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G > 过敏
编号:12068095
7个方法在家治过敏(专家出诊)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1.05.10
     7个方法在家治过敏(专家出诊)

    美国专家支招

    春夏之交正是哮喘等过敏症的多发季节。美国“雅虎女性网”4月25日最新载文,刊出了美国纽约整体疗法专家文森特·佩德雷博士总结的治疗季节性过敏的自然秘方。

    1.皮肤过敏冰镇缓解。冰镇能舒缓过敏带来的麻烦,只需一张纸膜沾湿清水后,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再把纸膜打开覆盖在脸上。脸上因为过敏而痒痒的感觉也会瞬间消失。

    2.喝蜂蜜防过敏。喝蜂蜜可起到免疫疗法的功效。在过敏季节来临之前几周或几个月,每天喝勺蜂蜜。最好选择当地产蜂蜜。

    3.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是强抗氧化剂,也是重要的肥大细胞稳定剂。肥大细胞容易引起眼部刺激、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过敏症。
, 百拇医药
    4.饮用荨麻叶茶。荨麻有刺激性,但是饮用荨麻叶茶绝对安全。饮用之前,将荨麻叶浸泡10—15分钟,防过敏药效更好。

    5.淡盐水洗鼻子。用淡盐水冲洗鼻子有助于冲刷掉鼻子中的过敏物,进而减少或缓解过敏症状。

    6.精油蒸汽熏吸法。平底锅加水烧开,关火后滴入4滴桉树油、1—2滴茶树油。再用一块大毛巾盖住脸部,对着平底锅做深呼吸5—10分钟。

    7.喝酸奶。乳酸菌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过敏症状。花粉过敏症的人要每天喝酸奶。▲

    (陈宗伦)

    
, 百拇医药
    城市人更容易过敏(名医有话说)

    饮食太杂乱、长期待屋里、滥用抗生素都是诱因

    进入三月,全国不少地区开始升温。在欢呼着“春天到了”的同时,有人则担心恼人的过敏又要让自己不得安生了。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都在上升。虽然我国缺乏流行病学调查,但从临床上看,就诊患者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其中,尤其以食物过敏和特异性皮炎的增长最为明显,门诊中儿童湿疹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据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调查发现,近10年儿童哮喘的发生率也增加了50%。

    在国际上,我国已成了过敏病人较多的国家,之所以会这样,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更是重中之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西方学者总结出一个规律,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城市化进程相关,采用“西方”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地区要高于非“西方”化地区。现代人食物种类繁杂,很多奇怪的食材,像不知名的野菜、炸蚕蛹等都搬上了餐桌,增加了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其次,长时间待在室内,随时接触多种装修化学原料。但房间通风性差,冬夏两季长时间开空调会给尘螨和霉菌提供滋养的温床。最后,大量使用抗生素,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下降,身体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减弱。这样,过敏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到目前为止,过敏性疾病还缺乏根治手段。对于吸入性过敏,如过敏性哮喘、鼻炎等,可以通过免疫治疗进行脱敏,但也只能控制病情。有些患者停药后会反复。因此,有过敏性疾病的人,首先就是要找到过敏原,然后尽量避开它。▲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 尹佳)
, http://www.100md.com
    

    花粉过敏,提前服药

    刚刚春暖花开,花粉过敏的人又要经受考验了。预防过敏要早做准备,除了尽量避免去有花草的地方,还可提前服用抗过敏药物。

    其实,很多抗过敏药物不光有治疗作用,还有预防的功效。因此,在花粉还未“肆虐”的时候,有过敏经历的人可以提前一两周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过,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大多数抗过敏药有嗜睡的副作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尤其要注意。

    需要强调的是,过敏治疗不能每年应付两天,症状一消失就不管了。80%—90%的常规过敏原是可以检查出来的,进行对症脱敏治疗,就有希望根治。因此,建议患者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有针对性地预防。有过敏史的患者及早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脱敏,就能彻底摆脱过敏性疾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刘光辉教授)
, http://www.100md.com
    

    过敏药最好晚上服(减少副作用)

    吃过抗过敏药的人都知道,服药后常常会犯困,这难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有些人就掰开药片分两次吃。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可行?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刘光辉教授。

    “虽然用于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已研发出第三代,明显减少了嗜睡等副反应,但仍有少数人服药后会犯困。”刘光辉介绍,“但我不推荐通过掰开吃药来避免犯困。一方面这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另一方面减少剂量会影响药效。”刘教授介绍了两个方法。首先,可以晚上吃药。叠被子时的螨虫、出门时的花粉等,都是引发过敏的“开关“,这些人容易在早晨出现过敏症状。多数抗过敏药,在服后1—3小时起效,8—12小时后获得最大效应。如果在睡前服药,不仅能促进入睡,而且能在第二天早晨发挥最佳药效,到了下午药力已经减弱,副作用也会减轻。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可以换药。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太急,有时刚开始服药觉得犯困,过2—3天后,身体适应了副作用就会不太明显;二是不可频繁换药,如果换了两种还明显犯困,就要去找医生帮你调药。

    刘光辉最后提醒,抗过敏药只能“治标”,治疗过敏要以防为主,尽量找出过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能减少用药量。▲

    (徐李燕)

    

    服过敏药少吃肉

    4月份是柏树的花期,这种在我国分布极广的植物,却是过敏症的“元凶”。而到了5月份,对桦树、白蜡树、臭椿树、梧桐树等树木花粉过敏的患者又会增多。总之,在春季这个过敏高发期,抗组胺药又要派上用场,这里要提醒过敏症患者,服药期间最好少吃肉,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 百拇医药
    之所以发生过敏,通常是因为花粉等过敏原刺激人体后,人体内有一种叫组胺的物质释放增多,从而引起机体的“过度”反应,包括过敏、胃酸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等。如果我们吃太多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就会产生大量组胺,导致抗过敏药“忙不过来”,令头晕、胸闷等过敏症状去而复返。

    由于几乎每一种蛋白质都含有组氨酸,所以出现过敏症状时,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海鲜、乳酪、肉类、黄豆等。此外,一些药物和食物也可引起组胺释放,如维生素B1、奎宁等,都会影响抗过敏药的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教授刘光辉)

    

, 百拇医药     经常犯困可能是过敏

    白天老是容易犯困,这是不少人开春后的常态,如果不是睡眠不足等导致的,就要警惕是不是过敏惹的祸了。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临床免疫与过敏学系的加伦·马歇尔博士指出,如果办公区周围的环境比较封闭,空气流通差,尘螨、霉菌之类的过敏原很容易积存下来。此外,粉尘、烟草、同事的香水等都会成为过敏原。工作紧迫、长期加班带来的压力也会诱发过敏症状,让人觉得越来越疲劳。

    天津市胸科病院胸内科林燕萍主任医师说,赶走“写字楼过敏”,必须从源头上切断过敏原。保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戴口罩,多喝水都是好方法。▲

    (陈 虞)

    
, http://www.100md.com
    别把过敏性鼻炎错当感冒(育儿课堂)

    春暖花开,喷嚏不断。每年这个时候,我国1亿多鼻炎患者就进入了难熬的过敏期。“相比成人的过敏性鼻炎来说,孩子因控制性不强,鼻塞流涕等感觉会更难受,而且更容易被误当为普通感冒来治。这一点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警惕,否则很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可能影响孩子一生。”3月26日,在中国变态反应学权威学术机构——imax学院成立大会上,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教育中心陈育智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陈育智说,儿童过敏性鼻炎之所以常被误诊为普通感冒,主要是因为鼻炎的表现症状跟感冒非常相似,如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甚至会发出轻微的喘鸣音等。“别说家长了,单从这些症状来看,就连很多医生也可能把它当成感冒没好彻底或支气管炎来治,于是止咳药、抗生素吃了一大堆,症状也没见好转。”陈育智说,临床上,她看到过很多因此一咳大半年才来治的小病人。为此,她特别表示,除上述常见症状外,过敏性鼻炎还有很多特殊表现,需要家长留心观察,一旦发现应立刻带孩子正确就医。具体表现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过敏性敬礼”。(见图1)鼻炎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症状是鼻子痒,于是很多孩子会不时用手背去快速抹鼻子,抹完后一扬手的动作类似敬礼的姿势,陈教授生动的将其比喻为“过敏性敬礼”。

    2.“一字形褶皱”。(见图2)因为鼻子痒,孩子们还会习惯性的往上推着鼻子揉,长此以往,就在鼻子上方形成了一道褶皱。

    3.反射性清嗓。(见图3)鼻炎的孩子大多会导致长期过敏性咳嗽,这种咳更多发生在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因为鼻子不通气,所以躺下后,容易导致分泌物倒流,引发一声接一声的咳嗽和喘息。但因为经常觉得嗓子里有东西,所以鼻炎的孩子会无意识地发出“嗯、嗯”的清嗓声。

    4.“熊猫眼”。(见图4)除揉鼻子外,鼻炎的另一典型症状是揉眼睛,再加上鼻子因腺体不通畅,导致血液经鼻腔上流受阻碍,所以很容易在眼睛下方形成类似“熊猫眼”一样的黑眼圈。

    陈育智说,上述迹象只能提醒家长留意孩子的鼻炎问题,具体诊断还需要医生检查后确认。一旦确诊,可以通过服用开瑞坦、顺尔宁等抗过敏药来缓解和控制症状。万一严重的发展成过敏性哮喘,5岁后,还可通过皮下注射阿罗格等药物来进行免疫脱敏治疗。▲ (本报记者 丁文君)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