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概述
编号:12104915
名家话血糖 得糖尿病会有啥征兆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4日 《生命时报》 2011.06.24
得糖尿病会有啥征兆(名家话血糖(21))
调好血脂才能防住中风(名家话血糖(22))
10个准妈妈1个血糖高(名家话血糖(23))
糖友可以喝点菜粥(名家话血糖(24))
血糖高不都是糖尿病(名家话血糖25)
早治疗就可能早停药(名家话血糖(18))

     得糖尿病会有啥征兆(名家话血糖(21))

    成志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印象中,多数人都觉得“三多一少”是糖尿病人最突出的信号,但事实上,还有一些信号不太为人所知,还容易被忽略。

    1.伤口不愈。由于局部循环和代谢障碍,导致糖尿病人的伤口比普通人难愈合。特别是糖尿病人外科手术后,伤口出现愈合不良,清洁伤口反复感染,经常变成慢性而难以愈合的溃疡,尤其在肢体部分容易出现。

    2.眼皮下垂。糖尿病导致动脉硬化,造成供应动眼神经的小血管缺血而引起眼皮下掉。此种眼皮下掉有两个特点:一是起病较急,仅为一侧性,在发病一侧的前额或眼眶区常先有疼痛感,随即出现下垂;二是除上睑下垂外,多伴有眼球向内或向上、向下运动不便而出现复视。
, http://www.100md.com
    3.尿液黏稠。排尿后如果尿点迸到便池外,脚踩上会有黏黏的感觉。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里含有糖分。

    4.突然发福。4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发病时体重是超重或肥胖的。原因主要是体脂的堆积,造成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然后发展为糖耐量递减,直至糖尿病。

    5.经常打鼾。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常打呼噜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且,睡眠呼吸暂停程度越严重患糖尿病的几率越大。

    6.脖子发黑。一种称为假性黑棘皮病的皮肤病与糖尿病也有瓜葛,表现为皮肤发黑、变厚、粗糙,尤其是腋窝、脖颈和腹股沟部位的皮肤变化最明显。研究资料显示,假性黑棘皮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有潜在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 百拇医药
    7.青春痘。如果你已年过半百,脸上突然冒出青春痘,别以为返老还童了,应及时查血糖。血糖偏高,使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增多,给霉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创造了条件,造成青春痘老是好不了。

    8.顽固瘙痒。皮肤瘙痒,用尽各种脱敏药物和外用擦剂,仍然不见起色。而且空腹血糖很高,应警惕是糖尿病长期脱水导致皮肤干燥所致。

    9.外阴瘙痒。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液中血糖升高,尿液中糖分随之增多,阴道内糖分增多,易改变阴道的酸碱平衡,使阴道酸性增加,霉菌易于繁殖,导致阴道感染,出现皮肤瘙痒。有些患者则由于血糖升高,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10.视力下降。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的血管出现肿胀甚至渗漏,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就会在视网膜表面生长,造成出血,从而影响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除了视力模糊,还会一天内时好时坏。▲
, http://www.100md.com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成志锋教授)

    

    早治疗就可能早停药(名家话血糖(18))

    专家小传

    李光伟,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糖尿病与心血管病诊疗中心首席专家、主任。

    在门诊,经常有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问我:“是不是吃上药就再不能停了?”这的确是糖友非常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只是血糖达标,那也许要几个月或几年才能停用胰岛素,还需要换为口服降血糖药,继续治疗。但是胰岛素治疗若能使血糖维持正常两周,就可以让不少糖友一两年,甚至四五年不吃药,血糖水平控制正常。虽然我们还不能说是根治了糖尿病,但我们叫这种长期缓解为“蜜月期”。数据显示,在门诊,50%的早期糖友,都能在医生的帮助下,抓住“蜜月期”。
, 百拇医药
    目前国内不少医院正在对初诊血糖很高的病人,开展这种短期胰岛素治疗。它可以帮助病人找到停药数月或者数年,而使血糖维持正常的“蜜月期”。新患病的糖尿病人,没有经过任何治疗,人也相对比较胖的,在这种治疗中获益更大。这种早期治疗可以应用胰岛素泵,也可以一天打4针胰岛素,进行治疗,用两三周时间把血糖水平完全控制好了,然后就完全停药。停药后,定期监测血糖,防止它升高。

    以往的经验证明,停用胰岛素后不吃药、不打针,有一半的人血糖在一两年内都不升高。甚至有的病人已经7年不用药了,血糖仍接近正常。所以现在强调糖尿病人要早治,5年之内的糖尿病,很多人都有希望享受到“蜜月期”。

    需要强调的是,“早”是抓住“蜜月期”的关键。早治疗的糖友,其身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还能恢复。这是因为糖尿病人的长期高血糖有“毒”,能毒死胰岛β细胞。在刚开始中毒的时候,胰岛β细胞是处于休眠状态,它们顽强地活着不肯死掉。如果中毒时间过长,如十几年,它们就扛不住而“死掉了”。
, 百拇医药
    我们现在用的早期胰岛素治疗,就是要把它们“唤醒”。分泌胰岛的β细胞被唤醒了,就又重新积极地开始工作,病人的血糖也就不会再过度升高了。

    新糖友有“蜜月期”,老糖友也不必灰心。只要有合适的治疗,也能避开并发症,延长寿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及心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主任)李光伟教授)

    

    调好血脂才能防住中风(名家话血糖(22))

    专家小传

    郭立新,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
, http://www.100md.com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报道,在得过一次中风或“小中风”的患者中,患有糖尿病的人发生心肌梗死或再次中风的风险明显增高。“但是,如果能控制血脂水平,这种风险会大大降低。”负责该研究的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中风中心主任拉里·戈尔茨坦博士强调。

    “实际上,调好血脂对所有的糖友都很重要。”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胰岛素不仅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它还负责调控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因此,一旦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几乎不可避免会伴发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事实上,由于过半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因而又被称为糖脂病。在血糖和血脂的“夹击”下,糖尿病患者得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病的风险将比正常人高出数倍,死亡率会增加2—4倍。因此,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必须严密监测血脂水平。

    值得提醒的是,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减轻体重虽然是调节血脂必须做的基本措施,但如果血脂指标明显增高,或通过生活调理在1—3个月内无法有效降低血脂,一定要配合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但要注意,长期服降脂药或与其他调脂药联用时,不要忽视定期询问有无肌肉方面的症状,监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做相应处理。▲

    (郑 丹)

    

    10个准妈妈1个血糖高(名家话血糖(23))

    专家小传

    郭启煜,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分泌性疾病、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我国“孕妈妈”被确诊为糖尿病的越来越多,约有6%—7%,而不久前,美国糖尿病协会最新发布了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我国糖妈妈的比率将继续扩大,也可以说,10个孕妇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介绍,与以往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相比,这次将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由5.3毫摩尔/升降至5.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由8.6毫摩尔/升降至8.5毫摩尔/升。同时规定,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这3项指标中的任意一项血糖超标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而以往标准则规定3项指标中有2项达到或超过标准才可确诊。之所以现在诊断标准越来越严格,主要是为了避免妊娠糖尿病给胎儿和孕妇带来健康危害。

    为何现在“糖妈妈”越来越多呢?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启煜则认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与孕妇在孕期营养过剩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过量吃含糖量很高的饮食,而且活动较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邢晓燕教授指出了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孕妇年龄超过30岁的;体重偏于肥胖的孕妇,或怀孕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导致体重明显增加的孕妇;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且伴有月经不规律的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即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糖尿病的;以往怀孕时曾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 http://www.100md.com
    孕育生命本来是幸福的,若因为糖尿病增加危险,就很糟糕了,如何远离妊娠糖尿病呢?郭启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高糖食品,少食多餐,多吃蔬菜、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注意补充维生素等。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并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或以蔬菜代替,如番茄、黄瓜等。

    此外,做好孕期的糖尿病筛查工作。孕期妇女最好在怀孕第18周和第32周到医院检查。尤其是妊娠后期,最好每周去医院做次检查。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年龄超过30岁的孕妇更应重视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筛检。同时应特别注意测血糖要抽静脉血,能更加准确。▲

    (简 平)

    

, http://www.100md.com     糖友可以喝点菜粥(名家话血糖(24))

    专家小传

    谢培凤,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方面经验丰富。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一、三上午。

    很多糖友都听说,喝粥会升高血糖。因此把喝粥视作“洪水猛兽”,事实上,并没有如此夸张。只不过什么时候喝,喝哪种粥却很严格的规定。

    普遍来说,血糖控制平稳期间,糖友喝粥适合加点菜,但加什么菜,应该按您的体质而定。如您是热性体质,应添加一些偏凉的蔬菜或瓜果,如荞麦、玉米、白萝卜、冬瓜、蘑菇、芹菜、莴笋、油菜、橙子、苹果等。相反,如果您是虚寒体质,则应添加一些具有温补性质的瓜果或蔬菜,如生姜、葱白、香菜、干姜等。如果您不能辨别自己的体质,您也可以选一些平性食物,如卷心菜、番茄、豇豆、四季豆、芋艿、鸡毛菜、花菜、花椰花、黑木耳、刀豆、银耳、山药、松子仁、芝麻、胡萝卜、洋葱头、蘑菇、香菇、蚕豆、花生、毛豆、黄豆、黄豆芽、白扁豆、豌豆等。
, 百拇医药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喜欢喝大米粥,可以搭配一些馒头片;如果您胃肠道没问题,可以在喝粥前吃1—2片阿卡波糖片以延缓糖的吸收;如果糖尿病人已经肾功能不好了,就不要喝八宝粥了,因为八宝粥里含植物蛋白比较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喝粥吸收快,您可以分餐,也就是说先吃2/3,两小时后再喝1/3。这样,血糖的波动就会小一些。如果在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则注射时间需要再提前一些。中午最好不喝。▲

    (谢培凤)

    

    血糖高不都是糖尿病(名家话血糖25)
, 百拇医药
    专家小传

    周里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

    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不少人都有定期体检的习惯,还有人会在家定期测血压、血糖。但有些人一看到血糖高于正常值,就立刻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其实,血糖升高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并不代表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以下情况,都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变化。

    过度兴奋、过度体力活动等。如发热、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昏迷等,都可能造成应激激素增多,糖耐量下降,血糖飙升。在临床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多名车祸外伤患者,一测血糖竟高达300。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的血糖升高,反而有利于预后。

    很多器质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糖波动。如肝脏功能减退,可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肾脏是葡萄糖和胰岛素代谢的主要组织之一,糖耐量减退与肾脏功能有密切关系。很多内分泌疾病患者伴有糖代谢紊乱,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甲减、嗜铬细胞瘤、性腺功能减退、性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慢性阻塞性胰腺炎会破坏大量胰腺内分泌细胞,使糖耐量减退。
, http://www.100md.com
    用药。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会影响糖代谢,造成一过性血糖升高。而降脂药、乳化脂肪溶液、饮用大量咖啡等,会影响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的结果,造成“误判”。

    另外,饥饿时或慢性疾病患者体力下降时,血糖也会升高。因此,发现血糖升高,首先要排除上述因素。切忌未经确诊,随便服药。

    同时,血糖异常者要进一步测糖化血红蛋白。若结果正常,但伴有发胖、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还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以尽早发现潜伏的糖尿病隐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糖尿病中心教授周里钢)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