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12067722
抗生素,守护人类健康的基石(抗生素十日谈1)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生命时报》 2011.04.01
     抗生素,守护人类健康的基石(抗生素十日谈1)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在抗生素诞生近百年的时间里,它成功终结了诸如败血症、肺炎、结核病等疾病对人类的致命威胁,为守护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统计资料显示,今天人类的寿命较上世纪初延长了近20年之多,其中约有10年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事实上,抗生素家族成员的逐一诞生并非是历史的巧合,它凝结了数代科学家的心血。

    1910年,德国医生埃尔利希在经历了605次实验失败后,成功配制出“艾尔希利606”,即现代医学中常用的“阿斯凡纳明”。这种药物可以杀死侵入人体内的梅毒病菌,而不伤害宿体。阿斯凡纳明是抗生素的前身,它的出现为今后抗生素的研发和生产确立了以安全性为目标的准则。

    1932年,德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兼药物学家多马克成功研制出“百浪多息”,终结了威胁数以万计妇女的产褥期败血症。而它也成为抗生素时代来临前的曙光。
, http://www.100md.com
    接下来,伟大的青霉素出场了,它的发现真正开启了属于抗生素的时代。1941年,犹太裔德国科学家钱恩与弗洛里成功分离出青霉素。1944年,青霉素在美国得以大批量的生产,并成为二战中战地救护的特效药,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盟军战士。甚至连丘吉尔的肺炎,都是因青霉素才得以痊愈。青霉素的成功轰动了全世界,人们把它同原子弹、雷达并列为二次大战中的三大发明。不同的是,原子弹和雷达用于战争,而青霉素则用于挽救生命。

    1943年,美国生物化学博士瓦瑟曼成功地从土壤中分离出链霉素,链霉素的出现引发的轰动不亚于青霉素,因为它征服的是在19世纪的欧洲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结核病。它的出现使美国1904年以前10万肺结核患者死亡188人的比率下降到1953年的4人。

    之后的60多年被科学家称为“淘菌时代”,不断有新抗生素问世。到2005年,抗生素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133位,它们是人类同死神抗争的一大武器,令20世纪的疾病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詹松)

    

    吃抗生素别喝果汁

    吸附药物 减弱疗效

    用清甜的果汁送服苦涩的抗生素药片,这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对策,实际上却埋下隐患。

    “果汁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黄酮类物质组成,后者至少包括800多种化合物,其中哪些成分会影响药物至今仍无法完全研究清楚。”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蒋宇利主任药师介绍。加拿大曾有一项研究发现,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柚子汁、橙汁和苹果汁会抑制部分抗生素,以及抗过敏药、心脏病药的功效。
, http://www.100md.com
    “另外,成品装的果汁含增稠剂,它可能吸附药物,减弱药效。”蒋宇利补充道,为了避免影响药物,一般都用温水送服,服药后约1小时再喝果汁和饮料。▲

    (志 中)

    

    防耐药从减少输液开始(抗生素十日谈②)

    抗生素与病菌的斗争,就像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曾几何时,盘尼西林(编者注:青霉素的音译)就是针对各种病菌感染的“万应灵药”。如今,耐药的超级细菌越来越多,其涌现速度已经超过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病菌一侧倾斜。
, http://www.100md.com
    这种“危局”的形成和抗生素滥用关系密切。要想挽回这种局面,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生素不是消费品,更不是福利,不要动不动就向医生“申请”输液。临床上,患者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误区一:感冒发烧打“点滴”。医院的门急诊里输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发烧患者并不少见。其实感冒发烧并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有发烧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此时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误区二:抗生素等于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它只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炎症局部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但很多并非由病菌引起,有时甚至是无菌性炎症,此时申请打“消炎针”仍然是不科学的要求。

    误区三: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老的抗生素虽然抗菌谱“窄”一些,耐药比例高一些,但抗生素讲究的是“敏感”,如果“药敏试验”证明病菌对这种抗生素敏感,即使老药一样可以立“新功”。
, 百拇医药
    误区四:频繁换药。抗生素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即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输液后总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误区五:一旦见效马上停药。抗生素有其规定的疗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药,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会因为残余的细菌作怪而使病情反复。

    因此,患者在日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谨记“三不政策”。第一,不主动要求。如因普通感冒就医,不应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第二,不迷信输液。抗生素的使用有其规定的给药步骤,如果口服抗生素可见疗效则无需打针,打针即可痊愈则不必输液;第三,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使用。非专业人士没有这种经验,无论得病后自行购买抗生素,还是平时用抗生素“充实”家庭药箱,都会埋下滥用抗生素的隐患。▲

    (阎 威)
, http://www.100md.com
    

    院感控,守住抗生素规范使用最前线(抗生素十日谈)

    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4月7日,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主办了首届合理用药会议暨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共同发出倡议,呼吁医生、药师、药品生产商以及民众,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和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博士指出,细菌耐药及其在全球的蔓延,主要原因是抗生药物的过度使用,使目前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的许多药物难以保持疗效。如果不及时纠正和预防,世界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而在分析造成细菌耐药这一“窘境”的原因时,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必须解决的六大环节,即监测薄弱、药物使用不合理、缺乏感染控制、药物质量低下、缺少研究和没有承诺。
, http://www.100md.com
    作为我国院内感染控制的先进践行者,中华预防医学会院内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也受邀与会并发表演讲。他认为,但随着医学界对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视,人们逐渐发现,只要关注细节、抓落实,院内感染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更有意义的是保障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守住人类与细菌战争的最前线。

    早在1986年,胡必杰教授就在中山医院开辟了院内感染控制的试验田。1999年,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成立后,在上海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胡必杰开始以行政力量推动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头戏”,这也是胡必杰最先开始的工作。他通过上海市院内感染控制中心的内部交流网页,建立了一套评分监督体系,在这里有70多家医院的分数排名。医院看到自己的分数排在后面时,便会去分析自己没有做好的原因。“这正是此种监督方法被接受的原因之一。”胡必杰说。

    “监控用药情况是一种‘堵漏洞’的方法,要想更理想地控制院内感染,还需要‘疏通’。”胡必杰说,国际上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理念在不断变化,因此向临床医生普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监督和培训两者都不能少。▲
, 百拇医药
    (郑 丹)

    

    服抗生素吃口白糖

    多数抗生素口感苦涩,服用时吃口糖不但能掩盖这讨厌的味道,还能对抗细菌的耐药性。

    大肠杆菌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常见细菌。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服抗生素时吃一小勺白糖,会让这些“顽固”的细菌在2个小时内就被杀灭,而如果不与白糖一起服用,抗生素可能完全失效。

    专家认为,植物中的某类糖分,如葡萄糖和果糖,会让引起慢性感染的细菌对药物更加敏感,有助于抗生素更好地发挥抗感染作用。▲

    (臧恒佳)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