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8127
预防糖尿病 从关注糖耐量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授业解惑

    根据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而健康人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由此可见,正常血糖范围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存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内的血糖水平即为“糖耐量减低”,又称为“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糖耐量减低患者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中青年人群中。从临床发展来看,糖耐量减低者的转变有3种可能,一是发展为糖尿病,二是保持现状水平,三是恢复正常。

    研究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约67.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且糖耐量减低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较高,但通过长期的干预治疗,约31%~46%的糖耐量减低者可不转变为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将大大降低。

    如何预防糖耐量减低人群进展为糖尿病呢?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一旦确诊为糖耐量减低,患者应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测血糖;

    2.糖耐量减低者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除烟酒,并适当节食。坚持清淡饮食,避免吃过甜的食物,保证膳食中富含维生素,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争取使糖耐量恢复正常。

    3.要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症。如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高血压病人应进行降血压治疗,肥胖症患者应积极减肥。

    4.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步行是最安全、简便,且最易长期坚持的运动,但切忌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

    5.糖耐量减低者也可通过服用降糖药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对小肠黏膜上皮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酶、淀粉酶、蔗糖酶)有抑制作用,能延缓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得到降低。初始服用阿卡波糖时的成人剂量为每次25mg,每日服3次。根据病情的需要,病人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服用剂量。少数病人在服用此药后有腹胀、腹泻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影响治疗,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服用此药。

    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能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从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此类药物特别适合肥胖的糖耐量降低者使用。二甲双胍的成人服用剂量是每日服500mg,分2~3次口服。该药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二甲双胍在进餐中服用或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可减轻该药的副作用,但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病人不宜服用此药。, http://www.100md.com(文 罗学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