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探讨
编号:12069236
让民间中医药服务更多人群 农村需要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33期
     让民间中医药服务更多人群

    民间中医不乏奇人妙方,同时也鱼龙混杂。面对15万人的民间中医队伍,该如何筛选规范管理,让其真正发挥作用?这既是一个行业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难题。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民间中医药调研及整理利用课题,以期——

    “民间中医运用手法,能让抬着进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走着出来;北京通州有位民间中医手法治疗落枕,只需三下……”长期关注民间中医药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剑锋说起民间中医药,能举出好多奇人妙方。然而目前民间中医大部分没有行医执照,有些家传绝学因后继无人而面临失传。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基本任务中明确指出,“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并要求“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这让痛心于民间医药现状的刘剑锋看到了希望,于是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对民间中医药展开调研和整理利用的课题。
, 百拇医药
    现代中医药的根本和源头

    历史上的官方中医药往往是从民间中医药整理上升而来

    到底何为民间中医药?什么样的人算是民间中医呢?刘剑锋介绍说,民间中医药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概念,但从文献和历史来看,中医在历史上有官方和民间的区别。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本草》、《圣济总录》等著作明显带有官方色彩,而《肘后备急方》、《串雅》等书民间色彩浓厚。

    刘剑锋认为,狭义的民间中医药是指教科书中未曾记载,主要通过家传和师徒相传的传统方式,在某一地区应用,无《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或与现有中医理论不同,但明显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和方药。

    中医药技术需要由相关人员来使用,场所又是施展技术的必要条件,这些都会在客观上对民间中医药技术产生影响。加上受西方文化等的影响,使用以上技术的人员及场所均受到限制,对民间中医药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广义的民间中医药包括民间中医药技术、人员、机构三个方面,它与现代中医药、民族医药一起,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 http://www.100md.com
    历史上许多医学大家都来自民间。现代中医教育,起初也完全是政府从民间遴选中医生举办大学。首批30位国医大师,全部有民间中医经历,80%为师承或家传。刘剑锋认为,现代中医是在不断汲取民间医药滋养的过程中成熟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民间中医药应当是现代中医药的根本和源头。”

    “我也是民间医生,也是乡村医生。”国医大师陆广莘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历史上的官方中医药往往是从民间中医药整理上升而来,真正的实践来自于民间,这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他强调,“这个整理的过程就是科学发展的过程。”

    谈到这里,刘剑锋说了个有趣的社会现象,“现在人生病后,先找西医,西医治不好找中医,中医再治不好找民间中医。”

    现状混乱,规范管理不易

    15万民间中医处于“非法行医”状态

, http://www.100md.com     民间中医药的现状到底如何?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地描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曾经调研后指出,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依然生存、活跃着一批民间中医,“估计全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这么庞大的队伍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尚有15万没有行医执照的中医,尽管他们在传承中医精髓、保存中医特色、保障农村基层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文凭,不懂西医,不会外语,拿不到行医执照。这15万人的数字不一定准确,但从侧面反映出民间中医队伍的庞大。

    民间中医药受客观环境和条件所限,能较好地坚持用传统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诊病用药,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刘剑锋说,据山东省一项调查,农村中小医院及卫生室,自采自种自制的中药,剂型很多,62.3%的人员拥有验方、秘方。但由于无法取得批准文号而被视为假药,无法在临床试用,亦难以授受流传,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消亡。
, 百拇医药
    不可否认,民间中医队伍比较混乱。刘剑锋表示,由于老百姓对民间医药的需求市场巨大,致使江湖郎中混迹其中,良莠不齐、非法牟利、草菅人命,民间医药市场十分混乱,给民间医药的健康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而一些民间中医药人员,由于未受过现代医学教育和科研方法的培训,经常讲过头话,给支持民间中医药的人士带来顾虑和尴尬。

    整理利用要做好界定和筛选

    筛选确有疗效的技术,以期解决政策问题

    对于民间中医药进行整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进行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李经纬回忆说,1958年的“百万献方运动”收到了大量民间医方,最后全集中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医史所。但此次收集的单方验方,并未得到很好地利用。

    对于民间中医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来很重视,曾成立了中医药受理无偿捐献办公室,建立了中医药特色技术方药筛选评价中心,办公室设在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该中心主任莫用元认为,民间医药无论从概念、定位到目前状态,到现在的搜集整理,都存在一定难度。20多年来,该中心对民间医药的筛选、评价、收集整理做了一些工作。
, 百拇医药
    总的思路是,对收集的民间中医药初步筛选以后,由专家论证,再分别进行方药的药效、毒理研究,确保安全有效后再做进一步开发。他希望本次的课题能优化形成一个民间医药收集整理的技术路线。

    有关专家认为,做好民间中医药的调研和整理利用,关键环节是如何界定民间中医药技术方药,并对其疗效进行验证筛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提出,要对民间中医药特有的技术进行界定,先划定范围,再筛选确定哪些技术进入研究范围。他希望调研过程中通过抽样能调查民间医药人员的蕴藏量,“看看有实际本领的,究竟有多少人?”

    “要通过研究来证明民间中医真的有技术含量,而且通过人员和技术的整理,最后进行分类,提出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以及发展的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桑滨生认为,该课题的定位应该是用技术说话,最后解决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中医人员给予不同的准入政策。
, http://www.100md.com
    “民间中医药调研及整理利用”这一课题很大,具体操作中还会遇到诸如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刘剑锋坦承,此次调研和整理更多地侧重于民间中医药的技术方药,通过筛选论证,能让一些确有疗效的民间好方法、好医方不至于埋没,能够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高新军)

    

    别让乡村医生为养老发愁

    有媒体报道,河南农村的老马当“赤脚医生”40多年,退休后却要为养老的事发愁。

    近年来,为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我国逐步加大对村级卫生所建设的投入,将村级卫生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老百姓有些小病,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中西医服务。但一些地方卫生设施改善了,可乡村医生的待遇却未见提高。
, 百拇医药
    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优化农村的医疗条件是必要的,可要让广大农民的健康真正有保障,还得依靠全体乡村医生的努力。在农村,笔者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某一村民的健康状况(包括得过啥病、体质特点、应如何调护等),其本人不一定清楚,而乡村医生却了如指掌。这说明,乡村医生是农村人口的“健康档案”,是农村卫生队伍的主要力量,具有不可代替性。

    据称,目前我国有63.3万个村卫生室、110万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农村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说,农村人口离不开这些健康的“守护人”。可是,如今在一些地方,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有能力的年轻人又不愿做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待遇低,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原因之一。

    乡村医生要求相应待遇,要求解决养老问题,合情合理。按照从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他们一旦超过从业年龄,将无法再执业。如果因为农民身份,从业期间不能获得养老保险,晚年的生活将无法得到保障。

, http://www.100md.com     给予乡村医生们相应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晚年生活有保障,既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也是对乡村医生几十年工作的肯定,更是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需要。各地应尽快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国家在改善农村卫生设施的同时,应出台配套政策,逐步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聘用与退休制度,切实解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张铁鹰)

    

    农村需要中医药

    我是一个边远山区的乡村中医,在贵报上看到“需求增长呼唤农村中医服务提升”的报道后,我认为当今中医药在农村需求量很大,只要政府各部门支持引导,广大乡村中医努力,中医药在农村是大有作为的。
, http://www.100md.com
    其一,中医药自古以来一直是边远山区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在群众中有着深厚基础。其二,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媒体宣传,使年轻一代也了解中医、喜爱中医。其三,现在因大输液,滥用抗生素而出现的某些医源性疾病,也使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中医药。其四,中医药简、便、验、廉,更使广大群众相信中医药,接受中医药。

    我身处小山村,虽说病人不多,但有90%的病人要求用中医药治疗。病人中有本地本乡的,也有邻村邻乡的,更有县城的。

    为此,我希望在国家大力重视、支持发展中医药的大环境下,政府各部门应大力培训农村中医药人才,并鼓励民间中医药人员开办中医药诊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把有资质、在群众中又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人员招到乡镇医疗机构,使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做贡献。 (梅向阳 浙江省景宁县标溪乡枫林口卫生室)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