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信息
编号:12069436
大债盖大楼 小债买设备 ——九成县医院负债406亿元的背后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21期
     大债盖大楼 小债买设备 ——九成县医院负债406亿元的背后

    “据调查,全国90%的县级医院有负债。”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最近透露的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1年是公立医院改革三年任务的最后一年,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明确表示,负担全国约9亿人医疗任务的县级医院,是今年改革突破口。

    县级医院缘何债台高筑?是否会对百姓看病带来不利影响?如何防止巨额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对此,“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政府投入不足,负债肯定要由病人买单”

    记者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获悉,目前全国90%县级医院负有债务,2008年总负债金额为406亿元,平均每家县医院负债2600多万元。
, 百拇医药
    在海南省,目前绝大多数市县的医院都有负债。该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琼海市人民医院负债就接近1亿元。

    江西芦溪县人民医院院长梁姿国说,这家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缺口较大。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医院需要整体搬迁到新址。目前,地已经买好,初期投入要4000万元,国家投入1600万元,剩下的债务缺口很大。此外,购买医疗设备是医院很大的支出。

    芦溪县人民医院是江西省取消药品加成唯一的县级医院试点单位,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梁姿国说,取消药品加成之前医院销售药品的利润能达到100%,现在这块收入没有了,人均住院费用下降到1600元,仅为其他同等医院的一半。现在政府投入不够,仅靠自己很难化解债务。

    “负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导致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社会效益淡薄,而放大经济效益,这就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上涨。”海南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说。
, 百拇医药
    “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生存发展,负债肯定要由病人买单。”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代涛直言。

    “羊毛出在羊身上。”海南省儋州市卫生局局长韦茂国说,县医院负债较多,还款压力较大,还会直接导致医生给病人进行“大检查”,开“大处方”,只会给患者增加负担。

    “患者到医院是看病,不是去享受宾馆”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要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县级医院负债?

    “大债盖大楼,小债买设备。”代涛认为,在新一轮县医院建设中,各地高标准或超标准建设,盲目扩大规模,进一步加重了县级医院的负债。他说,随着基本医保制度的完善,为了能吸引病人,县级医院都想着盖大楼改善环境。同时,现在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做检查能挣钱,这诱导县级医院争买贵重的医疗设备。
, http://www.100md.com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洪宓指出,县级医院短期负债一般是拖欠药费,长期负债主要是贷款。“负债有弊病,但负债也不都是坏事,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增加了,建筑规模扩展了,服务量和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她同时强调,县级医院负债要有底线,不能资不抵债。医院的建设发展不能盲目扩张,否则就与满足农民群众就医需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背道而驰。

    “现在县级医院盖的基本都是高楼大厦,病房宽敞,有些病房病床安置很少。”洪宓说,香港、新加坡的公立医院病房多是大房间,只是用帷幔把病床包围。这既可以减少政府投入,也可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以前我们的城市大医院大搞建设,高楼大厦盖起来,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反而凸显了,县医院不能再重蹈覆辙。

    按照卫生部门的标准,覆盖10万人以下的县医院床位数不超过100张,50万至80万人县医院床位数不超过400张,80万人及以上可设置500张床位。但目前全国不少县医院床位超标,存在闲置问题,甚至有的县医院床位超过1500张。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到医院是看病,不是去享受宾馆。”洪宓说,谁都想做大做强,但国家没那么大财力支持。

    “病症在下面,根子在上面”

    究竟应如何跳出县医院负债的“怪圈”?专家普遍认为,首先要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进一步完善县医院的经济补偿机制。

    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孙阳表示,政府加大投入,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来实现。

    另一方面,政府对县医院的发展要合理规划,严格标准、控制规模。代涛说,公立医院特别是县医院,对负债要有控制性管理,政府对规划内的建设要给予补助支持,不能任县医院不合理扩张,更不能把医院做成市场主体,做成赚钱的机器。

    海南省昌江县居民全克俊说,目前县医院的就医环境改善了很多,但是感觉“看病贵”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清明节时,我因发烧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先让我抽血化验,接着又让做胸透,花了上百元,最后还拿了一大堆药,但吃了几天不见效。后来,我干脆去找赤脚医生,只花了3元钱买药,两天后症状全无。”
, http://www.100md.com
    “医院的医生对设备过于依赖,似乎丧失了对疾病最基础的诊断。”全克俊说,“不论大小病,都要上设备,做各种检查,我现在真不敢去了。”

    “医院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但更需要提高医疗水平。”在一些县医院,不少患者对记者说,医疗设备是提高医疗水平的辅助条件,而不应是医院的“摇钱树”。他们呼吁,在政府加大对县医院投入的同时,更应加大监管力度,让医院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洪宓认为,对县医院发展,政府应把握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控制标准,医院应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韦茂国也表示:“县医院发展要符合国情,不能只见高楼大厦,不见病人受益。”

    “病症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在加强监管和投入的同时,还应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形成机制。改变目前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采取按病种或总额预付等方式付费,不要让医院举债买设备来挣钱,而应将功夫下在诊疗和服务患者身上。(转自新华博客)
, 百拇医药
    

    找到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平衡点

    据报道,全国90%的县级医院负债经营”。但笔者发现,在90%县级医院亏损负债的同时,却是医院建设的热潮,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在扩张,2000~5000张病床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情,这样的扩张没有资金保证是不行的。而对于各地一些县级医院,扩张也成了主题,很少有医院不进行基建建设。

    因此,老百姓都会说,医院不应该是一个亏损的形象。而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则需要对医院的负债运行进行一些思考,分析这种负债运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 百拇医药
    一是为争取政府投入的需要。之所以发布这样的调查结果,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关注,引起社会对医疗行业发展的关注,以期投入更多的保障资金。

    二是加大基础建设和满足不断更新设备的需要。医院要发展,医院要生存,这是医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下,医院的发展已经与所占据的环境资源、技术水平、设备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好环境,就没有充足的病人,医院的发展就无从保证。因此,在医院的竞争中,盖大楼、进设备成了医院的主要支出渠道。

    三是为了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的需要。随着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在运行中对人才的依赖更为明显,因此在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上,医院不惜血本;同时还要承担大量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工资,这样也会对医院造成一些负担。

    现在的医院讲究的是公益性和效益性的结合,不过在市场经济下,医院更多地关注了效益的提高。由此,就导致一种结果,医院得不到国家充足的补贴和投入,但却要发展,要养活一群职工,那么为了发展就要创收。这钱就只有从病人身上来,于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社会对医院的不满也十分明显。
, http://www.100md.com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不满不是针对医院盖不盖大楼、看病该不该收费的问题,也不是医院技术先进与否的问题,而是建立在对医院高收费、大检查、大处方和医疗服务质量欠佳的一种不平衡上。因而,提高医疗质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单纯依靠国家的投入。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应该放在涉及公共服务的行业,而医疗消费的问题既具有公共性质又具有个人性质;因此,建立病人承担费用机制是正常而合理的。如果单纯地依赖政府或者社会,而忽视个体应该承担的医疗费用,医院同样发展不好。

    笔者认为,应该客观地看待医院负债的问题,正确分析医院负债运行的多方面原因,以更好地处理医院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医院公益性和市场化的角逐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医院、社会、个人的和谐发展。

    这就需要做好几件事情:

    一是加大对医疗行业的经费投入。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国家应该在经费预算中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保障基本的运行成本,从而缓解医院向市场化利益的无穷推进。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加大医院体制改革。对于大医院要放开发展,自力更生,而对于县级以下基层医院要纳入到国家的支持范围,给予经费、技术的支持,实现公益化运转。

    三是对于社会来讲,更应该实现医保的全面覆盖,通过多种经费筹措机制,减轻大病、难病对家庭经济的负担,让百姓看得起病。

    四是医院科学规划。将单纯建大楼、进设备的硬件提升转向对技术力量、专家水平等软件提升上来,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避免一窝蜂的盲目发展。 (孟长海 河南中医学院)

    

    一分为二看待“90%医院负债”
, http://www.100md.com
    有媒体报道,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在某论坛上表示:全国90%的县级医院是负债经营。他指出,这些负债大部分要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从而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5月16日《新京报》)

    针对这种现实,很多人都表示了愤慨。有文章甚至说,这是在挑战医疗公益底线。更多的人将批判的矛盾对准了公立医院的过度扩张,认为让民众来承担这种负担,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对待公立医院负债经营,应该辩证地去看。一般来说,它存在两种情形:

    一是医院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扩张,过度扩张,因而才背负上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债务远远超出警戒线。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公立医院身上。一些医院,虽然背负天价债务,但仍源源不断地借债扩张。引进人才,非博士不要;引进医疗设备,非欧美进口不爱。

    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曾发出过警告,大医院不能盲目扩张。公立医院采取单纯规模扩张的简单外延式发展模式,特别是不符合功能定位的盲目发展,这种盲目发展会造成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削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百拇医药
    另一种情形则是,医院虽然在负债经营,但这种负债是适度的,必要的,其自身能够承担的,尽管它有可能会加重医疗负担。毫无疑问,在当下,大多数县级医院都属于这种情形,他们不但发展不“过度”,反而是“严重不足”。否则,在这一轮新医改中,政府为何还反复强调要加大对这一级医院的专门投入及扶持?

    相对于缺医少药的基层民众来说,当下,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极其紧缺的问题。在一些县级医院服务功能不强的地方,既缺设备又缺人才。当地民众感到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一旦得了稍微复杂一些的疾病,就得往大城市跑。因为,最优质的资源总是过度集中在城市,而多数县级医院却长期处于羸弱的状态,服务功能不强,提供的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所需。

    所以,此扩张不等于彼扩张,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在县级医院负债经营这件事情上,现在还远远未发展到要去谈限制其扩张与发展的地步。

    当然,在公立医院借债经营这件事情上,政府卫生部门不应袖手旁观,应该参与鉴定,它是属于合理的经营发展,还是属于盲目违规的扩张?如果是前者,政府就应该大力支持。答案是后者,政府就应该严格限制,问责管理者,以避免出现那种发展的盲目。(吴帅)
, 百拇医药
    

    盲目扩张的窟窿不该患者填

    目前,在新一轮县医院建设中,各地高标准或超标准建设,盲目扩大规模,进一步加重了县级医院的负债。海南有个县级医院负债已接近1亿元。这样的信息,不免让人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顿感前景渺茫。

    "羊毛出在羊身上。"在政府投入责任不到位、县医院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面对盖大楼、买设备落下的负债大窟窿,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句俗话。其实,群众心里都明镜似的,医院负债不会自己扛。

    道理十分简单,县医院负债多,还款压力大,必将直接导致其追求利润最大化,淡薄社会公益。于是,患者入院进行"大检查",医生开"大处方",服务项目高收费,等,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百拇医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医院就医环境适当讲究一点,医疗条件好一点,也无可厚非。但是,医疗基础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经济实用。毕竟,患者到医院是看病治病的,不应该只见高楼大厦起,不见患者受益。而香港、新加坡的公立医院病房多是大房间,只是用帷幔把病床包围。这个减少政府投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的良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医生看病治病离不开医疗设备,但是医疗设备只是提高医疗水平的辅助手段,目的是科学诊断,有效治疗,及早康复。但如今检查成了医院创收的重要支柱,而且由于现在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做检查挣钱容易且来得快,刺激了县级医院争相购买贵重医疗设备,并将其当成了"摇钱树"。"医生对设备过于依赖,似乎丧失了对疾病最基础的诊断。"患者面对各种检查,过度医疗,实在是苦不堪言。

    应该关注的是,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对象大多是普通基层群众。目前许多地方并不富裕,老百姓手头还比较紧,面对高档医院、豪华设施、"大检查"、"大处方",他们只能选择"不敢去了。"高消费阻挡患者于医院门外,医疗资源闲置,反过来又加剧了还债压力,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些账最终要算到患者身上。

    县级医院是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是其属性,应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让患者为盖大楼、购设备买单,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谁的孩子,谁来抱。应该由政府投入的资金,一定要确保足额及时到位。政府对县医院的发展要合理规划,严格标准,控制规模,防止盲目扩张铺摊子。同时,医保政策也要与之相配套,让"大检查"、"大处方"无机可乘。(摘自新华报业网,作者徐云鹏,刊出时有删减)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