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首:“无痛”置换关节
人物档案
郭万首,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髋、膝关节置换,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例数在国内位于前列。
走进中日友好医院的骨科病房,一进入骨关节病区就看见办公室的门上贴着四个大字:无痛病房。
换个关节能不疼吗?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患者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
郭万首是个细心人。他发现,很多需要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因为怕疼不敢上手术台。“10个患者中有7个让‘疼’给吓跑了。”郭万首决定开设无痛病房,让患者不用再无谓担心。其实,现在不少医院都建有无痛病房,但在郭万首主管的病区,无痛病房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患者入院后,就有医生和他进行细致的沟通,耐心地为他讲解关节置换的知识,打消他们对疼痛的恐惧。“如果一个患者想做手术,他就会找很多正面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不想做手术,他就会找很多反面的例子。”术前医生会为患者用上一些镇痛药,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手术中,医生尽量做到微创,不仅是皮肤的伤口小,内部结构的创口也要尽可能地小。术后的镇痛药使用则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使用,“每个人的方案都是独特的。”郭万首说,因为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切口,有的病人疼得大喊大叫,有的病人就没什么感觉。”
, 百拇医药
如果说让患者不疼,只是理念上更新的话,开展单髁置换则是技术上的更新。目前,国内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的医疗机构并不多,郭万首早在2003年就率先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现在完成的病例数在全国居于前列。骨关节病在我国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据估计,我国患者大约有1亿人,其中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疾病患者。2003年之前,膝关节病患者如果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只有“全膝置换”一个选择。2003年,郭万首在国内率先开展单髁手术后,部分患者有了新的选择。郭万首说,膝关节病的软骨磨损早期主要集中在关节的前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术,就是对关节单侧病变的间室进行表面置换,不干扰膝关节其他正常或近乎正常的部分,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收益,“小手术解决大问题。”郭万首说,这个小手术不仅避免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过度治疗,而且为年龄偏轻的患者保留了以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机会。由于单髁关节置换术保留了膝关节的叉韧带及本体感觉,所以,手术后患者会感觉置换的关节很像自己的关节。自2003年开始引进这些技术以来,郭万首现在已经完成了100多例膝单髁关节置换术,随访优良率达97%。
, 百拇医药
如今,郭万首每周都有一天在手术室里为患者“打通”关节。他常常说,把患者从手术室送回到病房并不是结束治疗,而是刚刚开始。“医生要管患者一辈子。”患者术后康复医生要负责;患者出了院要定期来医院复查;患者有什么不适还会给医生打电话……正因为如此,郭万首对每一台手术都格外用心,“要把每一台手术做到极致。”手术之余,郭万首琢磨着如何早期发现软骨退变,早期治疗并阻止骨关节病进程,这也是骨关节疾病领域的难点。经过数年的攻关,他在国内首次采用功能核磁检测技术,为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靶向检测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骨关节病,还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预测塌陷、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本报记者 贾晓宏 J146
补白
1978年,郭万首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那年高考不考外语。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所有的学生参加了外语测试,成绩好的同学进入英语医疗系,要读6年才能本科毕业,“多学一年外语。”这一年的外语学习,日后还真派上了用场:2001年,北京正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日友好医院成为申奥考察团考察的国内惟一的一家医院。让谁来向考察团介绍情况呢?医院领导想到了郭万首,决定选派他用英语向考察团汇报了医院的相关情况。他也不负众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当年7月,申奥成功。还没来得及分享申奥成功的喜悦,郭万首就奔赴拉萨,作为援藏医生到西藏第二人民医院挂职担任院长助理,他到医院半年内,就完成了近70台骨科手术;2003年7月,他刚刚从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走下来,就再次接受医院委派,前往西藏第二人民医院。如今,西藏第二人民医院已经把他当成医院的一份子:二院医务人员电话号码表上保留着郭万首的名字;而郭万首的办公室里也有二院医护人员的电话表;他的病房中,经常会有藏族同胞。郭万首说,两次援藏,是一次人生考验,更是一生的财富。
本报记者 贾晓宏 J146
阎彤 摄 J1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