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新药开发
编号:12458247
产业转型发展模式大设计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生物医药产业,如何设计适合中国的路径,再探发展模式
产业转型发展模式大设计(下)
产业转型发展模式大设计(上)

     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 梅兴国

    制剂创新、工艺改进与质量升级,能在短期内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与增长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原料药生产大国,同时拥有数千家制药企业。近年来,我国加大研发投入,希望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当今中国的药品市场上,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正面交锋”时仍处劣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将面临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在追赶医药强国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设计适合中国的路径

    发展现状

    从1999年开始,国家每年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平均达到20亿元,2003年更高达60亿元,并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科研投入的31.3%投向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转基因等3个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医药领域的资助也在持续增加,2010年单独设立了医学科学部,并投入16.2亿元,比之前整个生命科学部的投入总和还多。2011年的投入又大幅增加到32.21亿元。“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国家投入53亿元,地方匹配了200多亿元,不仅吸引了国内很多优秀人才,而且通过“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引进了大批海外创新创业型人才。

    据统计,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现有科研院所20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已批准设立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省(市)达20余个,企业研发机构千余家,医药科研单位、高等医药院校和综合大学生命科学院、药学院的专家与学者数以万计,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同时,科技部等部门每年立项研究课题数千个;生物医药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

    上述数字让我们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充满期待,现实却不容乐观。跨国制药企业正利用其在药物品牌、质量和技术上的优势,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原料药市场也面临挑战——虽然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顺差较大,但均是缺乏原创性的“Me-Too”药物,销售成本增加和利润下滑,令原料药企“腹背受敌”。

    为什么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大批的优秀人才参与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有数据显示,世界排名前40位的国家中,中国科研人员最多,投入资金排第4位,研发综合实力却排到21位,中国的研发效率还有待提升。

    现实困惑

    总体说来,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投入大,收益小,参与多,成果少,原因为何?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1.科学与技术概念不尽清晰

    表面上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5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