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保健与护理
编号:12127230
糖友怎么锻炼更科学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1.11.29
     糖友怎么锻炼更科学

    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谓是百益无一害。通过运动,不仅可促进机体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增加代谢;还能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降低患者体重。但怎么运动,对糖友来说是门大学问,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糖友锻炼有三大好处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说,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剂“良药”。只要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就能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具体来说,运动有以下几点好处:

    1.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2.提高药物疗效。这一作用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体现更为明显。研究发现:运动减少体内脂肪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也随之减轻,从而提高了降糖药物的疗效。
, 百拇医药
    3.有助于增强糖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还会引起血糖的波动。而参加锻炼的糖友,因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心情相对更好,对病情的控制也更有效。

    快走最容易坚持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锻炼方式,总的来说,最好选择低阻力、高重复性、低负重的运动方式,快走是最佳方式,此外,也可选择慢跑、骑脚踏车、游泳。但切忌选择举重,伏地挺身,尤其是有视网膜出血者。

    糖友锻炼应持之以恒,最好每天都动动。建议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如果是从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如果实在不能保证每天运动,也可以将每周5次减为3—4次,但为了达到最理想的健身效果,最好达到每周中等强度锻炼2.5小时。
, 百拇医药
    如何吃药有讲究

    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曾指出,糖尿病患者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锻炼前、中、后的血糖变化,否则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如果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应在锻炼前适当吃点含糖零食;血糖值为5.6—13.9毫摩尔/升,通常最适宜锻炼;若大于等于13.9毫摩尔/升,就应放弃运动,等血糖下来后再考虑。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觉身体摇晃、神经紧张或恍惚,此时应停下来,立即补充饮食,提高血糖。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锻炼不能与服药相冲突。比如,晨练前最好不要吃药,以防出现低血糖,可带点糖果、饼干,随时充饥,或者干脆在早饭后再锻炼。其他锻炼时间的选择,也最好在饭后1—2小时,因为患者服药通常在饭前,饭后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同时也不易伤害肠胃。

    当然,也可选择安全性相对比较高的降糖药,如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太罗。太罗每天只需服一片,就能提供24小时血糖稳定控制。因为太罗是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持久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不但不会造成低血糖,还能延缓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友”、尤其是“喜欢运动的糖友”不失为一种上佳选择。▲
, 百拇医药
    (钱雯)

    

    不要说糖友胖馋懒

    美国加州糖尿病专家提醒

    “从小我就告诉你,不要老吃甜面包,现在可好,你还没到50岁就得了这种病!”当玛丽·海德将自己得了糖尿病的消息告诉母亲时,这句回应深深地伤到了她的自尊心。这些年来,玛丽·海德对自己的病情守口如瓶。“除了医生,我不和任何人谈论糖尿病,绝不会在公共场合检查血糖。”

    “我们发现,像海德这样极力隐瞒自己病情的患者绝非少数。”美国加州太平洋医疗中心的糖尿病教育专家特雷莎·加纳诺说,糖尿病患者常被贴上“肥胖”、“懒惰”、“嘴馋”等标签。如果家属也这样指责他们,往往会让他们更加消极,无法正视和积极应对自己的病情。
, 百拇医药
    圣地亚哥行为糖尿病研究所临床服务部主任、临床心理学家苏珊·古斯曼也有过亲身感受。3年前,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她发现自己的父亲有糖尿病的征象,于是她拿来血糖仪为父亲检测。“可他死活不愿承认血糖高的事实,一直拖了半年才去医院开始接受系统的治疗。”古斯曼介绍,很多糖尿病患者非常敏感,家属如果直接指责或抱怨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可能适得其反。

    对此,天津市第一医院糖尿病科主任郭宁认为,如果得知亲人得了糖尿病,家属不要轻易对他们说三类话。

    “你太胖了,不减肥血糖就控制不住。”不可否认,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胖人都会得糖尿病,家族史或高龄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你这么馋,吃药都不管用。”调整饮食结构是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这往往不是患者一个人的事,改变家庭的饮食习惯,需要“掌勺”的主妇以及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
, http://www.100md.com
    “你这么懒,医生都没办法。”患者在刚刚得知自己患病时,心理上会处于一种“拒绝接受”的状态。指责和抱怨会让他们看不到希望,这时,言语上的鼓励和在生活细节上的督促,能帮他们动起来,更有信心与疾病进行斗争。

    “不过,对于一些‘顽固’的老糖友,有时还是需要说一些‘重话’来提醒他们。”郭宁主任补充道。▲ (本报特约记者 李家俊 阎威)

    

    老年糖友多练平衡

    醒后活动身子 闭眼单腿站立

    各种慢性病人群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跌倒。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针对养老院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了4倍。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光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很多糖尿病患者走不稳是事实,但具体的原因国内正在研究,已知的“糖尿病足”可能是造成糖友平衡能力差的一个原因。

    301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刘新胜说,糖尿病眼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此外,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也容易造成脑部缺血,让糖友更易跌倒。

    因此,老糖友要多练平衡。刘新胜强调,老年糖友起床时可以在床上活动活动,然后再下床,这样可以避免刚起床时因大脑缺血导致跌倒。

    太极拳中的“金鸡独立”也比较适合老糖友练平衡。两眼微闭,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腿尽量抬高。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闭着眼,这样调节平衡就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来调整,而是靠调动大脑神经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平衡来进行调节。这时会感觉腿部前后、内外侧的肌肉都在为了保持平衡而用力,也就有了锻炼肌肉的效果。此外,太极拳中的“推手”、五禽戏中的“鸟戏”等动作也很适合锻炼平衡性。▲
, 百拇医药
    (丁熙玮)

    

    我是糖人我做主

    12岁的张悦嘉有一个异于寻常孩子的特点:一点都不怕打针,每天要给自己打4针,1年多来,从不遗漏。

    去年9月,张悦嘉因酮症酸中毒,紧急入院。医生很快确诊其为1型糖尿病。悦嘉妈妈告诉记者,她一度想过要瞒着悦嘉,但转念一想,糖尿病治疗贵在科学地自我管理,悦嘉对病情知道得越多,对于治疗和防控并发症,效果也就越好。

    入院没多久,妈妈就对小悦嘉全盘托出。亲朋好友还收集了很多身患糖尿病,却仍获得突出成绩的伟人故事来鼓励她。出乎意料的是,小悦嘉特别冷静,反而安慰妈妈:“我一定会好好治病,创造奇迹的。”
, http://www.100md.com
    刚休养了1个月,小悦嘉就和妈妈商量要重返课堂,尽快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因为这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平日里,小悦嘉和普通的小学6年级孩子没什么两样:听课,回答提问,交作业,在操场上嬉戏。但每天上下午的固定时间,小悦嘉会到老师办公室里,给自己打胰岛素。午饭总是妈妈精挑细选的“爱心便当”,以粗粮、蔬菜为主。上体育课前,她会含一块糖。

    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与糖尿病彩绘大赛的决赛中,张悦嘉的参赛作品——6格漫画“我是糖人我做主”,获得评委一致好评,以绝对优势摘得头筹。

    悦嘉告诉记者,画上的主人公就是自己,每幅画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中,最后一幅画的是我长大了,穿上白大褂,手拿试管——我翻看了很多糖尿病防治的诊南和手册,知道创办英国糖尿病学会的一个教授,自己就是糖尿病患者。所以,我有个梦想,以后要做个科学家,专门研究糖尿病,让更多和我一样的糖友都能摆脱病魔。”悦嘉骄傲地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宁光教授感慨地说:“青少年与糖尿病彩绘大赛举办了三届,之前也有糖尿病患儿参赛,但张悦嘉是第一个主动承认、接受自己病情的参赛选手,她的积极、乐观、自信,是对所有患友的激励。”▲ (徐李燕)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