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业界动态
编号:12069523
广东治未病试点工作经验值得借鉴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15期
     ●调研中发现,现阶段在可以调配用于治未病中心(服务部)的业务用房面积、中医医师技师护理人员数量、投入资金、治未病诊断仪器及检查设备、单位编制等方面存在难度,不利于治未病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同时,应该坚持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公共性导向”,促进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覆盖面扩大到城区基层、农村,使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现“广覆盖、低成本”。

    ●鼓励民间投资,规范全面发展。应该尽快推行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可逐渐开展民营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审,提高民间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运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促进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

    为了及时跟踪、总结广东省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政策的执行进展,对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的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受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笔者于2010年对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全面发展并逐步推广。
, 百拇医药
    研究覆盖面广

    笔者以广东省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为研究对象,根据试点时间和发展基础、特色优势,从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单位中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广州市从化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共8个单位为调查对象。其中既有中医医院,也有综合性医院;既有省级医院,也有市区级医院。

    根据《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我们建立了史密斯政策执行四维模型:一是政策本身。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二是执行主体。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本文仅选公立医院试点单位)。三是目标群体。受政策影响而必须做出适当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本文选择就诊者和医务人员)。四是环境因素。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响因素。
, 百拇医药
    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258份,实际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89.53%;其中医疗机构就诊者109份,占47.19%,医护人员122份,占52.81%。

    调查结果肯定了治未病工作成绩

    就诊者对治未病中心基本满意

    就诊者对治未病中心的服务设施,满意程度达74.3%;其中22.0%感到非常满意,感到非常不满意的占0.9%。对治未病中心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感到满意的占49.5%,非常满意的占33.0%,不满意的占0.9%。对治未病服务内容多样化,认为好的占43.1%,非常好的占22.0%,不好的占1.8%,另有33.0%感到一般。对治未病服务收费,50.5%认为合理性好,其中10.1%认为合理性非常好;46.8%认为合理性一般,2.8%认为合理性不好。

    医务人员对治未病中心予以肯定
, http://www.100md.com
    受访医务人员中90.8%认为工作所在医疗机构具有足够的场地开展治未病服务。44.2%认为所在医疗机构配备了足够医务人员开展治未病服务;24.1%不认同具备足够医务人员来开展治未病服务。74.2%认为所在医疗机构建立了规范的治未病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6.7%对此不认同。

    有86.6%的人认为医务人员获得足够治未病服务相关培训。对于所在医疗机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水平和能力,73.3%认为有提高。所有受访医务人员都认为开展治未病服务有助于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93.6%认为让居民加深了对治未病服务认识。

    发展治未病须明确诸多问题

    治未病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

    政策具有导向性(方向)、动力性(激励)和保护性(平衡)三大功能。《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也强调在研究制订和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因此,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
, http://www.100md.com
    目标群体是医务人员和患者

    调查中,治未病中心的医务人员大部分由中医临床医生担任,存在未接受过系统的治未病培训,不能完全满足治未病工作需求的情况。

    他们希望获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培训(继续教育)内容依次为:养生保健、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形式依次为:外出进修、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班、学术会议。

    而就诊者认为影响居民接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因素依次为:居民缺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认识,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宣传不足、居民“有病就医”思想限制及保健意识不足,中医药服务的可报销项目有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相关作用慢。

    无论医务人员还是就诊者,都把居民缺乏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列为影响其接受治未病的重要因素。调研访谈中,试点单位负责人多次提到,大众是治未病工作的主要对象,人们对中医知识和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和理解,都关系到对治未病服务的使用和支持。
, http://www.100md.com
    试点单位发展治未病有欠缺

    目前在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中,试点单位是主要执行主体。调研中发现医院业务用地、中医预防保健医师有限,现阶段可以调配用于治未病中心(服务部)的业务用房面积、中医医师技师护理人员数量不能适应业务需要。

    同时,目前医院可以投入到治未病服务的资金有限,治未病诊断仪器及检查设备尚未能全部配置到位,增加事业单位编制有难度而不利于引进人才,都影响到一些项目的开展。调研还发现院内制剂使用的限制,也影响了治未病服务的推广。

    社会环境需要发展治未病

    首先是政治经济环境。2010年广东省全省生产总值达45473亿元,超过新加坡、香港和台湾。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亚健康问题和疾病谱的改变。广州上班族平均亚健康率为73.4%,位列全国第三,由此带来的医疗卫生问题也迫在眉睫。
, 百拇医药
    建设幸福广东,健康是基础。胡锦涛主席更是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因此,如何少生病、不生病,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卫生保障,构建健康和谐社会,成为居民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

    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煲汤、凉茶等中医药食疗食养文化渗透在广东居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本土居民还是迁移新客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这样的社会气氛有助于广东居民对治未病健康工程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调研发现,就诊者认为有助于推广治未病一般保健服务的方式,依次包括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面的义诊、媒体宣传、医疗机构宣传。

    巩固和完善治未病健康工程

    完善政策,配套扶持
, 百拇医药
    首先要健全政策执行体制。各级政府应该明确在推行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导地位,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同时,应该坚持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公共性导向”,促进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覆盖面扩大到城区基层、农村,使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现“广覆盖、低成本”。

    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工程建设。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助推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重点扶持试点单位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及诊疗设备设施购置,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才教育及培训、科学研究。

    最后要鼓励民间投资,规范全面发展。一是政府应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领域。在税收优惠、规划用地、收费定价、科技扶持、金融信贷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引导、支持,逐渐在政策上让民间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与公立同类机构公平竞争。二是政府应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产品研发、文化传播、技术培训等,促进社会力量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
, 百拇医药
    此外,建立健全准入制度,规范管理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行业。政府应该尽快推行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可逐渐开展民营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审,提高民间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运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促进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

    探索多元试点模式,推进各级单位并进

    政府应该在总结现行试点单位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模式经验基础上,组织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行政管理部门、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家、试点单位治未病工作负责人,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探索市、区级试点单位推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模式,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试行以论证模式的成效。市、区级试点单位发展模式必须取得该级试点单位群体参与论证。以进一步丰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模式。

    提高人才素质,完善人才梯队

, 百拇医药     首先要制订医疗机构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人员的培养规划,把中医预防保健技术纳入继续教育范畴。

    其次要引导高等中医药院校及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培养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受培训者考取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资格。

    第三要制定政策激励医疗机构向社区、农村推广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适宜技术,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力量;最后要提高居民治未病认知度。

    传播治未病理念,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治未病是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属于公共产品。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理应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治未病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医学界力量是局限的,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投入参与,治未病成效方显卓越。

    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治未病宣传。根据专业载体(中医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等)、主流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等)、新兴媒体(互联网、无线网络、公共交通TV等)等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受众特点,以及不同受众的健康需求,细分市场,组织系统性策划宣传。

    借助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策划治未病宣传活动,提高媒体的关注;调研传播效果。继续做好治未病与疾病防治的专题讲坛,组织治未病预防保健医务人员队伍到社区和农村义诊、开展体验服务。抓好试点单位员工培训宣传。试点单位每一位员工都是传播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知识的活动“窗口”。通过他们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向就诊者普及治未病知识,促进人们了解、熟悉、认可治未病,形成“信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百拇医药(孙晓生 黄雪莹 谢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中医预防 > 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