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中的饮食胡风看民俗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社会的各方面都留下了民族融合的印记,本文以唐诗为底本,研究唐诗中反映出的饮食胡风,从而分析民俗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关键词:唐诗;饮食胡风;民俗特征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文化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唐诗为底本,分析从唐诗中反映出的饮食胡风这一现象,研究民俗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唐诗中的饮食胡风
1.日常食俗的代表—胡麻饼
表现日常食俗最具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诗中的胡麻饼、胡饼指的是一种面食,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所喜爱吃的主食馕,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从制作工艺上可分素馕、油馕、肉囊、芝麻馕等约50多种品种。诗中的馕就是芝麻馕,这种馕,含水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加之香酥可口,富有营养,是西域少数民族重要主食,随着民族间的交流,这种便捷好吃的食物传入了中原,受到了汉族人的喜爱。“胡饼自汉代传入中原后,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甚至东汉的宫廷里兴起过胡饼热,胡饼本身具有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旅途食用等特点,成为商旅行人的最佳选择,张骞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中原慢慢普及,成为中原常见的食物之一”[1]。
2.独领风骚的西域美酒
中原造酒的历史悠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