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217793
阿司匹林与灞桥折柳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9.29
     日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几十年前青蒿素的发明而获得“拉斯克奖”,这个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奖项,是迄今中国生物界最大的收获。一时间,大家对身边一些耳熟能详的药物也抱着重新审视的目光,它们是怎么而来的,在一个药物出现之前,他们都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在人类医药史上,有些药物注定要载入史册,抛开治疗效果,本身发现的过程便带着传奇色彩。譬如阿司匹林,这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的日期虽然一致被认为是1899年春天,但关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更远。英国科普作家杰弗里斯的《阿司匹林传奇》,便详细记述了这种神奇药物的前世今生。

    和青蒿素一样,阿司匹林的传奇也来自一种植物。我们常感慨,植物真是大自然神奇的所在,万物生长原也有自己的哲学教义。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每种植物的药效,总蕴含在其生存环境中。于是乎,毒蛇出没之野,多有疗蛇毒之佳药;而氤氲潮湿河流边中生长的植物,则多可治热感之疾,譬如柳树。

    记得小时,家门口种有柳树。每年春来之时,家中老人会折几枝丢在洗澡水中,说是有辟邪的作用,那时我总乐呵呵不以为然。长大方知,老人有许多做法其实都蕴含着科学道理,只是他们更善于用民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阐述。

    柳枝入药史,几乎和人类文明等长,苏美尔人泥板上的刻画,记载柳树叶治关节炎的故事。人类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则记录了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便用它来止痛。

    在疟疾这种可怕疾病盛行的年代,秘鲁的金鸡纳树是唯一能治此顽疾的特效药,从这种奇怪树木提取出来的,便是后来有名的奎宁(Quinine)。但是,从南美运到欧洲的金鸡纳树皮比金子还珍贵,欧洲人急需找到替代品,于是,一个名叫斯通的英国传教士神奇地发现柳树皮有类似的功效。再过200年,德国人在柳树皮上阴差阳错提取出水杨酸,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3大经典药之一的阿司匹林(aspirin)。呜呼,我常要感叹这种灵药的出现,是上帝在关键时刻让人清醒。

    相比西方医药史,在中医历史上,即便有着神农尝百草的传奇,也很难找出令人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历史有相通之处,在柳树皮还没有提取出水杨酸,水杨酸还没有添加乙酰而变成阿司匹林之前,聪明的中国人便已明了其用途。

    其实,这种信息传达最初来自多愁善感的诗人、词人们。我一直探究为何“灞桥折柳”在古代离别诗词中有如此高的使用频率,除了言语习惯外,从药用实践中是否也能得一二解析?所谓离别折柳,为的是在诗情画意之后,当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时,口中咀嚼柳枝,既当口香糖又有镇痛之用,聊寄相思苦。这样的解释虽非严谨,但好像也说得通吧。

    一位懂中医的朋友支持了我的说法,而且有着一定的科学解释。他说,柳树皮含水杨酸可解相思之痛,但水杨酸对胃肠道也有很大副作用,因胃肠反应而茶饭不宁,又符合中医之“忧思伤脾”的说法,解释的逻辑性极强。

    所以,别错过身边的细节,别小看他们的联系,或许只在一念之间,它们就可以成就伟大的发明。

    □ 李楠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