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2069601
“以线代刀”拖线技术治愈率达九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09期
     本报讯 (记者冯 磊)在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名单上,“拖线技术在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引人瞩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陆金根及他的团队提出“以线代刀”的拖线技术,创立了治疗体表难愈性窦瘘、浆细胞性乳腺炎、复杂性肛瘘等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的新方法。

    使用该方法,在对113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研究表明,痊愈率为95.5%,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肛门功能损伤及后遗症;对178例的体表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患者的研究表明,运用拖线技术,痊愈率96.1%;对124例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研究表明,痊愈率94.4%。

    拖线技术在中医古代文献并无阐述,自20世纪60年代起,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在顾伯华先生的带领下,由陆金根教授、陆德铭教授、唐汉钧教授等积40年临床实践,基于中医学“腐脱新生”的疮面修复理论,将传统药捻疗法、挂线疗法与“微创”治疗理念有机结合,发明了创立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拖线技术是用银质球头探针导引,将丝线或纱条贯穿于窦瘘中,并掺祛腐药物于其上,通过拖拉,将药物导引至管腔病灶,保持脓腐畅通流出,从而治疗窦道、瘘管的一种技术,拖线技术最早应用于肛瘘、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以后进一步在各种先天性窦瘘、手术后形成窦瘘等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均取得显著疗效。

    在此基础上,将拖线技术应用在皮肤巨大痈疽,手足部疔疮,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结核性窦瘘,糖尿病性坏疽以及邻近心、肝、脑、肺等重要脏器,颅骨、胸骨等骨骼、肌肉以及血管而行手术难度高的窦瘘类疾病,均取得了明显疗效,解决了病人治疗迁延不愈的痛苦。

    在临床、科研过程中,该项目组积极创新,针对难愈性窦瘘窦道走行复杂,隐匿性管道难以发现,易致术后复发的弊端,积极与B超、放射科等影像诊断学人员协作攻关,在国内外首次综合运用超声或腔内超声检查、X线窦瘘造影、螺旋CT窦瘘造影三维重建等技术,形成了难愈性窦瘘诊疗技术的优化组合,并系统地对难愈性窦瘘病人进行了术前分类,为拖线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判提供新技术、新方法。使病灶整体形态诊断正确率由76.9%提高至93.8%

    目前,拖线技术以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适应范围广、后遗症少等优势,可明显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推广到全国182家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