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 儒雅大医 写在《为毛泽东做眼科手术的医生——唐由之》一书出版之际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为毛泽东做眼科手术的医生——唐由之》一书出版座谈会。与会专家、领导、学者畅所欲言,从学术、为人、治学等方面客观全面地评价唐由之教授,并号召中医界同仁向其学习,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拜师陆南山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书记仇芙林说:“这本书是非常好的教材,记录了唐老一生对中医药事业、中医眼科事业苦苦的追求,我作为一个晚辈当好好学习。”
唐由之,字昆吾,1926年7月1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1942年拜见上海中医眼科名医陆南山先生。他亲眼看到眼病患者之多,其状凄苦,毅然下定决心,立志银海探骊,济人于盲瞽。在恩师陆南山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步入了“攻读岐黄书,钻研龙木术”的生涯。
1957年唐由之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并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从1958年起,他就致力于白内障针拨术的研究,在继承我国古代“金针拨障术”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睫状体平坦部角膜缘外4mm处为手术切口部位,并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方面阐明了该切口的优点,避免了以往在角巩膜缘切口做内眼手术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从而改变了过去认为上述切口部位是“危险区”的看法。通过他的不断努力,这一手术方式更加完善,古老的金针拨障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 http://www.100md.com
由此,该技术在20世纪60~80年代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唐由之在白内障针拨术临床和病理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中医抗青光眼手术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疏导房水,达到“肝管无滞”,恢复正常眼压的目的,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多家医院推广。
在他6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中的疑难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由朝鲜金日成主席颁发的国家一级友谊勋章等多项奖励。
走进中南海
1974年,48岁的唐由之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负责人,带领医疗团队走进中南海,来到毛泽东主席身旁,成功地为毛主席做了眼科手术。
当时,毛主席罹患老年性白内障,看书已经很困难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眼前的手指。周恩来总理从全国各地请了七八位眼科专家,但中医师只有唐由之一人。几次会诊后,大家都认为毛主席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而唐由之了解到毛泽东患有慢性肺心病,两年前休克过;咳嗽得厉害,咳嗽以后没有吞咽反应等情况, 与大家反反复复地讨论手术方案;提出当时西医摘除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咳嗽可能会导致切口破裂、角膜裂开、房水、虹膜、玻璃体外溢等,非常危险。
, 百拇医药
唐由之毅然决定用他精心研究改进过的“白内障针拨术”为毛主席做手术。手术只需几分钟,切口仅有2毫米,不需要缝合,技术成熟,它更适合年老体弱患者。在给毛主席手术前,唐由之已成功地做过数千例白内障针拨术。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给头部不停震颤的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手术,这标志着他的手术水平当时就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1975年,中央决定:由唐由之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7月23日晚上11点左右,唐由之很自然地问主席:“考虑好做手术没有?”主席坚决地说:“做!”
手术室就设在毛主席的书房,手术极为成功。手术后,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了“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并送给了唐由之,从而成就了医学界的一段佳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在回顾唐老的行医生涯时说:“我们都要以唐老为榜样,学习他大医精诚、心怀慈悲的高尚医德;学习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百拇医药
桃李满天下
他学识渊博、为人宽厚,在他身上,体现了我国中医药行业医务工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
目前,已经85岁高龄的唐由之,仍坚持在临床一线,针对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疑难疾病,提出“眼底病从气血论治”的新思路,并主持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唐由之一直工作在中医药教育第一线,手把手地指导研究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他的悉心培养下,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对此,中国中医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郝文明说:“唐院长是我国著名的,德艺双馨的老中医前辈,是中医眼科的泰斗,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唐院长在整个60多年的从医过程中,在中医眼科、中西医结合眼科的科研、医疗等方面呕心沥血。他在做人、做事、学习、研究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唐院长谦和的态度和正直的品质,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百拇医药(张凌燕)
拜师陆南山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书记仇芙林说:“这本书是非常好的教材,记录了唐老一生对中医药事业、中医眼科事业苦苦的追求,我作为一个晚辈当好好学习。”
唐由之,字昆吾,1926年7月1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1942年拜见上海中医眼科名医陆南山先生。他亲眼看到眼病患者之多,其状凄苦,毅然下定决心,立志银海探骊,济人于盲瞽。在恩师陆南山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步入了“攻读岐黄书,钻研龙木术”的生涯。
1957年唐由之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并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从1958年起,他就致力于白内障针拨术的研究,在继承我国古代“金针拨障术”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睫状体平坦部角膜缘外4mm处为手术切口部位,并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方面阐明了该切口的优点,避免了以往在角巩膜缘切口做内眼手术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从而改变了过去认为上述切口部位是“危险区”的看法。通过他的不断努力,这一手术方式更加完善,古老的金针拨障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 http://www.100md.com
由此,该技术在20世纪60~80年代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唐由之在白内障针拨术临床和病理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中医抗青光眼手术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疏导房水,达到“肝管无滞”,恢复正常眼压的目的,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多家医院推广。
在他6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中的疑难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由朝鲜金日成主席颁发的国家一级友谊勋章等多项奖励。
走进中南海
1974年,48岁的唐由之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负责人,带领医疗团队走进中南海,来到毛泽东主席身旁,成功地为毛主席做了眼科手术。
当时,毛主席罹患老年性白内障,看书已经很困难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眼前的手指。周恩来总理从全国各地请了七八位眼科专家,但中医师只有唐由之一人。几次会诊后,大家都认为毛主席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而唐由之了解到毛泽东患有慢性肺心病,两年前休克过;咳嗽得厉害,咳嗽以后没有吞咽反应等情况, 与大家反反复复地讨论手术方案;提出当时西医摘除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咳嗽可能会导致切口破裂、角膜裂开、房水、虹膜、玻璃体外溢等,非常危险。
, 百拇医药
唐由之毅然决定用他精心研究改进过的“白内障针拨术”为毛主席做手术。手术只需几分钟,切口仅有2毫米,不需要缝合,技术成熟,它更适合年老体弱患者。在给毛主席手术前,唐由之已成功地做过数千例白内障针拨术。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给头部不停震颤的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手术,这标志着他的手术水平当时就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1975年,中央决定:由唐由之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7月23日晚上11点左右,唐由之很自然地问主席:“考虑好做手术没有?”主席坚决地说:“做!”
手术室就设在毛主席的书房,手术极为成功。手术后,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了“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并送给了唐由之,从而成就了医学界的一段佳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在回顾唐老的行医生涯时说:“我们都要以唐老为榜样,学习他大医精诚、心怀慈悲的高尚医德;学习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百拇医药
桃李满天下
他学识渊博、为人宽厚,在他身上,体现了我国中医药行业医务工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
目前,已经85岁高龄的唐由之,仍坚持在临床一线,针对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疑难疾病,提出“眼底病从气血论治”的新思路,并主持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唐由之一直工作在中医药教育第一线,手把手地指导研究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他的悉心培养下,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对此,中国中医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郝文明说:“唐院长是我国著名的,德艺双馨的老中医前辈,是中医眼科的泰斗,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唐院长在整个60多年的从医过程中,在中医眼科、中西医结合眼科的科研、医疗等方面呕心沥血。他在做人、做事、学习、研究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唐院长谦和的态度和正直的品质,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百拇医药(张凌燕)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唐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