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中医医史
编号:12069566
龙江医派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12期
     龙江医派是近现代我国北疆新崛起的中医学术流派,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作用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域和黑土文化特色的学术流派,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薪火相传,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

    据西清《黑龙江外纪》所载,明代以前,满、达呼尔等部族以萨玛(又做萨满)为医。黑龙江省中医兴盛于清季中叶。清初,内地戍黑龙江者甚众,康乾时大兴文字狱,一大批读书世家即流人流寓本省,又绝仕进,遂延医授学。另有流民、移民等,均对黑龙江省文化、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自清至20世纪30年代的黑龙江省中医学分为五派:一是龙沙派,二是松滨派,三是呼兰派,四是汇通派,五是三大山派。

    30年代初,上海中国医学院首届毕业生高仲山来哈尔滨创业。他遍访结识了左云亭、刘巧合、安子明、安世泽、高香岩、王子良等中医名宿,于1937年成立了中医学术团体“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1941年,他又成立滨江省汉医会,创办“哈尔滨汉医学讲习会”,培养出五百余名水平较高的中医,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创办了《哈尔滨汉医学月刊》、《滨江省汉医学月刊》,在艰苦的条件下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挺起了中医人不屈的脊梁。他们维护着伪满地区民众的健康,又使风雨飘摇的中医学在伪满政权下发扬光大,吹响了龙江中医前进的号角。
, http://www.100md.com
    1945年,高仲山被推选为新成立的哈尔滨市国医学会会长,他组织国医学会会员与西医抗疫功勋伍连德,成功地防治了日本731细菌部队制造的伤寒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其后,高仲山先后创立了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牡丹江卫生学校、黑龙江省中医学校,为创立黑龙江省中医药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1959年3月17日由黑龙江省中医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及黑龙江省立医院4个单位合并起来成立了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同年,黑龙江省政府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委派卫生厅厅长罗恕、副厅长高仲山等人在黑龙江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创建黑龙江中医学院,高仲山负责具体事务,担任副院长。这标志着黑龙江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正式开始。

    高仲山多次到全省各地“访贤”,汇集凝聚全省中医界之精英,逐渐形成新时代的黑龙江名中医群体,包括于盈科、马骥、于瀛涛等。他们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在动荡不安、不断更迭的历史条件下,互相撷取交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针灸科等,各成体系,各有学术经验特点,并有论著传世,蕴成了气质独特的龙江医派,而高仲山被尊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首和龙江中医之领袖。

    龙江医派体现了地域性、学术性、继承性、辐射性、群体性等特点。龙江医派的形成与发展是黑龙江中医药学说理论产生和创新的土壤,是黑龙江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核心动力,是传播黑龙江中医学术的主体力量。

    2010年,正值高仲山先生百年华诞之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编写了龙江医派系列丛书之开山之作----《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龙江医派学术体系的首次整理和挖掘,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在本书序中评价此项工作谓:“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 百拇医药(姜德友 常存库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