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 信息
编号:11969538
学龄前 刚入园时最爱生病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4日 《生命时报》 2010.12.14
四种情况待在家里(学龄前)
四种情况待在家里(学龄前)
四种情况待在家里(学龄前)
四种情况待在家里(学龄前)

     刚入园时最爱生病(学龄前)

    每天,看着孩子走进幼儿园时那小小的背影,妈妈们会有各种担心:吃饭好不好?和小朋友相处得好吗?最担心的,还是孩子上幼儿园后生病多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孩子出现哪些症状就不要再送幼儿园了呢?本期,我们请来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开心宝贝成长工作室运营总监孟智慧,共同为大家解答疑问。

    为什么孩子在家的时候生病比较少,上了幼儿园后,特别是刚入园的前半年,会反复生病?

    这是由于大多数病原体是通过空气飞沫、手—口途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的,因此,人群拥挤程度以及接触人员的多少,与接触到的病原体数量成正比。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接触的同年龄孩子会有一个跳跃式扩增,并且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而每个孩子原本接触的人群也各不相同,入园后,孩子接触到不同病原体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而此时,孩子的免疫功能还比较弱,因此,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就特别容易生病。不过,随着免疫功能的成熟,孩子生病的现象会逐渐减少。
, 百拇医药
    其实,孩子生病的过程,也是免疫系统受到病原刺激而产生抗体的过程,是孩子免疫功能发育成熟的必经之路。如果让孩子一直生活在无菌状况下,获得性免疫功能永远也无法发育完善。因此,对于一般的头疼脑热,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完全不让孩子生病是不可能的,而且并非是件好事。▲

    

    四种情况待在家里(学龄前)

    肠炎

    哮喘

    流感

    皮疹
, 百拇医药
    徐默画

    秋冬季节,上幼儿园的孩子最容易生病,患上肠炎、流感、过敏性呼吸道疾病(鼻炎、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肤病这四种疾病。

    1.肠炎。主要症状是发烧和腹泻,宝宝的大便次数从每天几次到十几次不等。大便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呈黄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一般通过接触患儿的粪便或脏手的途径传播。

    2.流感。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发热、畏寒等症状。这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共用器具等方式传播。

    3.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包括鼻炎、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症状各有不同。过敏性鼻炎症状为打喷嚏,流大量清水涕,鼻塞和嗅觉减退,有时还伴有干咳、咽痒,甚至哮喘发作。过敏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过敏性哮喘的症状为痰多、咳嗽、胸闷气短。此类疾病不传染。
, http://www.100md.com
    4.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上会出现小红点,伴有灼热、刺痛、瘙痒等反应,严重的会起水泡。

    孩子如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疾病的症状,都应暂停送幼儿园,立即带宝宝就医。一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二来在幼儿园,孩子得不到单独照顾,容易加重病情。同时,也避免感染其他小朋友。▲

    

    病好2天再送去(学龄前)

    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呕吐等胃肠道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特别是从刚发病至发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因此,应该从发病初期就将孩子留在家中隔离,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1—2天后,才可以再送幼儿园。
, 百拇医药
    此外,当孩子患上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性特别强的疾病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在家隔离。

    那么生病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入园呢?不同疾病,有不同的返园日期。

    流感:退热后2天。水痘:至少隔离2周,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流行性腮腺炎:隔离3周,等待肿大的腮腺完全消退。细菌性痢疾:隔离至腹泻停止。▲

    (本专题文章由本报记者刘源隆采写)

    

    陪内向的孩子玩玩车(学龄前)
, 百拇医药
    甄颖和先生工作都很忙,儿子威威平时上幼儿园,周末常常交给奶奶照顾。前些天,威威说想做一张贺卡作为感恩节礼物送给老师,想请妈妈帮忙一起做。甄颖正好不用加班,就愉快地陪威威做起了手工。没想到,贺卡做好后,威威特别开心,紧紧地拿着卡片一整夜都没撒手。第二天一早,孩子连蹦带跳地捧着他们的“作品”去了幼儿园。作为妈妈,甄颖此刻也感到了一份不一样的开心和满足。

    事实上,国外已有早教专家提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日前,据美国心理中心网报告,发表在《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宾翰顿大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特聘教授马克·伦岑韦格尔解释说,在与父母每天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与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会更加开朗、阳光。

    但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和10年前相比,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减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电视及网络游戏。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门诊、儿童行为问题专家顾伯美副主任医师对此表示,父母的陪伴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互动游戏。
, http://www.100md.com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家长可以多陪孩子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图片,例如把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的图片同时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两幅图的不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等。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重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训练。通过一起搭积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协调能力;通过做手工、编故事等,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能力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互动游戏。好动的孩子可以选择静态游戏,如积木、拼图等,帮助孩子修正好动的个性;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他讲故事,通过复述、提问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性格孤僻的孩子可以选择动态玩具,如声控玩具汽车等,让孩子在追逐汽车的过程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陈 芸)

    
, http://www.100md.com
    接触数字早数学成绩好(学龄前)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父母在孩子入学前,多让他们接触数字,有助于孩子在将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发展心理学期刊》上。

    此项研究负责人,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苏珊·文表示,入学前,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谈论一些和数字有关的话题,有助于帮助他们今后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研究发现,父母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物化法:教孩子学数字要从直观入手,可在生活中教他数东西,如上下楼梯数台阶,走一步数一个数等。

    比较法:孩子学会数数后,再教孩子辨别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度与量的差异,如苹果的大小、铅笔的长短、道路的宽窄远近等,让孩子逐渐形成度与量的概念。

    分类法:经常让孩子做分类游戏,如一罐纽扣,先按大小分类,再按颜色分类等。让孩子慢慢建立起数群、集合的概念。▲

    (臧恒佳)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