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汗出化冰有次第
笔者通过观察大量银屑病患者得出一个结论:银屑病皮损上是不会出汗的。汗是皮肤通透、功能正常的标志;无汗就意味着皮肤功能失常、体内气血郁闭不通,治疗的目的就是恢复正常、使不通变通。根据其不通的特性,为了更快捷地判断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更直观地解读疗效,笔者将银屑病皮损直接认定为冰,治疗就皮损而言也就简化为“化冰”。
因为无汗判定为冰,“化冰”和汗出也就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是先汗出呢?还是“冰”先化呢?还是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对此,笔者观察到,可以是先得汗(皮损周围或皮损中冰最薄弱的地方出汗)后冰化,也可以是先冰化后得汗。邪轻病浅,体质偏于壮实者,多可以攻或者调,通过开腠发汗的方法达到气血通而冰化病解的目的,多表现先得汗后冰化;而邪深病重,体质偏于虚弱者,多需要调或者补(气血不通在先,影响到体表而产生出汗异常,治疗的重点在气血不通),往往是气血通的目的先达到,汗后出现,表现为先冰化而后得汗。后者多出现在病程较久、屡经误治之后。
, 百拇医药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出汗和化冰的进程多数情况下是同步变化、交替体现的,不可截然分开,二者从本质上讲都是在体现体质的变化。
兹举两例说明汗出和冰化的次第是因人而异的。
高某某,女,21岁。初次发病为11岁,主要为点状皮损,发生在头部,在某中医处治疗近1年。治疗2月后头部皮损消失,身上有数处皮损始终未退。17月前因家中有事,情志不舒而大面积发作,主要点状皮损,多分布在胳膊和后背。复于原中医处连续服用大剂清热凉血中药17个月,皮损由点变片,由薄变厚,双侧胳膊外侧皮损厚度与一元硬币相仿,最大皮损面积近一手掌大,兼时常胃部不适,服原中医之药后开始,逐渐加重,以胀为主,伴有口酸,手足冰凉(夏季亦如此),月经量少色暗,舌苔白厚腻,素不喜汗出。2011年6月28日初诊,辨为肝脾失调,寒湿郁闭证,口服藿香正气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方、保和丸方、平胃散、五苓散等方加减,以适量温酒送服;外洗以麻黄30克,夜交藤60克入手,皮损不干、整体出汗较好后,去夜交藤,加肉桂30克,细辛3克。从笔者治疗开始胃部不适症状很快消失,出汗状况迅速好转,一月后皮损已经大部分变平,双胳膊外侧最为明显,浮冰已退,顽冰渐化。
, 百拇医药
顾某某,女,44岁。发病前长期工作、居住在寒湿、不见阳光的环境中,并且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中,长期失眠,大便不畅,口服抗抑郁西药已10多年。2007年6月妇科手术诱发银屑病,初起为小块状皮损,仅限于小腿,1年后渐次发于其他部位。4年来屡经中西药物误治,上半身皮损曾经消退过,小腿皮损始终未见变化。2011年6月11日初诊时可见:双胳膊外侧有肥厚块状皮损和大片状皮损,双腿几无正常皮肤,双小腿全部由淡灰色、较厚片状皮损覆盖,无光泽,如树皮,无弹性,触之觉凉。口服以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交泰丸方、当归四逆汤、半夏厚朴汤、四神煎方、瓜蒌草红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交替、加减;外洗初以夜交藤120克,桂枝15克,细辛3克,失眠好转、皮肤干燥减轻后改为细辛6克,制附子6克,肉桂60克等,重点泡腿。50天后诸症均大为改善,胳膊上已经得汗,皮损大部分消退。腿上皮肤已基本恢复正常的色泽和弹性,浮冰退去,顽冰亦化,但是汗出甚少,小腿几无汗。
前一个病例显然为先得汗后冰化,而后一个病例腿部好转顺序当为先冰化后得汗。二者冰化和得汗的顺序显然是不同的,但最终都会治愈。
, 百拇医药
系统疾病从治疗到自疗,从自疗到最终自愈、恢复和保持健康,需要一个多方协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较长过程,所谓“病来也渐非如山,冰冻三尺逐日寒,汗解冰化有次第,急于求成岂期然。”
笔者将汗出匀作为银屑病疗效标准的核心,原意为强调汗出匀为银屑病最后临床治愈的标志,不可见皮损消退就停止治疗。而一些医者和患者误认为:只有得汗才是有效,如果皮损消退但是不见汗则为无效。这样便导致了如上文讲的后一类患者的悲观和急躁情绪。对于这种误解,和这种误解带来的悲观、急躁情绪都是应该预防和避免的。
《伤寒论》言“自汗出乃解……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瘟疫论》言“自汗者,不因发散,自然汗出也……气通得汗……”。上诉两书中的“自汗”都是自然汗出之意,是机体整体向愈的外在标志。汗出和冰化就其实质而言都只是表现,是标,是枝节的问题,哪个先出现变化并不重要;“治病必求于本”,本在于“阴、阳充盛……阴阳升降出入道路畅通”,由标反映出的本质的改善才是医者和患者最应该关注的。, 百拇医药(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因为无汗判定为冰,“化冰”和汗出也就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是先汗出呢?还是“冰”先化呢?还是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对此,笔者观察到,可以是先得汗(皮损周围或皮损中冰最薄弱的地方出汗)后冰化,也可以是先冰化后得汗。邪轻病浅,体质偏于壮实者,多可以攻或者调,通过开腠发汗的方法达到气血通而冰化病解的目的,多表现先得汗后冰化;而邪深病重,体质偏于虚弱者,多需要调或者补(气血不通在先,影响到体表而产生出汗异常,治疗的重点在气血不通),往往是气血通的目的先达到,汗后出现,表现为先冰化而后得汗。后者多出现在病程较久、屡经误治之后。
, 百拇医药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出汗和化冰的进程多数情况下是同步变化、交替体现的,不可截然分开,二者从本质上讲都是在体现体质的变化。
兹举两例说明汗出和冰化的次第是因人而异的。
高某某,女,21岁。初次发病为11岁,主要为点状皮损,发生在头部,在某中医处治疗近1年。治疗2月后头部皮损消失,身上有数处皮损始终未退。17月前因家中有事,情志不舒而大面积发作,主要点状皮损,多分布在胳膊和后背。复于原中医处连续服用大剂清热凉血中药17个月,皮损由点变片,由薄变厚,双侧胳膊外侧皮损厚度与一元硬币相仿,最大皮损面积近一手掌大,兼时常胃部不适,服原中医之药后开始,逐渐加重,以胀为主,伴有口酸,手足冰凉(夏季亦如此),月经量少色暗,舌苔白厚腻,素不喜汗出。2011年6月28日初诊,辨为肝脾失调,寒湿郁闭证,口服藿香正气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方、保和丸方、平胃散、五苓散等方加减,以适量温酒送服;外洗以麻黄30克,夜交藤60克入手,皮损不干、整体出汗较好后,去夜交藤,加肉桂30克,细辛3克。从笔者治疗开始胃部不适症状很快消失,出汗状况迅速好转,一月后皮损已经大部分变平,双胳膊外侧最为明显,浮冰已退,顽冰渐化。
, 百拇医药
顾某某,女,44岁。发病前长期工作、居住在寒湿、不见阳光的环境中,并且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中,长期失眠,大便不畅,口服抗抑郁西药已10多年。2007年6月妇科手术诱发银屑病,初起为小块状皮损,仅限于小腿,1年后渐次发于其他部位。4年来屡经中西药物误治,上半身皮损曾经消退过,小腿皮损始终未见变化。2011年6月11日初诊时可见:双胳膊外侧有肥厚块状皮损和大片状皮损,双腿几无正常皮肤,双小腿全部由淡灰色、较厚片状皮损覆盖,无光泽,如树皮,无弹性,触之觉凉。口服以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交泰丸方、当归四逆汤、半夏厚朴汤、四神煎方、瓜蒌草红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交替、加减;外洗初以夜交藤120克,桂枝15克,细辛3克,失眠好转、皮肤干燥减轻后改为细辛6克,制附子6克,肉桂60克等,重点泡腿。50天后诸症均大为改善,胳膊上已经得汗,皮损大部分消退。腿上皮肤已基本恢复正常的色泽和弹性,浮冰退去,顽冰亦化,但是汗出甚少,小腿几无汗。
前一个病例显然为先得汗后冰化,而后一个病例腿部好转顺序当为先冰化后得汗。二者冰化和得汗的顺序显然是不同的,但最终都会治愈。
, 百拇医药
系统疾病从治疗到自疗,从自疗到最终自愈、恢复和保持健康,需要一个多方协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较长过程,所谓“病来也渐非如山,冰冻三尺逐日寒,汗解冰化有次第,急于求成岂期然。”
笔者将汗出匀作为银屑病疗效标准的核心,原意为强调汗出匀为银屑病最后临床治愈的标志,不可见皮损消退就停止治疗。而一些医者和患者误认为:只有得汗才是有效,如果皮损消退但是不见汗则为无效。这样便导致了如上文讲的后一类患者的悲观和急躁情绪。对于这种误解,和这种误解带来的悲观、急躁情绪都是应该预防和避免的。
《伤寒论》言“自汗出乃解……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瘟疫论》言“自汗者,不因发散,自然汗出也……气通得汗……”。上诉两书中的“自汗”都是自然汗出之意,是机体整体向愈的外在标志。汗出和冰化就其实质而言都只是表现,是标,是枝节的问题,哪个先出现变化并不重要;“治病必求于本”,本在于“阴、阳充盛……阴阳升降出入道路畅通”,由标反映出的本质的改善才是医者和患者最应该关注的。, 百拇医药(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