显示,在寒冷季节头部保暖与全身保暖关系密切。在严冬,如果不戴帽子外出,部分热量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发出去,易受风寒侵袭而患感冒等疾病。所以,冬天戴一顶比较暖和的帽子,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措施。
, http://www.100md.com
    再谈谈背部保暖。早在魏晋时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就在《抱朴子》中提出了“背宜常暖”的主张。现代中医也研究证实,人体背部和脚部有许多穴位,是内外环境的通道;寒冷刺激可通过这些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使人致病。对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胃及十二指溃疡病的老年人来说,背部尤其要时时处于保暖状态。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年人除了穿一般的棉袄外,一定要穿件紧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防患于未然,从而安全过冬。当然,背部“保暖”,不仅只限于背部不受凉,还应包括更为主动的对背部经络的“刺激”(如洗浴时的“擦背”和睡觉前后的“捶背”),从而有益于气血运行和血脉流畅,从而滋养全身器官,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现代医学还证实,正确的背部保健措施,可以激活背部的免疫细胞,使之进入血液循环,成为具有吞噬功能的网状细胞,积极地消灭有害病菌和隐藏在体内的癌细胞。

    最后聊聊脚的保暖。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相联系。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除了白天注意对脚的保暖(主要是穿保暖性能较好的鞋子,如女性的皮靴及老人的毛皮鞋等),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尤其是雨雪天的脚部保暖更为重要,不仅睡前要用热水泡脚,踏雪后也要及时用热水泡泡脚并及时换鞋,因为在雨雪天气里,或者是积雪融化的时候,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时间一久也会潮湿,极易冻伤双脚。 (霍雨佳)
, 百拇医药
    

    冬季加湿别过量

    众所周知,冬季空气比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低于50%,加之气候寒冷,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常常只有30%左右。较低的空气湿度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对呼吸道疾病不利。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城市开始冬季供暖之后,许多市民为了避免室内干燥,纷纷使用加湿器加湿。但因为加湿过量,也有不少人被空气中的潮湿“放倒”,有的会咳嗽加重,有的会精神萎靡,还有一些老年人患上了轻度哮喘,而一些关节炎患者,病情则常常加重……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加湿过量也会引发或加重病症呢?这是因为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使用加湿器时,湿度条件常常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如果加湿器没有定期清理,其中的霉菌等微生物就会随着气雾扩散到空气中,再进入人的呼吸道,容易引发“加湿性肺炎”。所以专家建议,加湿器最好每周清洗一次。

    实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不益于人体健康。所以,加湿器的使用也不宜将空气湿度提高到70%以上。一般来说,冬天的早晚及阴天、雨雪天气下,空气湿度一般都在50%以上,如果不使用取暖器材,则没必要使用加湿器。只有在冬季晴日的白天,或者在使用取暖器材时,才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为了保健起见,加湿器的用水最好使用冷开水。至于空气湿度的估测,除了可用湿度计和干湿球温度表测量外,也可通过目测蒸发的办法来估计:当蒸发很大时(如湿衣服很快被晾干),空气湿度较小;反之,如果地上的洒水久久不干,则表明湿度较大。
, 百拇医药
    冬季居室湿度较小时,可以使用加湿器增湿;湿度偏大时却没有“减湿器”来降低湿度。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一是提高居室温度(适用于早晚和阴雨雪天时),二是开窗通风(适用于晴日的白天),这两种办法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湿度。 (霍雨佳)

    

    睡觉别抱着热水袋

    62岁的张大爷入睡时在被窝里放了一个热水袋,没想到第二天左腿就起了泡。“热水袋不是很烫,躺下去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没想到早上醒来,左腿就起了泡。”张大爷非常疑惑。

    入冬以来,许多人晚上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有装热水的和插电式的两种。装热水的热水袋由于没有把盖拧紧,热水流出来会引起烫伤。在熟睡的时候,身体丝毫没有动弹,紧贴热水袋的这部分皮肤会有局部烫伤或者局部组织的损伤。各类插电式的电热水袋因使用方便,成为人们随身取暖的宝贝,但方便之余,也要注意烫伤。
, http://www.100md.com
    冬天是热水袋惹事高频季节。市民在使用热水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充电时轻轻摇动袋身,让袋内水温均匀;热水袋表面不能用锐器刺压,强力摔打,以免破裂、漏液造成伤害,如出现破损、漏液现象绝不能再充电使用。在使用热水袋(瓶)取暖时,一定要把盖拧紧,在热水袋外面最好套一个防护套,防止水流出来烫伤。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时间不要太长,热水袋应放置于脚旁10厘米处,而且不是脚上;最好是睡觉前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取出来。糖尿病或患有末梢感觉神经迟钝的病人和婴幼儿最好不要使用热水袋取暖。烫伤后应立即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烫伤后愈早用冷水浸泡,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烫伤程度。 (蔡书宁)

    

    冬季性生活不宜过频
, http://www.100md.com
    冬季人体活力会随着气温下降而逐渐进入相对低迷,确实会对兴奋程度产生影响,性生活应有所收敛。

    工作压力过大影响性欲,压力和疲劳是性欲的最大杀手。冬季正值岁末年初,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明年的工作计划,这些都可能让身在职场的男性费尽心机,身心疲惫会让他们感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引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会不由自主带到夜晚,会影响性欲。

    温度过低会影响人的行为,冬季气温较低时,需要消耗人更多的能量,从机体本能保护的角度来看,活动会相对减少并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所以这个季节人变得懒洋洋不愿意多活动。再者,冬季天气寒冷,是男性附属腺体尤其是前列腺的发病期,此时会根据病情轻重,出现困乏、全身无力等症状,也会让人疲懒怕动。

    冬季性生活宜收敛。中医认为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其中尤以精血充沛为根基。冬季是藏精的好时机,与冬令养藏之性相吻合,因为冬季阳气渐衰,性欲相对减少,有利于藏精而不泄精。冬季性生活过多有可能伤肾,“肾伤则髓空内枯,腰痛不能俯仰”,可致诸病丛生。“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也指出冬天不节制性欲,可能会因“肾亏”而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 百拇医药
    养性并非禁欲,不少男性误认为冬季“藏而不泄”就是应该少射精,性生活中常常故意中途“休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半途而废会使精液逆流,形成的高压也会使细菌出现逆流感染,增加发生前列腺炎概率。

    整个冬季打破性生活规律,会对夫妻双方造成身心不适。但是,也不应该频繁做爱,冬天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性生活过于频繁会导致能量的大量消耗,人会容易得病。掌握性生活频率因人而异,只要双方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对性生活频率感到满足即是合适的。中医治病需四诊合参,综合脉证处方用药,肾虚的情况以肾精不足为主,可能是阴阳两虚,需综合调理,中医疗效一般是受肯定的。 (曹淑芬)

    

    冬天更重要注意防骨质疏松
, 百拇医药
    冬季骨质疏松病人骤增,和足不出户、不晒太阳、不运动关系密切———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患病总人数已近1亿。日前,在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主办、《生命时报》协办的“媒体健康日”活动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徐苓教授再次强调:“骨质疏松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一旦患病,并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髋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况,不仅会给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尽可能保持最高的警惕。”

    ■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

    目前,全球约有2亿女性有骨质疏松症,60-70岁的人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2/3都有。此外,由于吸烟酗酒、性腺功能减退、使用皮质激素等原因,男性骨质疏松病人也日渐庞大起来。因此,根据有关报告的数据,2020年我国预计将有超过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影响。
, 百拇医药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徐教授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患者20%会在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死亡率甚至高于乳腺癌,此外50%的患者在随后的日子里将致残。此外,更让人担心的是,虽然脊椎骨折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中更为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45%,但是还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约50%的脊椎骨折患者没有得到过诊断、治疗,有的患者是在多次骨折后才被查出。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些是因为患者自身重视不够,认为疼痛躺几天就好了;有些患者虽因疼痛就诊,如果医生问诊不够细,也可能不被发现。徐教授提醒,腰背部疼痛、身高减低、驼背畸形、呼吸困难、胃肠道反流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都可能是脊椎骨折的预警信号。

    ■冬天应更多地享受大自然的“阳光荷尔蒙”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预防骨质疏松的工作更应引起人们重视。入冬以来,很多医院的骨质疏松门诊都格外忙碌起来,来问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维生素D原转换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另外,适当的活动有利于成骨细胞活动,减缓骨质疏松的出现。而冬天气温降低,很多老年人怕冷,宁愿在家里静坐修身也不肯出门晒晒太阳、舒动筋骨,导致皮肤维生素D原转换成维生素D减少、破骨活动活跃,使钙的吸收减少,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因此,徐教授建议,千万不要因为怕冷而窝在家中,应更多地享受大自然的“阳光荷尔蒙”。 冬日里,适时的运动、晒太阳都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促进钙盐吸收以及骨细胞的活性。建议活动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2-5时为佳,因为这时的紫外线A光束可促进皮肤维生素D原转换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吸收,而且气温也不会太低。但运动时需注意防跌,适时增加衣物,以免引起骨折或加重疼痛。

    ■治疗骨质疏松不能急于求成

    如果真的患了骨质疏松,也不用过于紧张。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它们可以为骨的形成提供原料,但骨质疏松发生后光靠“开源”是不够的,还要“节流”,因此通常还需要加用一些抑制骨骼破坏和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想一下将其根治是不现实的,应尽可能地和其“和平共处”,保证防治的最终目的——预防骨折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能够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使其能愉快地坚持治疗。否则,不仅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更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从而导致治疗成本的增加。因此近年来,医学专家们也希望用更简单的方法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比如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应用一种名为唑来膦酸的新药来治疗骨质疏松,该药可以抑制过度活跃的破骨细胞功能,控制患者骨量丢失。与传统药物相比,该药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更强,因此只需要很小的剂量,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一年只需给药一次。此外,唑来膦酸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对胃肠道没有刺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百拇医药
    今年10月美国骨矿盐研究学会在年会上公布了一项为期6年涉及1200多名患者的长期研究表明:一年滴注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维持骨量、降低骨折风险。此项研究中发现,与3年后停止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相比,通过一年滴注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6年后,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52%,而相关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研究数据的肯定,患者可以长期应用。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小抓起

    徐苓教授表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达到的峰值骨量有关,这个峰值大约出现在30-40岁之间。所以应该从小就有预防骨质疏松的意识,这样才能获得更大峰值骨量。除了多晒太阳、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外,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烟戒酒。更重要的是,有条件的可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知道峰值骨量,以后每1-2年测1次,提供专科医生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高原)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