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
编号:12086571
控制慢性胃炎 可减少一半胃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6.14
     不久前,“两岸三地消化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此论坛邀请众多知名专家与会作专题报告,介绍临床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各地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此次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姒健敏教授在谈到慢性胃炎的防治时表示,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治疗也最困难,对它积极防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解除患者的症状,更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慢性胃炎既常见又难治

    按照我国大陆消化学界提出的概念,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国内资料显示,80%以上的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占消化内镜检查人数的60%~80%,是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姒健敏教授说:“人一生当中不得一次胃炎的可能性极小。在大多数综合医院,基本上消化科门诊可占内科门诊的2/3;而消化科门诊中,80%的患者又是慢性胃炎患者。”

    慢性胃炎很常见,但治疗却很棘手,姒健敏认为原因有三点。其一是慢性胃炎受到患者生理、心理两重因素影响,难以控制。其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病因太多,包括感染、药物、中毒、酒精、碱性反应、应激、腐蚀、化脓、缺血(缺氧)、放射、创伤等10余种。对这些病因想逐一把它们找出来再去除,是很难的。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采用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90%能根除,但还有10%的不能得到根除;有些因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慢性胃炎,即使治疗好了因为没有停用这类药物,又常复发;因为酒精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还有一些像门脉高压症、肝脏疾病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原发病未治愈,慢性胃炎也很难治愈。其三是慢性胃炎的预后难以处理,胃黏膜一旦损伤,就难以完全修复,还可能会发生癌变。
, http://www.100md.com
    胃癌的发生一半因为慢性胃炎

    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胃炎?姒健敏说,慢性胃炎的症状让患者很难受,因为它不只有躯体症状,同时伴随有内脏神经的反应。控制慢性胃炎,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控制慢性胃炎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姒健敏介绍,胃癌的发生有一半是因为慢性胃炎,这跟消化系统的另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大肠癌正好相反。大肠癌2%是因为慢性肠炎导致,另外98%是跟遗传有关;而胃癌大部分是因为慢性胃炎导致,这已经有确切证据证明。所以慢性胃炎必须要得到控制,才能做好胃癌的一级预防,即在癌前期状态将它阻断。他说,疾病的“防”要重于“治”,如果控制住了胃炎,那么胃癌的发生率可以下降一半。

    需要学界联手,建立共识

    姒健敏说,明晰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与病变相关性,以及病理与转归的关系是为最终解决慢性胃炎、指导治疗的三大主题。学界需要联手对慢性胃炎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以便为慢性胃炎建立科学、实用的诊治共识。
, http://www.100md.com
    姒健敏从诊断、治疗方面提出他的建议;一是要规范诊断,如按病因分为Hp相关性和Hp不相关性慢性胃炎;按内镜表现分为糜烂性胃炎与非糜烂性胃炎;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二是要建立治则共识;三是要加强临床研究,如规范诊治多中心研究聚合分层分析;癌前病变动态监测生物信息综合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和癌变预警;转化医学研究癌变的分子干预手段。他认为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应该包括三点:首先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如根除Hp,使用制酸剂等;其次是保护胃黏膜,促进修复,防止复发,如使用激素类药物、秘剂、硫糖类药物;第三是改善微环境,防止癌变,如使用维生素C、叶酸及抗氧化剂等,并要长期随访。治疗时应“三管齐下”。但他也指出,这些治疗原则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困难,特别是对严重的慢性胃炎患者,不仅需要遵照共识,更需要个体化治疗。

    有原则地选用PPI

    姒健敏说,对于严重慢性胃炎的治疗,为了消除症状,抑酸药物是必须要用的。如果等到黏膜修复以后再消除症状,患者受不了;同时胃酸本身会加剧疼痛,抑酸治疗可以促进愈合。抑酸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和胃酸;另一类是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类在抑制胃酸分泌最后一个环节的特定药物。由于效果颇佳,价格也逐渐为普通患者所能承受,故很受临床医生的欢迎。
, 百拇医药
    目前,PPI的种类很多,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姒健敏指出,PPI的选择是有原则的。各种PPI有不同的特点,越是选择性强的,尽管效果越突出,但患者的受益面就越小。医生需要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药,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氯吡格雷和PPI联合使用。由于氯吡格雷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需要经过细胞色素P450中的一种酶氧化为活性物,而大部分PPI恰好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从而导致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降低。此时就该选择一种跟这种酶关系很小的PPI,或者剂量较低的药物,比如奥美拉唑跟埃索美拉唑是常用的两种PPI,但它们的化学结构前者是双旋,后者是左旋。在临床上,双旋的剂量为40毫克,左旋的只用20毫克,而效果同等,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选择埃索美拉唑,因为它的剂量要小一半。

    姒健敏表示,各种不同的PPI在药理学上各有优势,如何更好地使用,则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 百拇医药(朱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