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 孙思邈
编号:12069621
药王孙思邈轶事2-1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08期
    锯末治腹痛

    药王孙思邈轶事2

    孙思邈刚开始行医时,就在故乡孙家原村。有一次,邻里的一对中年夫妇抱着小孩,急急忙忙地找他看病。小孩呕吐不止,手捂腹部喊痛,父母慌得不知所措。孙思邈仔细诊断后,认为是受寒而得。这时看到旁边有一堆锯末,他忽然有所醒悟:檀香木理气止痛,其锯末也有同样效果。于是他抓了一把锯末,让父亲加点生姜作为引子,当即熬药服下。夫妇半信半疑地回到家,照他说的方法煎药,孩子喝了后,果然呕停痛止,病很快就好了。夫妇俩高兴地逢人就说,孙思邈医术高明,救了小孩的命。从此他在乡里声名大振,得到周围村庄乡亲们的信任,一有病便纷纷前来就医。

    以上所用方法中,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性味辛温,功能理气止痛,温中和胃,主治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鲜品,性味辛温,功能散寒解表,温中止呕,主治畏寒呕吐,风寒表证等。两药配伍,温中止痛,理气降逆,故获良效。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百拇医药
    

    用葱叶导尿

    药王孙思邈轶事3

    孙思邈在治病过程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传说有一天,华原县城东街的张先生患小便不利,听医生说是喝水少,因此就大量饮水,结果腹部憋胀,最后竟至小便点滴不出。孙思邈仔细观察病情,认定患的是“癃闭”,由尿道不通所致。如何治疗呢?他想,能不能从尿道插进一根管子,尿肯定会排出来。可狭窄的尿道,该用哪种管子呢?急得他从院子里踱到门外,忽然看见有个小孩吹着葱叶玩,他顿时有了主意,挑出一根细长的小葱切去葱尖,顺着尿道插进,并像小孩一样用劲一吹,果然患者的尿液从葱叶中流了出来,腹部憋胀马上得到缓解,病情随之痊愈。病人直起身来,连连向他道谢说:“救命之恩,终身难忘。”于是“葱叶导尿”被记载在他的书中。
, 百拇医药
    这是我国记载最早的导尿方法,也是导尿管从此产生的缘由。而“癃闭”病采用导尿方法仅是权宜之计,并非根本治法。此病多是由于热淋或石淋引起,只要清热排石就可治愈。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琥珀救产妇

    药王孙思邈轶事4

    孙思邈出外行医,有一天正在行走,忽然看见一行出殡队伍迎面而来。他停在路边,忽然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便说这人还没死,你们怎么忍心埋了呢?众人说人早死了,你不要胡说。他说人要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着鲜血。众人果然发现有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材请他看。只见有个妇人面黄如纸,且怀有身孕。丈夫哭诉说结婚十年没生育,这次怀孕几月,昨天忽然胎动并大出血。孙思邈试了妇人的鼻息和脉象,以红花烟熏其鼻孔,又急取琥珀粉灌服,孕妇很快苏醒过来。他又送给病家一剂药、一幅图,嘱咐把病人抬回去,喝下这副药,再按图接生,保证母子平安。后来妇人果然顺利生下个胖娃娃,于是众人把他当成了神仙,孙思邈却说:此乃琥珀之功也。
, 百拇医药
    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生于黏土层、砂层、煤层及沉积岩内。以色红、明亮、块整齐、质松脆、易碎者为佳,有蜂、蚁、松枝者尤好。性味甘平,功能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尿通淋,主治心悸、失眠、惊痫、闭经、小便不利等。现代药理证实琥珀酸具有抗抽搐以及镇静、降低体温、镇痛、兴奋呼吸、升高血压等作用。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寻找灵芝草

    药王孙思邈轶事5

    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经常去县城行走,不料遇见曾经患浮肿病的教书先生,他感到疑惑不解,心想此人病情危重,已经无法治疗,如今却像个健康人,他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呢?经过询问才知是喝了异样的“蘑菇”汤治好的。原来峨眉山有个破庙里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常年患病,姑娘名叫灵芝,为维持生活,她天天到山上采蘑菇,再到县城去卖。有一天她在林深处枯树下,发现了3个异样的“蘑菇”,形状像把小伞,盖有碗口大,把有半尺长,颜色红紫发亮。到城里去卖时也顺便把那3个“蘑菇”带去,但没有人买它。直至有年冬天,她卖完蘑菇准备回家时,有个青年跑来说他父亲病了好多年,病危中忽然想起吃蘑菇,不料姑娘已将蘑菇卖光了,就只剩下那3个异样的“蘑菇”,青年便买了急忙赶回家。后来昏迷的老人喝了“蘑菇”汤,第2天居然醒过来了,一连喝了3天,竟然奇迹出现,病情好转,而且还能到街上转悠了。孙思邈听了非常惊奇,便上山寻找这种神奇的“蘑菇”,并用姑娘的名字,称之为“灵芝草”。
, 百拇医药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功能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延缓衰老。主治冠心病,高脂血病,高血压,癌症,白细胞减少症等,现代药理证实有镇静安神,抗肿瘤等作用。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偶然识川芎

    药王孙思邈轶事6

    传说孙思邈有一日到青城山上采药,师徒们在混元顶松林中休息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雌鹤,卧倒在地,好像生病了,旁边几只幼鹤在哀鸣,过了一会儿,空中飞来一只白鹤,嘴里叼着几株草药,从高空落下,幼鹤便急忙把药送去,病鹤吃药后不久,病果然好了。孙思邈感到很意外,将散落的药与自己采的药进行对照,才知这药是川芎,具有活血止痛作用。于是他不禁吟道:川西青城天下幽,神仙洞府第一流。白鹤巧衔送仙药,来自苍穹云霄头。
, 百拇医药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气滞血瘀之胁肋疼痛、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脑供氧,以及镇静、解痉、抗菌、抗癌、抗辐射等作用。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苦觅老鹳草

    药王孙思邈轶事7

    相传孙思邈在四川峨眉山时,遇到一位40多岁的男子前来求医。病人住在岷江岸边,长年以打鱼为生,天久日长得了风湿病。每当天寒阴湿时便两腿关节僵硬,行动非常不便。他先用自己配制的药为其治疗,当时服用有效,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于是他又到山上采摘治病的草药,却令他十分失望。有一天到山上采药,无意间看到一只老鹳在山崖上啄食一种草,他想老鹳长年累月在江河湖泊中,时时遭受阴湿之气侵袭,为何不得风湿病?莫非它啄食的草有治疗风湿的功效?于是他迅速攀上山崖,将老鹳啄食的那种草采回,用水熬成药汁,让病人服下。结果初服后即感到疼痛减轻,继续服用红肿消退,能自主走路。他深为找到能治疗风湿的草药而高兴,可是不知道这种草药叫什么,他想这是老鹳帮自己找到的药,所以便给此药命名为“老鹳草”。
, 百拇医药
    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老鹳草的全草。性味辛、苦,平。功能祛风除湿,疏经活络,止泻治痢。主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等。现代药理证实全草煎剂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及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Ⅰ型仙台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尚有止泻、抗炎、抗癌作用。

    

    梓州治消渴

    药王孙思邈轶事8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因久服丹石,患了消渴,小便频数,昼夜百行,证属阴虚火旺。孙思邈给他开了黄连丸,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但他又因房劳过度,导致消渴之病加重,体质羸瘦,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死。孙思邈对此颇为遗憾,并告诫后人:患消渴病,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他的论断至今看来也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中,孙思邈不但对消渴病有详细的观察和描述,而且对其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血管病等也有详细论述。收载治疗此病的方剂有75首,药物达129种。可见他对此病有较深的研究。
, 百拇医药
    消渴病类似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黄连丸由黄连、生地黄组成,研末制蜜丸服,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作用。而其它方中,以栝楼根、地骨皮、生石膏、黄芪、麦冬、茯苓等出现频率最高,对后世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产生了深远影响。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公布屠苏酒

    药王孙思邈轶事9

    唐朝初年南方时有瘟疫发生,孙思邈在常州一带行医,不舍昼夜抢救病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过了不久,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他经过潜心研究,发现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预防瘟疫的药方——“屠苏酒”。他便精心配制药酒,让未得病的人喝,结果瘟疫再也没有发生。他为了普及防疫知识,便找来一大张黄绢,把药物组成及炮制方法全部写在上边,张榜公布在屠苏庵山门的柱子上,让人们广泛传抄。后来岁末饮“屠苏酒”,便成为江南各地流行的习俗,而且还传到日本等国。自此人们对他这种重视普及、从不保守的可贵精神大力传诵。
, 百拇医药
    屠苏酒由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等组成。原方制法是将药细切,以绢囊包贮,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命名“阿是穴”

    药王孙思邈轶事10

    终南山里有位老猎人,由于长年在外,得了腿痛病,发作时难以忍受。他多方求医无效,后来听说长安城有个“药王”孙思邈,医术非常高明,于是他来到长安求医。孙思邈就给他服药、扎针,但治了将近半个月,病却不见好转,他想,除了针十四经穴,是不是可以另寻新穴呢?他又担心会出什么危险,就先在自己身上试扎了数次。然后请老猎人躺在炕上,手指在腿上一分一寸地掐试针穴,并不停地问这里疼不疼?老猎人回答不是……当他掐到有个穴位时,老猎人突然大喊:“啊,是!”孙思邈便掐住这个点,毫不犹豫地把银针扎入这个穴位,过了一会儿,老猎人腿痛减轻了。因为疗效显著,孙思邈就记下这个新穴位。第二天又找到了一个点,就这样扎了7天针,换了5个穴位,老猎人的腿痛病终于痊愈了。此后,孙思邈思忖给这些新穴位命名,忽然想起老猎人的喊声,于是就将这些经外奇穴称为“阿是穴”,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 百拇医药
    “阿是穴”始于《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因其无固定名称与位置,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为腧穴,故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彩绘明堂图

    药王孙思邈轶事11

    唐代贞观年间,孙思邈奉敕修“明堂图”。就是把人体脉穴绘成图像,以便医生学习。他与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共同承担校定经穴图的任务。在此期间,他向专长针灸脉理的医学家甄权请教。甄权说:人体经络复杂难辨,自己从18岁研究孔穴,至今百岁已过,仍有许多疑问难以解决。孙思邈也发现古之“明堂图”错误甚多。于是他参照甄权所绘的针灸明堂图,又参考了大量的医学文献,进行反复研究,并亲手绘成了第一部仰人、背人、侧人的彩色《明堂三人图》,形象直观地绘出这些经穴的准确位置,使人能够一目了然。这便是我国最早绘制的彩色经络腧穴图。
, http://www.100md.com
    孙思邈云:“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图之于后,亦睹之便令了耳。”其中仰人282穴,背人194穴,侧人174穴,穴名共349个,单穴48个,双穴301个。可谓精心细致,详尽明了。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创制抓药柜

    药王孙思邈轶事12

    孙思邈在太白山采集中草药,他不畏艰险、翻山越岭,或穿越茂密的森林,或攀登峻陡的山崖,由于所采之药很多,加之性味功效不同,因此放置不能混杂。为了便于分类使用,他就让老妻特意用布做了一个褡裢,在上面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中草药,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便于回家后整理和使用。就是平时背在肩上,看病用药也十分便利。
, 百拇医药
    由于他看病时,总要把药从褡裢的小口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时间一长,人们就习惯把此法称为“抓药”。后来,孙思邈受到“抓药”的启发,依据褡裢的小袋子的方式,让木匠做成许多小格子,格子里又有小抽屉,将抽屉隔成三、四个方格,用来存放各种药材,外边写上中药名称,类似木制的箱柜,因此称为“药柜”。由于这种方式非常方便实用,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药柜一般有81个药斗,每斗分装4味药,取药比较方便。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