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2125367
中医文化建设应关注三问题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16期
中医文化建设应关注三问题,发展中医文化应走自己的路,推广文化应是中医报刊主要任务,钟南山为何强调人文精神,中医文化的灵魂,仁术,文化建设的重心,向内,文化形成的方式,沉淀
     中医文化建设应关注三问题

    文化所指,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眼下国家强调文化建设,说明只有经济强大而没有文化强大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文化,表达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历史厚重感。对中医文化建设而言,就是弘扬中医历史传统,重修为医之道。虽然中医文化涉及方方面面,但笔者认为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中医文化的灵魂——仁术

    中医文化由中华文化派生而来。中华文化虽源于儒、释、道三家,然汉代以后,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长达两千余年者,唯有儒学。从文化传承的视角看千年独尊儒家的原因,除其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外,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与之一脉相承,中医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医文化的灵魂便是“仁术”。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即对他人的不幸表现出的同情与怜悯,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化。用“恻隐之心”来表述中医之仁术,再恰当不过了。

    仁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当如孙思邈《大医精诚》所言: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有了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医术才能在仁爱道德的指引下成为治病救人的工具。

    仁的原始之义,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即爱人和被人爱。仁术,是仁与术的结合,仁是术的前提,术以仁为准则。没有了仁爱,“术”便没有了准绳,失去了约束,既可活人,也可杀人。仁术作为中医的代称,意义在于它以仁领术,二者不能分离,唯有德高艺精,才可称为仁术。

    恻隐之心是人性向善的表现,是人之本性。一个连同情心都没有的人,断难生发仁爱之心。儒家说“止于至善”,便是由善发展到大爱的境界。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便是医者之“至善”。

    恻隐之心是对医者的基本要求,没有对患者的同情与怜悯,就不具备做医生的资格。所以,追求仁术,是中医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根本意义所在,是中医文化的灵魂。认识不到这一点,中医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失去意义,就成为一句空话。

    文化建设的重心——向内

    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文化。具体到中医文化,就是中医群体一种共同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那么,中医文化建设的对象就是中医自身。只有中医自身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得以形成,才能通过中医人的精神风貌和医学实践表现出来,才能成为中医文化。

    近年来出现在中医行业的一些问题,客观分析发生的原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