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医药新知
编号:12103928
与肌肉耐力有关的基因被发现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8.03
     与肌肉耐力有关的基因被发现

    世界冠军能在两个多小时里跑完马拉松全程,而普通人绕操场跑几圈就会吃不消,为何会有这么大差异?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与肌肉耐力有关的基因白细胞介素-15受体α(IL-15Rα)可能是原因之一。缺少这种基因的实验鼠,能不知疲倦地每天晚上在转笼里跑好几个小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实验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缺失这个基因,结果这些实验鼠每天晚上在转笼里跑动的路程是普通鼠的6倍多。缺少这一基因的实验鼠的肌肉里有更多的线粒体和肌肉纤维,比较不容易疲劳。

    这个基因对人类可能也有同样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些世界级运动员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某些特定的IL-15Rα基因突变版本在以耐力见长的运动员中更多见。

    研究这一基因在肌肉疾病和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可望帮助寻找新的疗法。不过,该基因不仅在肌肉中发挥作用,还影响到其他多种组织,目前还不知道抑制它的作用是否会有不良影响。
, http://www.100md.com
    

    胖妈妈生的婴儿也容易肥胖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女性肥胖程度与下一代肥胖程度之间存在关联,那些身体质量指数(BMI,也称体重指数)较高的母亲产下的婴儿体内脂肪含量也较高。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儿科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测量了105对母亲和婴儿的肥胖程度。母亲测量的是怀孕前的体重指数。对于婴儿,则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他们体内的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母亲的体重指数与婴儿肥胖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如果母亲体重指数较高,婴儿体内的脂肪含量,尤其是腹部和肝脏内的脂肪含量也较高。并且这种现象不只限于肥胖女性,即便体重正常的女性,其体重指数与婴儿脂肪含量之间也有这种相关性。
, 百拇医药
    领导研究的尼娜·莫迪教授说,肥胖是许多疾病的诱因,从婴儿期开始就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因此肥胖的女性如果想要孩子,最好在怀孕前就注意减肥,以从胎儿期就开始帮助孩子防止肥胖。

    

    高血压患者睡前服药效果显著

    本报重庆讯 睡前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缓解,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增加,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曾春雨课题组曾敬、贾敏等,经过3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夜晚联合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与利尿剂复方阿米洛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显著效果。该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日本《高血压研究》杂志上。
, 百拇医药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有效控制血压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人类的血压变化存在昼夜节律性,健康成人血压的最高值多分布于上午10~12时之间,而血压最低值则多在晨3~6时或睡醒前1~3小时。根据血压波动规律可将其分为杓型、非杓型两种类型,简单讲,血压在夜间比白天要低,就称为“杓型”,反之则称为“非杓型”。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较杓型患者靶器官损害有加重的倾向。高血压时间治疗学是针对人体血压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或通过特定的给药技术,使药物作用与血压波动节律相一致,减轻血压的晨峰现象,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模式,从而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减轻靶器官损害的目的。临床实践发现,诸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方能达到较理想的降压效果。药物联合使用是否仍存在时间治疗学上的差异,目前尚未见报道。

    曾春雨课题组采用临床常用的药物组合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利尿剂(复方阿米洛利),依据时间治疗学原理于不同时间段给药,观察对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波动模式的治疗效果。他们在重庆地区多家医院随机筛选了年龄在50~80岁的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治疗观察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服用氨氯地平5毫克及复方阿米洛利半片,一组于早上8时服药,一组于晚上22时服药,连续服药12周,并在服药前及12周末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分析不同时间给药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发现,早上服药、睡前服药两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均达97.5%。但与早上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缓解,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增加,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该治疗方法只是对原有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时间调整,在不增加患者费用的情况下,简单易行,值得推广。(邹争春)

    

    咖啡因具有抗皮肤癌效果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发现,咖啡因能清除体内因紫外线照射而受损的细胞,进而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此前有研究表明,咖啡因能够抑制名为ATR的蛋白酶。在新研究中,拉特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培育了ATR蛋白酶被抑制的基因改造小鼠。暴露于紫外线环境后,基因改造小鼠出现皮肤肿瘤的时间比普通小鼠晚3周;在紫外线环境中19周之后,出现肿瘤的基因改造小鼠比普通小鼠少69%,出现浸润性肿瘤的基因改造小鼠也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一。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表示,咖啡因具有防止紫外线破坏的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咖啡因抑制ATR蛋白酶后,进一步促进DNA因紫外线照射受损的细胞的凋亡,降低了受损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适度摄入咖啡因或许可以预防皮肤癌。此外,由于咖啡因还能直接吸收紫外线,它还可以作为防晒剂使用。

    

    过度饮酒阻碍青少年大脑发育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度饮酒会阻碍青少年大脑发育,损害青少年的记忆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选取了95名16~19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其中40人有酗酒习惯。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空间感知和记忆测试,结果发现,酗酒者的测试结果都比较差。相对于男性青少年而言,年轻女性更易受酒精危害。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指出,从身体上看,一些青少年似乎已经长大成人,但实际上他们的大脑仍未发育成熟。过度饮酒会阻碍大脑细胞正常发育,尤其会对大脑额叶区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削弱青少年的学习和运动能力,而且一次酗酒造成的这一影响会持续数月。

    (新华社)

    

    经常跌倒警示有痴呆风险

    一个美国研究团队日前报告说,经常跌倒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早老性痴呆症)的前兆之一,这一发现有可能为早发现、早治疗该病提供新线索。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5名老年人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研究,分析经常跌倒与早老性痴呆症的关系。他们发现,早老性痴呆症高风险人群跌倒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两倍。
,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认为,早老性痴呆症会损害视觉认知能力,导致步伐与平衡的混乱,对某些患者而言,平衡问题比认知障碍更早显现。

    此前有研究发现,在早老性痴呆症症状显现前数年会出现一些生物学前兆。目前,检测早期早老性痴呆症的方法主要是脑部扫描和脊髓液检测,但这两种方法价格较高,适用范围较小,尚未实现常规应用。(新华社)

    

    一半中国人不适合喝酒

    虽有“杜康基因”但缺乙醛脱氢酶

    本报上海讯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课题组研究发现,中国人早在2800年前就进化出了一个与喝酒有关的特殊变体基因,他们把这个基因戏称为“杜康基因”。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杜康基因”中国人的酒量就特别好,恰恰相反,中国人的其他“先天基因”表明中国 人并不适合喝酒,喝后很容易伤身体。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人类遗传学年报》上。
, http://www.100md.com
    李辉介绍,“杜康基因”学名叫“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ADH1B)”,实际上是乙醇脱氢酶基因的一种变体。杜康是夏代末年的一个著名酒仙,从他开始中国的酿酒、饮酒成为非常流行的事情,而这直接导致中国人这一特殊的酒精代谢基因的大量扩张和变化,所以课题组把这个基因称为“杜康基因”。

    李辉课题组对比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古人类的DNA:在新石器时代,“杜康基因”几乎看不见;到了秦汉时代,变体的比例就越来越高。结果发现,在2800年前中国人的体内开始基因突变,进化出了上述乙醇脱氢酶的特殊变体“杜康基因”。在生物学中,乙醇脱氢酶基因可以降解因食物储存过久、发霉、变质产生的一些毒素。在世界上46种人群里,这种酶的变体非常多,差别也很大,一共分为7种类型。其中,第六、第七型在中国人里出现,后来传到日本、韩国。第七种类型具有特别强的解毒功能,全世界只有东亚人有这一变体,而在汉族人群中,拥有这种基因的人高达70%以上。“杜康基因”的本领在于可把酒精降解为乙醛的速度提高13倍。但乙醛还需要降解为乙酸,才能被人体代谢,而这就需要“乙醛脱氢酶”的帮助。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经研究发现,50%的中国人恰恰缺失乙醛脱氢酶这种基因。一旦缺乏乙醛脱氢酶,乙醛就会在人体内大量积累,对各种器官造成很大损伤,其中最明显的反应是人脸部的很多毛细血管破裂而造成脸红的表现,这表明身体正在被酒精进行严重的破坏。但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常识,而误认为喝酒脸红的人酒量特别好。

    李辉说,尽管携带“杜康基因”的中国人能更快地降解大多与乙醇相关的毒素,从而减轻酒精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但至少50%的中国人因先天缺乏“乙醛脱氢酶”基因,其实并不适合喝酒。难以理解的是中国酒的消费居世界第一,其中更多的是“酒文化”因素。(孙国根)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