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传统文化
编号:12228830
中医医理在哲学 ——谈中医学对哲学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37期
     多年以来,关于中医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在医学界以及社会层面曾有过各种形式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在学习中医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中医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认为中医医理在哲学,中医从多个方面对哲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存在和虚存在

    哲学是一门揭示事物运动根本规律的科学。从哲学的产生来看,形成目前哲学固定名称是始于古希腊。希腊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火、气及原子,他们将研究对象视为实体,形成了从古希腊文明发源至今在西方人心中的以物质实在为世界本原的实体论。

    从哲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极其丰富和深厚的哲学。

    老子《道德经》开篇是这样表述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 百拇医药
    中医是这样表述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再看佛教文化的表述,在《心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大家都耳熟能详:“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以上三大文化体系,在对自然的认识上,由于历史文化种种原因,在语言文字上虽然表述各异,但他们对自然根本规律的认识是高度的一致,这方面三种文化体系一致认识到,作为宇宙自然在事物的存在方面,一个事物有其“实存在”的同时,在此事物内部伴随着有它不可分割的“虚存在”(估且用实存在和虚存在对《道德经》所述的“有”和“无”、对传统文化的“阴”和“阳”、对佛教文化的“色”和“空”假以现代哲学的语言表述)。

    在实际生活中,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医学,对无论是道家文化、儒家文化还是佛教文化所认识到的宇宙人身规律,总结应用到了极致。这就不难看出,中医的根本、医理在哲学;中医的出路也在哲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几千年的中医实践,中医学为哲学作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从阴阳学说看中医对哲学的贡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在内,阳之府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从中医学几千年的实践来看,辩证关系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天的变化、一年的变化都处在阴阳运动之中,万事万物无不包含在规律之中。

    仅有这些对阴阳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阴阳所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根本上,仅仅是阴阳规律最肤浅、最表面的认识。阴阳规律本质的内涵,早在几千年前就揭示出:“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既是事物运动规律,又是哲学命题。中医恰恰实践和证明了这一哲学命题。只要举一下经络和穴位的存在特征,就清楚地看到在人体三维实体上同时存在着虚的物质,这种特征从解剖学的角度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经络和穴位的,但中华民族应用了几千年的中医学确确实实发现并用活了经络和穴位的存在特点。

    从这一点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何谓阴阳互根?这里所说的阴阳完全上升到了物质的层面,如果我们把人体三维实体看作阳性物质的话,经络和穴位可以看作是阴性物质(这种划分只能看作是人体阴、阳属性的一个方面,并不包含阴、阳的全部特征属性)。经络、穴位这些阴性物质在人体内呈“虚”存在的特征,与人体三维实体共存共荣,也即是阴阳互根。这就是中医学对哲学的伟大贡献。这个伟大贡献就在于揭示了“虚”存在的物质与实存在的物质同处于三维物体之内,揭示了物质除具有三维特征以外还具有多维特征。阴阳学说所揭示的物质的存在特征,是中华哲学最优秀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贡献所在。
, 百拇医药
    从五行生克制化学说看中医学对哲学的贡献

    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认为,世界的物质从属性上可以划到木、火、土、金、水五类来加以归纳。这五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中通称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构成事物间相互促进的循环链,这就是所说的五行相生。在相生的同时,五行间还存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克关系。在相生相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作用力大与小的问题,太大或过小都不合适,这就是伴随生克制化的乘、侮规律。

    五行生克制化以及派生出的乘、侮规律,中医界都很熟悉,在此就不赘述。笔者认为要深刻认识的是: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应从中医学中抽象出来,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认识;二、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中医学的渊薮,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是自然运动规律;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借中医文化的发展而得以发展,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中医学为祖国哲学作出贡献;四、在全面认识中医学的科学性之前,首先要认识哲学、了解哲学,只有哲学观的确立,其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才能得到彻底认识。
, 百拇医药
    从天人合一学说看中医学对哲学的贡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称:“余闻上古之人,论理人形,别列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这是黄帝与岐伯在谈论天与人。所要解释的是“六合”,“六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指的是宇宙。那么人是怎样“会通六合、各从其经”的呢?五运六气就是说宇宙的每一条经是怎么跟人的经相结合的。宇宙之经分六条,即三阴三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这三阴三阳六经把一年分为六个区间,与人体相对应的,在手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太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在足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在四季变化中,人体的十二条经脉随时间区域与宇宙的对应经脉,进行着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从以上人与宇宙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学说思想,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一个哲学内容。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揭示,人类诞生之始,就与自然界的运行、变化、发展相协调一致,并同宇宙进行着不停息的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天人是能够相互感应的。这种天人合一的认识观是指导中华先民在历史进步的长河中人与自然相处的理论,同时也成为中医学遵循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指导着数千年的中医实践。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出发,天人合一的学说,不是中华先民的妄断猜想,而是在深层次上揭示的宇宙自然规律,从中医学的应用就可以看出其神奇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又一次说明了中医学为哲学作出了贡献。, 百拇医药(田霞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王向文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