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12245100
“限抗”之外,还需反思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7.18
“限抗”之外,还需反思

     □ 刘 燕

    消化内科一例急性胰腺炎的男性患者入院30多小时后突然发热,血培养结果竟是产气肠杆菌感染。要知道,产气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常出现于ICU、呼吸内科、脑外科、烧伤科等病情危重患者的院内感染,若消化科患者出现此菌感染,说明问题很严重。笔者将产生的疑问和用药问题与医生一一做了沟通,诸如感染存在的可能性与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否相关(因发现患者左右前臂出现静脉炎),血标本污染是否可能(因采血与收标本间隔了28分钟),及解读药敏试验结果并指出临床用药的不妥之处,最后提示出现异常菌感染要进行上报与跟踪。

    此次严重感染虽然最终得以解决,却令笔者对细菌生起了恭敬之心。8月1日,史上最严厉的“限抗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即将实施,“限抗”之外,我们还需要反思些什么?

    对于我们而言,细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人类目前对细菌的了解只能算皮毛。从抗生素诞生的喜悦,到“今天再不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的无奈的衍变过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菌是强大的,人类是不可能战胜细菌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长久以来,人类对细菌的战斗总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诸如无指征用药,小病大治(能用一联却用二联、三联),视抗菌药为“灵丹妙药”(哪不舒服都吃点),开药像点菜(进口的、价贵的、广谱的)……

    而细菌在被杀灭或被抑制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以适应人类的“攻击”。对每次战败细菌都会进行深刻的“反省”,不断破解抗菌药战胜自己的“武器”,以彻底削弱其战斗力——遇到β-内酰胺环对细胞壁的破坏,就针对性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之;遇到与细胞壁蛋白结合而起作用的抗菌药,就通过靶位变异、结合点空间构象变异、基因突变等方式,使抗菌药被拒之门外……细菌在人类抗菌药强大的攻势下总是应对自如:敏感菌倒下了,条件致病菌、真菌站了起来,耐药菌、多药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同时严阵以待,伺机而发。而可怜人类的手中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武器,有些甚至还未使出,就已变得毫无用处了。

    如果人类还自大、不知反省、人云亦云、缺少探索精神,还停滞不前,对细菌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不合理的用药没有改变,那么抗菌药物后时代就真的不远了,那将是人类的一场大劫难!

    人类与细菌相比实在太渺小了,那么人类可否换个方式与细菌“和谐相处”呢?比如在明确指征下用药,能口服抗菌药就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能单独用药不联用,病毒感冒不用抗菌药,不向饲料中添加抗菌药……或可推迟劫难的进程。

    向细菌学习,人类需要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念头,放下傲慢自大,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细菌,不滥用抗菌药物,这才是自然的法则,才是人类健康之道。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临床药学室)

    漫画/耿彪,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