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217634
让生命之树长青 ——《珍惜生命之树 一生健康在养肝》序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2011.10.13
让生命之树长青 ——《珍惜生命之树  一生健康在养肝》序

     ——《珍惜生命之树 一生健康在养肝》序

    □ 温长路

    郭海涛医师的《珍惜生命之树》一书,是以系统剖析人的肝脏为主题的,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肝的功劳。有人给肝脏建立过专门的纪念碑,他是西班牙帕罗恩市的一位市长。这位医生出身的市长说,为肝脏树碑,是歌颂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贡献。肝脏不断忍受油腻和酒精的袭击,坚持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工作,甚至损害自己也在所不辞。他希望,纪念碑能使酗酒者戒酒以保护自己的肝脏,还同时希望该市的“公仆”们学习肝的精神。这座用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纪念碑,时刻在传达着肝脏负重任、主升发的信息,以呼唤人们知肝、爱肝、护肝的意识。

    《珍惜生命之树》则是给肝脏竖起的另一种形式的纪念碑,作者用心血和文字向人们述说着肝的平平常常与轰轰烈烈,以激发人们了解肝脏的欲望。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跨越时空的多种叙述方法,把肝脏对人体的影响,从人体婴幼儿时期开始说起,逐步使人明白肝脏在青春期、婚姻期、中年期、老年期机体各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使读者接受他提出的肝脏是人的“生命之树”的立论。
, http://www.100md.com
    五行学说把“肝”与“木”联系在一起,中医“以肝喻木”,“是上天对木的重视,对人的厚爱——木性养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都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养育。”肝与木的联系,与木的青青之色、跃跃之态、生生之性、深深之根的联系,在《珍惜生命之树》一书中有了新的阐释。

    作者关于“物质肝”和“精神肝”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传统教科书中肝主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主疏泄和调节情志的功能,一下子鲜活起来了。“物质肝”是肝的生理基础,“精神肝”是肝的功能表现,二者的融合造就了作为“将军之官”所应有的文韬武略的全部。在医生的思维中,“物质肝”占有的比重较大;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对“精神肝”色情百变的体验。肝病患者表露出的烦乱、狂躁、忧郁、恐惧、颓丧、失望等错综复杂的情绪,无不责之于肝。在导致肝病多发、长期难愈、恶化的因素中,“精神肝”的作用力往往会超过“物质肝”的额度。“肝要疏泄一种人生的情志,要完成所有意识之内的人生欲望——就像弗洛伊德的‘力比多’世界中,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性的驱动之下进行的一样,如果重新解读中国文化、认识中医,我们的确难以否认‘肝之木性’确实在促进着人们的行为。”
, 百拇医药
    敝人也是“崇肝派”医者之一,曾反复实验过感冒、喘证、腹痛、胸痛、腰痛、痹证、汗证、水肿、血淋、阳痿等从肝论治案,总结出清肝热、平肝阳、除肝风、滋肝阴、养肝血、益肝气、解肝郁、柔肝体、调肝用、和肝功的“疏肝十法”,发布过“精神为支柱,饮食为基础,运动为活力,药物为后盾”的“四联疗法”,与“老子教给我们的是以道制欲、以道疏肝、以道制怒,最终以道致道”的原则相合。“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棲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南朝·梁·嵇康《养生论》)养生必养肝,治病必治肝,《珍惜生命之树》对肝的认识的提升,无论对于医生临床,还是民众健康的指导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医学是由预防保健体系和疾病治疗体系共同构成的完整学科,预防医学是中医的强项,譬如在治未病、食养食疗、运动健身、抗衰老等方面都广有建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被公认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医的这些作用正在被淡化,它们或被改头换面,或被取而代之,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这一方面缘于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步伐客观上对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产生了排斥,一方面缘于中医人自己对话语权重视程度的减弱和不能有效的把握。
, http://www.100md.com
    在当前的科普市场上,医学科普的著作数量不少,真正属于中医的不多;打中医旗号的不少,真正能反映中医特色的精品不多。一些科普作品谈的“雅”知识太多,高深莫测,普通老百姓思想上接受不了,行动上操作不了,条件上实现不了,自然是敬而远之。加之一些为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对出版、发行领域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学术上表现出的浮躁风气,导致一些科普读物过分强调噱头,一些经营部门过于作秀和炒作的情况,都是造成医学科普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如何规范出版管理的问题,也存在一些漏洞,不是医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使一些宣传内容出现了以博代约、以偏概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现象,对人民群众正确接受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产生了一些误导,“健康到底应该相信谁”的问题让人莫衷一是。郭海涛在书中提到的一些担心和批评,不无道理,中医药科普著作的撰写者、出版者、传播者,的确应当深入生活、倾听老百姓的真实呼声,推出一批他们看得懂、用得上、买得值的好书来。

    “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后晋·刘晌《旧唐书·许胤宗传》)学医在于用意,行医在于有意,这是古人的原意。按照郭海涛书中的论点,还可以发挥出另一层意义,即“医”乃精神之学、心灵之治,“肝”乃精神之主、生命之根。了解你的肝、爱惜你的肝,让生命之树长青!(作者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