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1034
纳粹士兵嗑药保持战斗力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今日文摘》
     1939年9月1日破晓时分,希特勒按下了战争电钮,纳粹德军入侵波兰。两个月后的11月9日,波兰前线一名19岁的纳粹德国士兵给远在科隆的父母写信说道:“这里太艰苦了,我要隔2到4天才能写一次信,希望你们理解。今天写信的目的,主要是想让你们帮我弄点*****……”1940年5月20日,他再次在家信中说:“能否再多给我弄点*****?那样我就不会‘断粮’了。”

    这个不断地写家信要*****的青年,后来成了一名作家,还在1972年获得了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海因里希·伯尔。令身处战场的年轻作家如此着迷的*****到底是什么呢?

    *****,即苯丙胺,俗称为“安非他命”,是一种神经中枢兴奋药,持续服用的人会明显地自信心增强、爱冒险、精神集中,同时,饥饿、口渴、疼痛等感觉也会减弱,甚至不想睡觉,目前多数国家已经将其列为毒品。

    1938年,柏林的泰穆勒制药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一种*****药物,它很快就引起了纳粹军医奥拓·兰克的注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柏林军事医学院免疫生理学研究所主任。1939年9月,兰克在90名大学生中做了临床实验,发现这种药很可能会助“元首的战士”一臂之力。军中的第一批实验者是入侵波兰时的德军司机,他们服用*****之后,变得不知疲倦、勇猛异常,长驱直入开进了波兰。这样的结果让兰克喜出望外,于是,这种药物就被草率地在军中推广了。

    1940年4月至7月间,3500万片*****等药物被发送给了德国陆军和空军,伯尔只是“嗑药的战士之一”。

    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这些小药丸的功效。1942年1月的东线战场上,五百余名德军士兵被苏联红军包围了,他们想过突围,可是大雪没腰深,温度在摄氏零下三十度左右。怎么办?不突围只有死路一条,这股德军的指挥官毅然决定:发药片!药物的效果被那名军医记录在报告中:“服药半小时后,士兵们都说倍感精神,行军中也灵活了许多。”于是,德军于1942年6月18日印发了美其名曰为《抗疲惫指南》——其实那就是一本“服药说明书”,其中写道:“每次服用两片,之后3到8个小时就可以不用睡觉;服用两次,可以让你坚持24小时。”

    战争后期,德军节节败退,他们对于药物的依赖也就更加严重了。

    (廖俊荐自《看历史》)

    责编:维一

    , 百拇医药(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