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8119
别嘌呤醇:副作用不全是我的错!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31日 医药经济报
     别嘌呤醇一直是临床治疗痛风的常规用药,由于它廉价、药源丰富,并且适用于各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故广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需酌情服用。目前有个别报道把别嘌呤醇的不良作用说得过于严重,造成很多医务人员对别嘌呤醇认识和使用上的误解。事实上,通过大量病例和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被夸大了,有些不良反应并非由别嘌呤醇引起,应辨其真伪。

    肝损害:服用别嘌呤醇后发生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10%,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AST)升高,但在这些转氨酶升高的病例中,大部分的真正病因并非是由别嘌呤醇对肝脏的损害所造成,而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脂肪肝,痛风约45%的人伴发脂肪肝;

    ②痛风性肝损害,一些痛风患者的肝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③酒精性肝病,痛风患者多数有长期大量饮酒的历史;

    ④慢性肝炎,我国是乙型和丙型肝炎高发区,痛风伴发慢性肝炎是常见的现象,肝炎多会引起转氨酶高;

    ⑤其他药物,痛风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血脂紊乱等,常用的降压、降糖、降脂药损伤肝细胞时也能引致转氨酶升高。

    骨髓抑制:据调查,有3%的痛风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范围,0.9%的痛风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远低于国外报道的5%~15%和2%~3%。调查发现,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均是由于服别嘌呤醇量过大(>600mg/d),而每天服别嘌呤醇≤300mg的患者中,未发现血细胞低于正常标准的病例。全血细胞减少的痛风患者在停药后1~3个月后,血细胞均恢复正常。

    药物性溃疡:药物性溃疡和药疹一样是人体对药物的一种过敏反应,别嘌呤醇所致的溃疡均发生在口腔和龟头处粘膜,多在服用别嘌呤醇数月后出现,个别患者在用药后近3年才发生口腔溃疡。别嘌呤醇导致的药物性溃疡发生率约为3%。,虽然发生率低,但因出现溃疡与最初服药相隔时间较久,多数长期被误诊。

    为了减少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建议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项目的药前检测和药后定期复查对照,药量一般控制在300mg/d以下,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肖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