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安慰剂效应——有时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
很多人对安慰剂并不陌生,在很多临床研究中,它扮演着“参照物”的角色,反映被试验方法的有效或者无效。虽然安慰剂并不含有药物成分,也不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有时却会产生奇妙的类似正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在很多临床试验的结果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它具有一定的有效率,甚至超过试验方法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这篇译自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或许能给出答案。
提起“安慰剂效应”,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糖丸:只因为相信糖丸会起作用,就感觉病情好转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安慰剂所带来的远不止转瞬即逝的提振作用。
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
安慰剂有时被用于一些临床治疗。《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布的一项2008年进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近700名内科医师和风湿病医师中,约半数说他们经常开安慰剂给患者。最受欢迎的安慰剂是非处方止痛药和维生素;极少数医生说他们信赖糖丸或生理盐水注射。美国医学会(AMA)说,不能轻易用安慰剂来缓解难缠患者的情绪,只有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 http://www.100md.com
更强、更持久的安慰剂效应可能会有助于治疗与体重和新陈代谢相关的疾病。在2007年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被告知工作中能得到很好锻炼的酒店房间服务员在4周后体重、血压和脂肪有明显降低或减少;而做同样工作但未被告知会得到锻炼的员工体重没有变化。两组员工在体力活动或饮食上都没有差异。该研究由耶鲁大学研究生克拉姆和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兰格共同进行。
还有研究发现服用安慰剂的女性生育率有所改善,可能是因为安慰剂帮助她们减轻了压力。最近一项对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所做的随机试验发现,33人中有5人是在服用安慰剂6个月期间怀孕的,比例为15%;32人中有7人是服用药物期间怀孕的,比例为22%。从统计学上来说差别不大。还有研究表明,服用安慰剂的人群怀孕率高达40%。
根据《临床治疗学》(Clinical Therapeutics)期刊去年12月发表的一篇评论:抑郁症患者约有30%~45%会对安慰剂有反应,有些研究中的比例更高。另外5%的轻度抑郁症患者以及16%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症状通过抗抑郁药得到了缓解(判定疗效有临床意义的界值是11%)。
, 百拇医药
安慰剂有时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
对抑郁症、偏头痛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研究发现,糖丸、假手术和假针灸等人们以为无作用的治疗手段实际上都可能会有显著的效果。2001年《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安慰剂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症症状,效果相当于真实治疗。安慰剂实际上会激发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是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症的神经传递素。
在临床研究中,有时可能需要较弱的安慰剂效应。在一项治疗痴呆症、抑郁症及其他认知或精神病症药物进行的药物试验中,一组患者服用真药,另一组患者服用糖丸,结果很难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因为安慰剂效应太强了。
安慰剂可能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在2007年发表于《更年期》期刊(Menopause)的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103名有绝经后热潮红的女性分为两组,一组接受5周的真针灸治疗,另一组接受5周的假针灸治疗,即不把针扎在治疗穴位。治疗结束后1周,两组均只有约60%的患者表示还有热潮红,这表明安慰剂起到了很强的作用。不过治疗结束后7周,假针灸一组中55%的患者表示有热潮红,而真针灸一组中73%表示有热潮红。
, http://www.100md.com
即使患者知晓,安慰剂也可有效应
人们是否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而不是“真药”,似乎并不重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被告知自己服用的是不含有效成分的糖丸,结果他们也表现了强烈的安慰剂效应。
哈佛大学安慰剂研究与互助治疗项目负责人卡普特查克和同事通过研究证明,要让安慰剂效应起作用,不一定需要欺骗。他们将80位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安慰剂,另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研究人员告诉服用安慰剂的这组患者,他们拿到的药片是由无任何药效的惰性物质制成的,研究表明这些药片能够通过“身心自我治愈”改善病情。卡普特查克说,参与者被告知,他们不一定非要相信安慰剂效应,但无论如何都要服用。3周后,安慰剂组患者情绪出现缓解,部分症状显著好转,生活品质有所提高。
产生效应是因为患者有期望
, 百拇医药
为什么安慰剂会起作用?甚至在患者被告知服用的并非真药时也有效?卡普特查克说,这是期望在发挥作用。他说,更有可能的是,患者适应了积极的环境,创新的治疗方式和每日例行服药让他们开始愿意改变。
安慰剂是对实际病情起作用还是对患者自认为的病情起作用?在去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研究中,卡普特查克的团队对46名哮喘病患者轮流进行4种治疗:不进行任何治疗、使用吸入性治疗药物、使用安慰剂吸入剂和使用假针灸。每个患者进行每种治疗时,研究人员就引发一次哮喘发作,测量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结果和安慰剂相比,治疗药物能够改善肺功能。但无论是服用安慰剂还是真药,患者的感觉都一样良好。
另一项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于《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期刊的研究显示,精神状态会影响到一个人的食欲以及一种名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生成,餐后的饱腹感就与这种物质有关。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水平在身体需要食物时会升高;在消耗热量时会相应降低,告诉大脑身体不饿了,不需要更多的食物。
但数据显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水平取决于研究参与者被告知的自己所消耗的热量,而非实际消耗量。当参与者被告知他们要喝的一杯奶昔含620卡路里热量并属于“过量”时,他们体内生长激素释放因子水平下降的幅度要比被告知奶昔含120个卡路里、“属于合理范围”时的要大。这可能是因为大脑认为身体更快地得到了满足。
这份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克拉姆说,研究结果可能从心理学上解释了为何吃减肥餐会让人感觉不满足,因为在减肥状态时大脑会告诉身体吃得不够多。
卡普特查克认为,目前证据在于,安慰剂改变的并不是疾病的基本生物学功能,而是患者的感觉或对疾病反应的方式。 (小江 译), 百拇医药
提起“安慰剂效应”,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糖丸:只因为相信糖丸会起作用,就感觉病情好转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安慰剂所带来的远不止转瞬即逝的提振作用。
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
安慰剂有时被用于一些临床治疗。《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布的一项2008年进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近700名内科医师和风湿病医师中,约半数说他们经常开安慰剂给患者。最受欢迎的安慰剂是非处方止痛药和维生素;极少数医生说他们信赖糖丸或生理盐水注射。美国医学会(AMA)说,不能轻易用安慰剂来缓解难缠患者的情绪,只有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 http://www.100md.com
更强、更持久的安慰剂效应可能会有助于治疗与体重和新陈代谢相关的疾病。在2007年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被告知工作中能得到很好锻炼的酒店房间服务员在4周后体重、血压和脂肪有明显降低或减少;而做同样工作但未被告知会得到锻炼的员工体重没有变化。两组员工在体力活动或饮食上都没有差异。该研究由耶鲁大学研究生克拉姆和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兰格共同进行。
还有研究发现服用安慰剂的女性生育率有所改善,可能是因为安慰剂帮助她们减轻了压力。最近一项对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所做的随机试验发现,33人中有5人是在服用安慰剂6个月期间怀孕的,比例为15%;32人中有7人是服用药物期间怀孕的,比例为22%。从统计学上来说差别不大。还有研究表明,服用安慰剂的人群怀孕率高达40%。
根据《临床治疗学》(Clinical Therapeutics)期刊去年12月发表的一篇评论:抑郁症患者约有30%~45%会对安慰剂有反应,有些研究中的比例更高。另外5%的轻度抑郁症患者以及16%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症状通过抗抑郁药得到了缓解(判定疗效有临床意义的界值是11%)。
, 百拇医药
安慰剂有时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
对抑郁症、偏头痛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研究发现,糖丸、假手术和假针灸等人们以为无作用的治疗手段实际上都可能会有显著的效果。2001年《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安慰剂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症症状,效果相当于真实治疗。安慰剂实际上会激发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是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症的神经传递素。
在临床研究中,有时可能需要较弱的安慰剂效应。在一项治疗痴呆症、抑郁症及其他认知或精神病症药物进行的药物试验中,一组患者服用真药,另一组患者服用糖丸,结果很难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因为安慰剂效应太强了。
安慰剂可能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在2007年发表于《更年期》期刊(Menopause)的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103名有绝经后热潮红的女性分为两组,一组接受5周的真针灸治疗,另一组接受5周的假针灸治疗,即不把针扎在治疗穴位。治疗结束后1周,两组均只有约60%的患者表示还有热潮红,这表明安慰剂起到了很强的作用。不过治疗结束后7周,假针灸一组中55%的患者表示有热潮红,而真针灸一组中73%表示有热潮红。
, http://www.100md.com
即使患者知晓,安慰剂也可有效应
人们是否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而不是“真药”,似乎并不重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被告知自己服用的是不含有效成分的糖丸,结果他们也表现了强烈的安慰剂效应。
哈佛大学安慰剂研究与互助治疗项目负责人卡普特查克和同事通过研究证明,要让安慰剂效应起作用,不一定需要欺骗。他们将80位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安慰剂,另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研究人员告诉服用安慰剂的这组患者,他们拿到的药片是由无任何药效的惰性物质制成的,研究表明这些药片能够通过“身心自我治愈”改善病情。卡普特查克说,参与者被告知,他们不一定非要相信安慰剂效应,但无论如何都要服用。3周后,安慰剂组患者情绪出现缓解,部分症状显著好转,生活品质有所提高。
产生效应是因为患者有期望
, 百拇医药
为什么安慰剂会起作用?甚至在患者被告知服用的并非真药时也有效?卡普特查克说,这是期望在发挥作用。他说,更有可能的是,患者适应了积极的环境,创新的治疗方式和每日例行服药让他们开始愿意改变。
安慰剂是对实际病情起作用还是对患者自认为的病情起作用?在去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研究中,卡普特查克的团队对46名哮喘病患者轮流进行4种治疗:不进行任何治疗、使用吸入性治疗药物、使用安慰剂吸入剂和使用假针灸。每个患者进行每种治疗时,研究人员就引发一次哮喘发作,测量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结果和安慰剂相比,治疗药物能够改善肺功能。但无论是服用安慰剂还是真药,患者的感觉都一样良好。
另一项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于《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期刊的研究显示,精神状态会影响到一个人的食欲以及一种名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生成,餐后的饱腹感就与这种物质有关。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水平在身体需要食物时会升高;在消耗热量时会相应降低,告诉大脑身体不饿了,不需要更多的食物。
但数据显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的水平取决于研究参与者被告知的自己所消耗的热量,而非实际消耗量。当参与者被告知他们要喝的一杯奶昔含620卡路里热量并属于“过量”时,他们体内生长激素释放因子水平下降的幅度要比被告知奶昔含120个卡路里、“属于合理范围”时的要大。这可能是因为大脑认为身体更快地得到了满足。
这份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克拉姆说,研究结果可能从心理学上解释了为何吃减肥餐会让人感觉不满足,因为在减肥状态时大脑会告诉身体吃得不够多。
卡普特查克认为,目前证据在于,安慰剂改变的并不是疾病的基本生物学功能,而是患者的感觉或对疾病反应的方式。 (小江 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