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杂谈
编号:12126293
做中医难,奈何药假量差煎不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27期
     做医生难,做中医更难。中医看好一个病人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别以为我们有一双妙手,春天就会应指而来。笔者有着无奈的三叹:

    一叹药不真。不说传统加工,更不奢谈什么道地药材,只求别萝卜当人参就行。笔者曾治一病人,开始在我研究所门诊部拿药,后来因医保定点问题而到一市级中医院拿药。同一个方子病人说味道不一样,还把药拿来让我看。当时正好有一位药材商人在场,他说可能是炮山甲有问题。待劈开炮山甲一看,果然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结晶,舔一舔,明矾也。此乃冰山一角,同行会有更多离奇的故事。

    二叹量不准。近日接一电话,一个熟悉的病人说他在一个省级中医院花一百元挂号费看专家,开始效果还不错,可后来不但不见好,病情还加重了。他认为可能药物有问题,因不认得中药,就将药物一一称量,结果每包药量的误差最高竟达50克。

    笔者也亲历过这样的例子:一患者是大型国企的职工,在职工医院拿药可以报销。在笔者这里治疗几次后,执意要回去照方抓药。他在职工医院拿了七剂药,刚吃完两剂就发现有问题,带着在职工医院拿的药来找我们。他认为我们门诊部小,职工医院是“三甲”医院,问题一定出在我们这里。笔者将处方与药物进行了对照,并将处方上的药物剂量加起来,再分别称量那几包药,结果分量都不够,最少差17克,最多差75克,而一剂药的总剂量为186克。呜呼!我们绞尽脑汁,辨证施治,三克、五克地斟酌,可人家一差就是几十克,医者奈何?病人奈何?

     三叹煎不对。中药的剂型很多,方便了患者。但问题是,当我们还没有完全把握这种产品时,就已经广泛使用了。如颗粒剂,方便是肯定的,疗效有的好,有的不好;有的药好,有的药不好;有的几种药冲在一起效果好,有的却不一定。还有机器煎药,一大锅熬出来,还是原来的味吗?不是不好,只是还有待于研究,搞搞清楚。

    另外,煎出来的药汁多少不容易把控,包装时多一点、少一点很常见。如此还是让患者自己煎吧,可结果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有的熬上数小时,有的烧开即了;有的烧淤了,有的烧干了;有的将一包药每次只拿出一半来煎,因为医生说了,一包药要煎两次;有的煎出一大锅,一天喝不了,有的煎出一小口,浅尝即止等等,让医生奈何?

    叹归叹,干归干。大医精诚!吾辈岂能束手无为?(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老年医疗保健研究所), http://www.100md.com(潘兴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