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编号:12126464
老子养生观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30期
     他的“天人合一,恬淡寡欲,少思虚无”、“知足之足”、“有节制、善护养、常运动”的思想理念和研创的气功养生方法,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仍具有指导意义。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作。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老子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养生之道的学术渊源之一。其养生理论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道的含义很广,从大的方面讲,道是讲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就养生来说,道便是指人生及生命活动的一种准则和典范。而人之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是人体变化的过程,只有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才能健康长寿。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因而人体就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一切顺从自然的变化,即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这种养生观点一直为中医学所推崇,被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和完善。
, http://www.100md.com
    恬淡虚无 少思寡欲

    老子主张“恬淡虚无,少思寡欲”。他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男女交合的性活动产生的,性活动的产生是源于人体之精。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精足,则生命就强健;精衰,则生命就虚弱。如何保精呢?那就是恬淡虚无、少思寡欲。这一思想为后世医家和养生家所尊崇。《老子》一书中大量地论述了这一重要思想,如“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意即要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少私心,寡欲念。“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即灾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懂得满足这样的满足,就永远满足了,后世知足常乐养生思想即由此而来。

    静柔气功 生生不息

    老子还十分重视气功养生,为后世丹道养生家所重视。呼吸吐纳法源本于老子,常修此功,渐将真气自动地推向经络中去,达到气贯全身的目的。静柔功论体现了老子以静制动、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思想,后世据此创作出好多种气功和武术功法,如静坐功、柔气功、《易筋经》中的内壮功等。老子所说的柔、弱、静,孕育着刚、强、动等积极力量;是外柔内刚、外弱内强、外静内动;是柔中有刚、弱中有强、静中有动。保持人体生生不息的柔和之气,使生命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之中,这是使人体获得健康长寿的根本。
, 百拇医药
    行事谨慎 回避祸害

    老子说,人生的大限是一百年,有节度善护养的可活得更长。这就好比蜡烛用大芯和小芯燃烧的时间长短不同一样。一个人大声说话与小声说话、过多劳神与少耗精神、脾气暴躁与从不发怒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所以,要做到不因没有功业而劳心,也不追逐名利随波逐流。淡然无为,神气自然充盈。他把这些称为“不死之药”。

    老子认为,人的生命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不受忧思嗜欲的损伤而能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因安逸富贵而短命夭亡的占十分之三;本可长寿因为行动不慎造成不正常死亡的也有十分之三。为什么人不能全都长寿呢?善于养生的人,懂得行事谨慎,就能回避祸害。

    老子的养生哲理对后世医家摄生学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医学认为,人之生死乃一气之化,生者气之聚,死者气之散。人之生必有生之理,人之死必有死之因,生生死死自然之理也。常有富贵之人席丰履厚、增益其生,追逐声色、厚味,不知“甘脆肥浓为腐肠之药,蛾眉皓齿为伐性之斧”,皆死于声色、厚味之下。善摄生者则不然,知生有常理,守道抱德而不厚其生,知死亦常理,乐天处变不忧其死,生死不动其心,则物无足以害之。

    老子的养生理论有着深刻的哲理,后人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丰富了老子的养生理论。

    老子的哲理思想对后世的思想界、教育界、医学界、武术界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天人合一,恬淡寡欲,少思虚无”、“知足之足”、“有节制、善护养、常运动”的思想理念和研创的气功养生方法,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仍具有指导意义。, 百拇医药(唐祖宣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