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冻
编号:12117144
儿童“秋冻”要有度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4日 《京华时报》 2011.09.04
     儿童“秋冻”要有度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过对于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秋冻”却是有讲究的。专家提醒,初秋尚有暑热,儿童可以适当“秋冻”;但一旦气温下降,孩子秋冻一定要“悠着来”,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添衣了。

    早起别急着开窗通风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李建主任医师指出,北京的秋天一向比较短,在初秋时候,虽然节气上已经进入秋天,但白天尤其是中午的气温仍比较高,还处于暑末;但早晚凉意较盛。对于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体质较弱,因此早晚就要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物;晚上睡觉时要给孩子盖好薄被,尤其是腹部保暖防着凉。

    另外,有些家长习惯早起就开窗通风,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着凉,因此有孩子的家庭,早晨要适当关窗,别急着给孩子的房间通风。
, http://www.100md.com
    “秋冻”宜循序渐进

    一场秋雨一场寒,北京的秋天往往在秋风秋雨后天气变凉,这时更要视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物。而在晚秋阶段,天气较冷,更是不宜让孩子秋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张永生也提醒,适当秋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但家长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即使儿童适度秋冻,也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到了深秋,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要及时防寒保暖。

    李建还指出,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儿童如果秋冻过度,容易着凉,进而引发感冒、咳嗽、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甚至导致发烧。此外,受凉还容易让儿童患上消化道疾病,如腹泻、腹痛等。因此李建提醒,中年人、青年人可以适当秋冻,但儿童秋季不宜着凉。而且,在饮食上儿童也要注意,不能吃寒凉的食物,也不能吃过于甜、咸的食物。

, http://www.100md.com     本报记者杨凤立

    

    儿童生长痛少运动揉一揉

    本报讯(记者杨凤立)有的孩子在睡眠时会出现腿部疼痛,甚至因此疼醒。专家指出,这一般是生长痛,不需要特别处理。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李建主任医师指出,生长痛一般发生在3、4岁到7、8岁的儿童身上,主要发生在长骨部位的肌肉上。出现生长痛是因为如今的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当长骨(一般是大腿、小腿)生长较快时,牵拉到附着在上面的肌肉而导致肌肉疼痛。生长痛大多出现在夜晚孩子睡觉时,因为儿童一般是在晚上睡眠时生长得比较明显。李建提醒家长,孩子出现生长痛后,不需要特别处理,一般揉一揉就可以过去。但注意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减少运动、适当休息,因为运动会加重生长痛。
, http://www.100md.com
    北大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南亚华还提醒,3、4岁是孩子最易发生生长痛的年龄段之一。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刚刚进入幼儿园,他们在幼儿园里往往表现为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往往以为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导致的,其实这可能也是生长痛的表现。

    李建还指出,除了生长痛,儿童还容易出现疲劳性疼痛,尤其是膝盖部位,这是因为儿童活动比较多引起的。家长一般无法鉴别孩子是生长痛还是疲劳性疼痛。这种情况下,让孩子适当休息,一般都是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就可以缓解了。

    另外,有的家长怀疑孩子肚子疼也是生长痛。对此李建指出,儿童肚子疼大多是胃肠痉挛引起的,和受凉或者吃寒凉食物有关,这时只要注意不让孩子吃寒凉食物和受寒即可。

    
, 百拇医药
    保护听力应从胎儿开始

    本报讯(记者叶洲)人体耳器官的发生及形成始于胎生第三周,第五周出现中耳耳蜗,以后随胎儿及婴幼儿的发育,听觉器官不断健全及发育成熟。因此,专家表示,胎儿及婴幼儿期间对听觉器官的形成和发育至关重要,保护听力应从胎儿、婴幼儿开始。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主任医师于在红表示,首先要关注耳聋遗传史、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多有其家族史,除耳发育不良外,还常伴有其它器官畸形、内脏异位,构成各种综合征。对先天性耳聋重在预防,提倡优生学,禁止血亲或近亲婚姻。对父母有药物性耳聋史的胎儿、婴幼儿,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对于孕妇而言,要预防病毒感染。母体妊娠患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风疹等)、尤其妊娠前3个月是胎儿听觉器官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可造成胎儿听觉器官发育不全或缺陷。同时,妊娠期避免腹部放射性诊断、治疗,以免引起胎儿听觉器官的放射性损伤。

    对于新生儿而言,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头颅产钳外伤,新生儿黄疸、溶血性疾患等,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及听觉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供血不足而致听力障碍。
, 百拇医药
    对于幼儿,要避免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性药物。避免婴幼儿长久、持续置身于噪声环境,以防造成物理性、永久性听力损害。此外,还要注意预防中耳炎。婴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部至中耳的耳咽管)较成人短、粗而平直,哺乳喂养时,乳汁易由鼻咽部溢入中耳,多发中耳炎、乳突炎。所以,小儿哺乳时,要采取适当体位:头部向上倾斜,切忌小儿平卧位哺乳,哺乳时不宜过急。小儿哭闹不止,发烧时应检查有无中耳炎。

    专家提醒,尽早发现幼儿听力障碍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是挽救幼儿听力障碍的关键。婴幼儿听觉的正常发育:3个月即有闻声转头反应,4~5个月可有闻声瞬眼反应或缩瞳反应,必要时可到专科进行有关听力、内耳X片等检查。及早干预治疗,利用残余听力,开展语言训练,可使部分儿童脱离聋哑状态。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