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69661
戒酒当先 饮食清淡 运动有度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2日 北京晚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身体的各项新陈代谢都少不了肝脏的参与。春季,万物生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内病毒也进入到活跃期。肝脏的负担随之加重,各种肝病也到了高发季节。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谢雯,就春季肝病的防治进行相关解析。

    早期症状隐匿

    乏力、食欲减退需重视

    乙肝的早期症状十分隐匿,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或在做手术之前的术前检查时被发现。谢雯提示,生活中如出现以下两个典型症状,需要引起注意。首先是乏力。“春困秋乏夏打盹”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很多人对乏力、疲劳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近期身体表现出与以前不太相同的乏力感觉,需要考虑是由疾病引起。第二个明显症状为“纳差”,通俗的说法是食欲减退。如吃完东西身体不舒服,胃口变差,饭后有饱腹感等。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肝病同样会引起体征上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尿液颜色的改变。人体正常排出的尿液呈黄色或无色,但大部分肝脏疾病会有黄疸症状,因此患者尿液颜色会变深,呈棕色或茶色。另外,感染乙肝的患者尿液中的泡沫会增多。第三,可根据舌苔颜色进行判断。舌苔颜色发红或偏白或自己能感到口中有异味时需要引起警惕。

    饮食要清淡

    必须做到“滴酒不沾”

    很多人都知道,长期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对于已有肝病的患者来说,医生总是反复强调戒酒的重要性,但不少患者却做不到“滴酒不沾”。在门诊,总有患者向大夫打听:“我喝点啤酒行吗?”谢雯笑着告诉记者,即便不喝白酒,啤酒和红酒也含有酒精,要通过肝脏代谢,从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到乙酸。哪怕只喝一杯啤酒,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另外,临床上不少患者发现得了乙肝后,觉得要吃好的补并且多休息。结果控制住肝炎的症状以后,患者却得了脂肪肝。谢雯表示,肝炎患者,一定要坚持清淡饮食。尤其对于慢性肝病急性期发作的病人,一旦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蛋白质,肝脏的负担会加重,导致转氨酶的反复波动。这时患者就得服药降低转氨酶,药物会对肝脏造成进一步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如果不是食欲特别差,肝炎病人无需大鱼大肉的进补,清淡饮食即可。
, http://www.100md.com
    具体说来,每天蛋白质的摄入不要超过体重的1.5倍。比如体重50公斤的患者,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不要超过75克,大概二两肉。“一般我们建议患者每天吃一两肉、一个鸡蛋、一瓶牛奶或酸奶,这些食物包含的蛋白质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多吃其他三高食物。”此外,对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要均衡,不能只吃蛋白质类食物,水果、蔬菜也要多吃,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宜

    冬去春来,人们逐渐走出室内到屋外活动。对肝病患者来说,运动要掌握“度”,既不能运动量过少,也不能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

    谢雯表示,对肝病患者来说,可进行如快步走的有氧运动。每天快步走5到7公里,时间至少45分钟以上,每星期快走3到5次。还可以通过测量心律的方法评价运动量是否剧烈。“一般,运动之后心律比基础心律提高四分之一较为合理”。比如一个人的基础心律是80次每分钟,运动以后再次测量心律达到100,说明运动量正好。运动之后心律完全没有改变,可能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而运动之后心律过快、过于疲劳也并不可取。
, http://www.100md.com
    明确两个治疗目标

    心理压力及时排解

    对乙肝的治疗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可理解为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肝功能正常;远期目标是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得到延缓或控制。但很多患者只重视近期目标而忽视几十年后的远期目标。

    对于患者来说,近期目标较容易实现,当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患者自信心会提高,更加有治疗动力,但对未来10年、20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觉得很遥远而不去考虑。相比之下,医生往往更关注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因为一旦病情发展到晚期不可逆的程度,再想治疗却为时已晚。所以对患者来说,需要明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争取使并发症和病情的进展推迟。

    记者了解到,虽然同为慢性病,但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相比,乙肝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会垂直传播给后代,其实现在对于乙肝疾病垂直传播的阻断已经控制得很好,成功率能够达到95%,这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不必要或者可以缓解的。而更多的压力还是来自社会,比如升学、就业、生育时面临的“歧视”。很多乙肝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讳莫如深,甚至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谢雯表示,乙肝患者要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给自己减压,这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当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心、关爱乙肝患者,做到不歧视、不施压。本报记者 田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