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信息
编号:12103363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2011.08.19)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8.19
     □ 顼志敏

    降血压如何少担风险多获效益?

    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在我国,其危险性更高,一个高血压就等于3个其他危险因素,若高血压控制不好可能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等事件增加5~7倍。只要高质量、高效率控制血压,就能使心脑血管病事件减少30%~50%。可见血压平稳、持续达标能够显著降低疾病这个最大风险。

    2.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达标率太低,整体达标率不足10%,门诊也不足50%。其中有许多原因必须重视,除了包括提高认识、增加顺应性、医患配合、扩大接受治疗率等措施外,值得强调的是规范治疗、合理用药、长期坚持、全民防控、预防为主。

    3.另一方面,也要规避药物不良反应这个小风险。有人过分担心就没有必要了,须知说明书上找到的不良反应毕竟是小概率的,只要规范用药、定期复查一般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对一些药物不良反应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后完全是安全的。
, 百拇医药
    4.只要规范用药,才能少担风险多获效益。注意牢记:按循证医学公认的临床指南办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临床决策;对于可用可不用、无证据的疗法不用;能少用者不多用;必须应用者,不能不用。有时承担很小的治疗风险能够避免疾病大风险,是值得的;但承担大风险获得小效益的事决不能干!

    降血压如何少花钱多办事?

    1.国际上已经公认,高血压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花费就越少、疗效就越好。所以,对于高血压防治的战线应该下放至社区、前移到预防。有人发现,如在预防投入1元钱,相当于在早期治疗投入10元;如防治不力待到疾病晚期可能花费100元也解决不了问题。

    2.要注意效价比,用1元钱解决1元钱的问题;用药时既要避免越便宜越好,也要避免越贵越好的错误观念。如果早期用药不利,专拣便宜、短效,甚至国际上已淘汰的药物,或者使用毫无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只能使高血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未能得到保护,进而心脑血管病无法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从健康、花费以及生产力等方面蒙受着更大的、也许不可弥补的损失。这纯属“占小便宜吃大亏”。
, 百拇医药
    3.用药时尽量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承受能力来制订方案。

    譬如,既便宜又体现了指南的高血压处方:卡托普利25毫克,每天3次;尼群地平10毫克,每天3次;氢氯噻嗪12.5毫克,每天3次。 每天1角钱左右就可使大部分高血压得到控制,而且这些药还未过时,比40年前就开始使用的“复降片”还便宜许多!

    若病情需要、且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最好选用长效、保护心脑肾循证医学证据更好的降压药作为主药,如半衰期长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较好的长效钙拮抗剂(CCB)(如氨氯地平)合用。为尽快达标,可根据需要短期或长期合用利尿剂辅助疗效。

    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拮抗剂或CCB中选择一个较好的主药,配合另一个便宜的国产药,费用也合理,但注意选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信誉和质量好的大企业的药物,质量第一。经过优胜劣汰,才能远离假劣药品的陷阱,明明白白吃放心药。

    4.好钢用到刀刃上,要在有危险因素阶段就要使血压、血脂、血糖等高质、高效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坐等到了心梗、心衰、脑梗、瘫痪等疾病晚期,才大把大把花冤枉钱。须知疾病晚期,“神仙”来了也无用啦。(待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