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评析
□ 温长路
当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教授把他主编的《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书寄达我的手中时,一种负疚感立刻在心头生起。这几年,他多次寄书给我,扉页上那“指正”一词虽然是客套话,但也明显包含着希望听到我的反馈的意愿。我也曾产生过为他写篇评论的念头,终因杂事缠身,未能落实。看到为《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助阵者的阵容之强、档次之高,我又一次被触动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题写书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教授题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教授作序,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赫然入眼的这些文字,都于无形中标示出大家对此书的欣赏。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立足于地产,传达的是广东的地产药材信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岭南充足的日照、炎热的气候、丰沛的雨量、湿润的土壤、多变的地貌、海陆具备的环境,造就了在这个特殊氛围中盛产特殊植物的条件,显示出大自然的无穷造化之力。在广东,热带湿润环境下的植被特征典型显现,一块几百亩的林地内能发现100多科、300~400种高等植物的现象并不罕见。资料表明,广东的维管植物达279科1590属6267种,约占全国野生维管植物总数(27090种)的23%,其中有500多种是中国特有和广东特有的,不少还是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在这些植物中,已被识别出具有药用功能的颇多,被作者立论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有170余种。
, http://www.100md.com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医要发展,中药必须先行。广东中医强省战略目标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就是中药,而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是地产中药。医为药之本,药为医之使,中药是中医的脊梁。我国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中药的全程参与。除通用药材外,尤要重视和提升地产药材的地位,这是需要全国各地一起完成的事业。地产的也是全国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强省不存,强国安在耶?广东和其他许多地区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加强对地产药材的开发利用,是强国富民、振兴中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重点在研究,表现的是对广东地产药材的研究。它既保持有与地方本草、地方中药志相同的表述方法,又区别于这些书籍研究性质的特征,具有更明确的指向和更多的灵活性。该书每味中药项下开辟的11个栏目中,突出了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分量,特别是中医的文化学特征,包括中药与民俗文化关系的研究等。其中,有的是对产于广东、用于全国的道地药材“南药”的研究,如阳春砂、广陈皮、广佛手、广藿香、化橘红等;有的则是对产于广东、多用于广东当地的地域性药材的研究,如土牛膝、三角草、广昆布、三丫苦、蛇鳞草、布渣叶、蛇泡筋、金纽扣、救必应等。这些研究,已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还有多种被开发成新产品。
, 百拇医药
在分享这些成果的喜悦时,梅全喜教授更多地把它归功于自己的团队,一个精干、团结、务实的联合体,为研究抛洒智慧和辛劳。其实,在这些成果背后,呕心沥血、甘苦自知的还有他自己,一位运筹帷幄、身体力行、甘于奉献精明和心血的学者。梅全喜热衷于中药事业,用他的执著创造了受人瞩目的业绩。他的《蕲州药志》,是对《本草纲目》的续写;他的《艾叶》,是他献身中药事业的自白和宣言。在完成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是拖着病体,在与精神和疾病的顽强抗争中走过来的,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一书讴歌和力倡了中药事业的奋进和腾飞。中药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产业。中药的产业化,还带动了农业、食品业、养殖业、环境保护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中药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0%以上,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形成近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中药材年用量从25年前的40万吨增加到如今的120多万吨。随着人们对中医作用认识的加深,我国中药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是预料之中的事。与化学药新药开发相比,中药新药的研制不仅是我国取得独立知识产权的最佳途径,而且具有毒副作用小,产生耐药性及药源性疾病的几率低和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显著优势,可以更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透过《广东地产药材研究》的窗口看广东、看全国、看世界,我们不仅看到了中药事业的光辉未来,也看到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感受到了肩头的重量和考量。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清·陈恭尹《木棉花歌》)这首被誉为“清初遗民诗的扛鼎之作”中提到的生长于五岭的木棉花,就是地地道道的广东地产药材之一。从民间煲汤、泡茶原料到成为国家药典的正规药品的木棉花,反映了地产药材被逐渐认知和普及推广的光明前景。只要我们能像梅全喜教授和他的团队那样,痴情于中药事业,致力于对包括地产药材在内的中药研究,中医药事业的前途就一定会像清末志士丘逢甲赞誉木棉花“天扶赤运花应帝,人卧朱霞梦亦仙。绝世英雄儿女气,不嫌绮绪更缠绵”(《东山木棉花盛开坐对成咏》)一样,独树一帜、应运而发、红遍中国、享誉世界。
(作者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