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春季 > 春捂
编号:11998847
春捂重在捂脚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7日 《当代健康报》 2011.03.17
     春捂重在捂脚

    “春捂”提醒我们要注意春天的寒冷。我们要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着时间、天气变化来调整。但是,鞋子是不能随意换的。中医博士罗大伦建议,春捂应捂在脚上。

    春天阳气生发,在体内蕴藏了一冬天的阳气,此时开始向外生发,身体开始感到温暖了,天气一热,身体当然也就感到热,容易出汗。但是,春天毕竟是一个寒热交替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在一天里的温度变化较大。比如,早晨是比较凉的,但是,到了中午,又会让人觉得比较热,晚上,又凉了。有的人中午出门,看到天气暖和,就减少了衣服,结果到了晚上,天气又凉了。这样很容易受凉,所以老话说,要“春捂”。

    “春捂”还有一个内涵,中医认为,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此时要保护阳气,如果被冻到了,伤了阳气,会影响我们身体一年的整个节律。这是有道理的,比如有的女孩子,很早就换上了特别凉快的鞋,此时大地还是很凉的,尤其是早晚的时候,结果导致阳气受损伤,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因受凉患感冒而导致急性肾炎。
, 百拇医药
    “春捂”只是一个提醒,告诉我们要注意春天的寒冷,我们要灵活掌握,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着时间、天气变化来调整,别太教条。但是,鞋子是不能随意换的,所以建议鞋子还是穿得暖和些,宁可热了,别冻脚。春捂,我的建议是捂在脚上。

    据《中国中医药报》

    

    “春捂秋冻”有道理

    不要急于脱棉衣

    ■ 张颖

    虽然已过“惊蛰”,天气开始转暖,但医生和健康专家还是建议市民应该做到“春捂秋冻”,尤其“春捂”更防病。
, 百拇医药
    最近到骨科看关节疼痛的病人逐渐增多。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裴智说,由于气温升高后,很多人急于脱掉棉衣,不但容易引起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系统疾病,还出现了膝关节疼痛,逐渐发展为膝关节骨质增生,重者还会出现膝关节积水、肿胀以及伸不直等病症。

    一些健康专家认为,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非常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春捂”的含义就是说立春以后,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秋冻”,就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太严实。人们尤其要注重“春捂”,因为冬季人们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生的散热功能相对平衡,初春气温变化比较大,一旦气温下降,就会使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

    专家建议,初春时节,人们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好利于出行的天气,同家人朋友去郊外旅游踏青;要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 http://www.100md.com
    

    春捂指数教你春捂

    ■ 顾白

    我国自古有“春捂秋冻”的说法。那么,春天到底该怎么“捂”?日前,医疗气象学家们提出了4点“春捂”指数。

    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提前预防。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长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研究表明,对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 百拇医药
    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面对“孩子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一般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时间:14~30天恰到好处。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14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30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如果衣服减得过快很可能冻出病来。这是因为,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头部、手部、脚部是人体三个最易散热的部位。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入春后,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头颈部,研究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老年人的血管多少有点硬化,冷风一吹,难免造成脑血管收缩,轻则感到头昏、头痛,重则会发生意外。
, 百拇医药
    

    少睡多动勤通风 克服恼人“春困”

    ■ 任玮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人们却经常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春困”。一些医生和养生专家建议,春季应早睡早起、多做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配合饮食调节来克服“春困”。

    医生分析指出,“春困”是人体机能随气候变化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人体的供血量和血液循环有相对稳定的规律,冬季寒冷时,人体本能收缩皮肤的毛细血管,节省皮肤的供血量,剩余的血液便额外供给内脏和大脑,脑供血量充足的情况下人就不易头昏嗜睡。相反,进入春季天气转暖,皮肤毛细血管自然舒张散热,血液供应增多,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人体就出现了软绵绵无精打采,懒洋洋昏昏欲睡的“春困”症状。另外,养生专家认为,“春捂秋冻”的习俗也是“春困”的一大诱因。经过漫长的冬季,多数人不愿过早脱下保暖衣物,也不经常开窗通风,这样“捂”出来的湿热、缺氧也容易让人提不起精神。

    养生专家建议,“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过度睡眠反而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越睡越困”。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的休息睡眠可以使人体进入正常的自我调整状态,提高机体活力,减少困倦感。同时,流通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大脑“充氧”,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给。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