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捷: 部分癌症可完全治愈
![]() |
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单位主办的“2012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将于2012年4月15日—21日举行。在肿瘤防治宣传周前夕,我们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为我们讲述正确的防癌、治癌知识。
院长简介
赫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致力于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的外科临床诊治以及分子肿瘤学研究,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负责多项“863计划”项目,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食管癌》等专著6部。
国家癌症中心年内有望挂牌
近三十年来,全球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四分之三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赫捷表示,目前我国肿瘤防控面临严峻挑战,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最大的健康杀手,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我们期望通过推广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综合治疗,将癌症这一致命性疾病变成可控的慢性病。”
赫捷透露,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划,国家癌症中心年内有望正式挂牌成立。国家癌症中心隶属卫生部,中心总部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赫捷说,国家癌症中心主要职能包括:协助卫生部制订全国癌症防控规划;建立国家癌症防控协作网络,组织开展癌症登记等信息收集工作;拟订诊治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控技术,探索癌症防控服务模式;开展全国癌症防控科学研究;开展有关培训、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承担卫生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人口老龄化致癌症发病率上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280万,每年190万人死于癌症,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10年后每年新发癌症将超过380万,死于癌症将超过270万。
赫捷指出,当前我国总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发病呈现地域聚集特征,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城市与农村癌症谱差异明显。在所有癌症发病排行榜中,肺癌占到了第一位,其死亡率由三十年前的5.46/10万增长到现在的30.83/10万。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赫捷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重要原因,癌症发病数随老龄人口增加而增长。与此同时,不良生活习惯、膳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等都是造成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的原因。
面对如此严峻的癌症发病率,赫捷在谈到我国肿瘤防控策略时表示:第一,要建设全国肿瘤防治体系;第二,要完善我国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全方位了解各癌种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第三,要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让大众了解癌症可防可治;第四,要控制癌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控烟、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第五,要针对高发癌种开展筛查和早期诊断;第六,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肿瘤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的提高。
综合治疗可达最佳效果
癌症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赫捷说,现代癌症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除一些早期肿瘤和个别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外,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常难以取得最佳的疗效,需要多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早在建院之初就已确立了以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近十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该院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后病人的生存率逐年提高。目前已经成立了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肠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喉癌、胰腺癌等综合门诊和治疗中心。同时为进一步方便病人的就医,还成立了门诊肿瘤会诊中心。
以肺癌为例,肺癌综合门诊由胸部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内科胸组的专家组成治疗小组,共同会诊和讨论每位就诊患者病情,经过综合评估后制定适合的诊疗方案。避免初诊肺癌患者多次就诊,缩短治疗前的诊断时间。
同时,癌中心以胸外科、放疗科、化疗内科为主体,开展肺癌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术前放化疗、术中放疗等),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化。
早诊早治许多癌症可以治愈
目前癌症发病机理还不甚清楚,因此仅有部分癌症能通过预防降低发病率。此外,晚期癌症治疗效果不佳,并且费用昂贵。中国癌症早诊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
如果癌症发现得早,那么许多癌症(如宫颈癌、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对此,赫捷建议一方面国家加大在癌症早诊早治方面的投入,同时建议有条件的高风险人群定期做专业的健康检查。
赫捷表示,医科院肿瘤医院是我国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同时作为国家癌症中心的依托单位,牵头众多全国性的肿瘤防控项目和建设肿瘤防控网络,在肿瘤早诊早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该院防癌科是国内唯一以肿瘤早诊筛查为方向的临床科室,每年有2万余人接受癌症筛查,在癌症的早期诊断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对话
1
医科院肿瘤医院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担负很多公益的职责,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办“4·15”肿瘤防治宣传周、希望马拉松、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那么,公益事业在癌症防治过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赫捷:随着公益活动的开展,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开始关心癌症患者,关注中国癌症防治研究事业,并积极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医院公益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发挥了社会群体效用,积极宣传倡导癌症可防可治的观念,帮助癌症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癌症患者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赫捷:癌症患者在承受着身体上痛苦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对疾病症状的恐惧、对治疗和疗效的未知、对家人的愧疚、经济上的压力和即将离开人世的牵挂等等。当然,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的不同,每个人对这些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对治疗的预期都有不同。
我个人认为,患者应当享有知情权,对自己的疾病有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包括疾病进展的程度、目前治疗方法的疗效等,与医生充分沟通、信任医生,共同制定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应当充分了解此次治疗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后应当监测哪些指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应对,以及何时应当寻求医生帮助。
此外,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对于患者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爱和温暖包围着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打击时,会显示出更加强大的信心和毅力。总之,患者、家人和医生共同的努力,才能稳固地撑起患者的一片蓝天。
3
作为一个医生,多年来一直和癌症病人打交道,你通常是怎么鼓励他们的?
赫捷:针对不同的患者,鼓励和安慰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要讲究方式方法,用他/她能接受的方式达到鼓励的效果。这里我仍然认为患者的知情权很重要。一般会先向家属询问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患者对此事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对患者突然造成打击,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告知患者目前疾病进展的情况。之后,建议患者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等。
在告知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认为医生应当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多为患者着想,对患者的疑惑和恐惧给予足够的耐心和解释,让患者知道医生和家人都在全力以赴地支持他/她,并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病痛和困难。
4
公众对癌症最大的误读是什么?
赫捷:首先,癌症是绝症,治不好的。其实癌症根据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发展阶段分为很多类型,治疗结局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癌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晚期癌症一般无法做到根治,但是经过合理的治疗,相当一部分病人能长期带瘤生存,并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其次,治疗癌症要花很多钱,花钱越多效果越好。治疗中晚期癌症需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花费确实不菲。但并不是花钱越多,效果越好。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差异很大,昂贵的药物不一定就是合适的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叶洲)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