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漫谈
编号:12334643
很多情况下,疗效并不客观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3日 当代健康报
     很多情况下,疗效并不客观

    ■ 微音

    常和医院打交道,常介绍亲朋好友看病,特别理解医学的无奈,也特别理解患者有病乱投医的心情。

    于是,很多情况下,为了让穷患者少花点冤枉钱,视常规治疗确属无奈的情形,笔者习惯于给人推荐一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文章或书籍。但是,这种做法在有些同志那里得不到认同。理由是:治病靠的是科学;科学有严谨的客观指标;让人改变生活方式、让人改变思维方式,都太偏重主观,主观的东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尽管“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健康问题”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权威口号,但笔者无意在此演绎论证。因为事实比口号更易于说明问题。

, http://www.100md.com     网友“东篱采菊”在他的博客里记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乡下老家有位李二奶奶,心地善良,积德行善,在村里有口皆碑;活到九十高龄去世。

    老人家晚年身体走下坡路,经常服药。

    老太太的病既多且杂,有时腰痛,有时腿疼,有时耳聋眼花,有时消化不良,有时心烦意乱,有时彻夜失眠……好在老太太对药特敏感,不管什么病,只要服了药,立马见效。

    有一次,其年届古稀的儿子戴上老花镜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老太太根本就不明白不同瓶子里装的是不同的药,每次吃的都是同一种药!

    一种药横吃竖吃没伤着人,而且包治百病!

    无独有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从自己博客里也记述了一件类似的事: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年轻时在西北医疗队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药箱发药。有个老太太来了,说:“大夫,我头不舒服,给我看看吧。”说着,就伸出手来让他号脉。郎景和是西医,但他随顺患者,很自然地把手搭在老太太的脉上为患者“号脉”。当时,药箱基本空了,只剩下几粒仁丹。号完脉,郎景和就把仁丹给了她。第二天,老太太一见大夫就说:“这药挺好,吃了挺清醒的,头不疼了。”
, 百拇医药
    不知专家们对第一件事例作何解读;白剑峰讲故事是为了强调医生应该具备人文关怀

    我的看法是:两则故事都蕴藏着现代医学治疗中被人们忽视甚至歧视的心理作用!

    临床上,相当多的医生只满足于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对疾病的作用;甚至讥笑、挖苦认同心理状态对治疗有巨大影响的说法。

    医生的认识有问题,受影响的是他的工作;患者的认识有问题,受影响的是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幸福。

    没有生命之虞可以含糊其辞;性命交关,必须全面权衡,明确决断!

    说话至此,突然想起20年前采访过的一位健康老人、原空军后勤学校副政委庞士香。庞老1987年4月查体时发现胃部低分化腺癌,随后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并接着化疗。当化疗三个疗程下来,其白细胞降至2000左右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拿定主意,坚决不再化疗了。
, 百拇医药
    他的转机缘于祖国的传统医学和气功。基于他哲学教员的正确决择,更基于他老军人的坚持,26年过去了,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抗癌明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健康老人。他当年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或许对今天强调客观指标的同志有所启迪。他说,自己很认同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尤其欣赏其“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名言,并借其语言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健康是硬道理;不管土法洋法,治好疾病就是好法。

    

    信心是半个生命

    ■ 杨吉生

    人的一生中,患各种疾病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有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有病就治,配合医生,坚持用药。不要有精神负担,不要背思想包袱。要树立信心,增强抗病的意志,配合医疗,战胜疾病。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它支配、调节人的行为,是人战胜疾病的重要心理因素。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72年初,也许更早些,就患了肠癌,后又转为膀胱癌。病情严重时,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积极配合医生同病魔作斗争。尽管作了13次手术,身体很弱,他仍继续坚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每天还要批阅大量重要文件和接待外宾,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有一次竟连续工作42个小时。人民的好总理就是以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同疾病作斗争,赢得了更多时间,为党为人民做了更多的工作。
, 百拇医药
    专家们研究发现,具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癌症幸存者的共同特点。我国大科学家彭加木,1957年经上海中山医院检查发现,在他的食管和气管之间有个比拳头还要大的恶性肿瘤,当时医生推断一般只能活半年,顶多也不会超过两年。可是彭加木没有被这可怕的诊断结果所吓倒,而是树立起战胜癌症的必胜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治疗中,他坚信自己的免疫能力一定能战胜癌细胞……他与疾病顽强地斗争,又活了25年,于1982年在新疆一次外出考察时失踪。被誉为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的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王乐义,是一名直肠癌术后生存28年的抗癌斗士。在患病期间,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率先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不保留地推广到全国各地,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长期没有新鲜蔬菜的历史。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忘我精神让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一位诗人曾说过:“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生命属于坚定信念的人。中老年朋友们,一旦诊断患了重病,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压倒一切病魔的气概。务必泰然处之,莫要悲观失望。这样就会绝处逢生,出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局面。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对生理影响巨大--- 从"安慰剂效应"谈起

    ■ 尹传红

    心理作用真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吗?心灵和身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展开这个话题,不妨从"安慰剂效应"谈起--- 当患者接受没有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或疗法,使病情有所改善时,就出现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原先名声并不好

    安慰剂(Placebo)的英文单词来自拉丁文"我会让你满意"。这个词在14世纪时,专指丧礼上雇来在死者灵前号丧的假哭者;1785年它出现在《新医学词典》中,指的是"非正规的边缘医疗方法或药物"。在许多医生眼里,它意味着江湖郎中的偏方或无能医生的偷懒之方,是对患者的一种"低级欺骗"。与之相关,医学上的"安慰疗法"(如给患者施行假手术),也引发了不少伦理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安慰剂效应属条件反射的一种

    但是,国外医学界近年来已开始重视安慰剂或"安慰疗法"所诱发的人体自我医治能力以及大脑改变身体化学反应的神奇力量,因为这对患者克服药物依赖有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过度治疗"、减少药物副作用。

    美国的一位医学记者曾调侃说,安慰剂的作用来自于"人脑无限的自我欺骗能力"。但研究者相信,安慰剂如此有效并不是因为它能"愚弄"身体,而是因为它能够把人的求生意志转化成为身体的实际行动。已有实验证实:安慰剂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药物的效果,甚至能够在人体内引起有效的化学变化。

    不少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实践与实验,也已显示出大脑对身体神奇的控制方式。比如,从某些"安慰疗法"所展现出的"效果"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信念和预期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与解析,而且还会看到人们的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进而对他们自身施加影响。
, 百拇医药
    然而,如果病人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就不会有任何疗效。这一事实恰恰证明,人体能够把希望转化成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也说明,头脑(精神)和身体是密不可分的,疾病通常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实,"安慰剂效应" 并非纯粹出于心理作用,患者期待药物有效果的心理也会引起生理上的条件反射。

    一些研究者指出,这种效应也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一种。对于其作用原理,据推测,安慰剂可以激活大脑皮层,从而启动全身的内分泌系统,特别是肾上腺。1962年由古德斯坦提出的"预期理论"则断言,"安慰剂效应"与患者"对病情改善的预期"有关。

    什么原因让我们保持健康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生理上的疾病,未必与心理上的疾病相关。但是,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相信,生理与心理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少病症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即心理上首先出现问题,导致身体自卫系统失效。
, http://www.100md.com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有的人命似乎很"硬",抵抗力极强,就好像身上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抵抗自身的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我们往往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生病,却很少了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保持健康。

    心灵和身体的那种扑朔迷离的关系,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们感到困惑不已,即便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由亿万个脑细胞所构成的心灵引擎有多复杂、多精巧。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学教授罗伯特·古德对此有个总括:"我绝对相信心灵、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三者的交互作用是存在的……问题是,这三大网络---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如何产生交互作用的,我们又如何用精确、定量的名词来了解这些交互作用,以便学会预测和控制。"

    看来,即使没有任何物质媒介,我们的大脑也能对身体发挥最大的功效。17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似乎已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头脑是它自己的住所,它可以创造地狱中的天堂,也可以创造天堂中的地狱。"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