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9106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存在问题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0日
     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列为医学院校必修课学习计划。英国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含。

    日本也针对这一国际趋势,提出实施“全人的医学教育”,解决医学的观念问题和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日本各医学院规定,每一学生必须修完多达60多学分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课程。

    三是着眼于医学生未来职业胜任力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依据。医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未来职业素质,为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医学院校应当提供什么样的医学教育,这是国内外医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尤其是在以传统的理工农医为强势学科的院校,开始逐渐的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功能为传播价值理念,“包括共同的政治、经济态度、共同的语言和对未来前景的共同构想等。”而这些价值理念也正是作为一名未来的职业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对于医学生来说,除了要有这样的价值理念外,还特别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文知识素养,如2002年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提出七门核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逻辑学、医患沟通,设置这些课程恰恰是考虑到医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的客观需要。在近年来我国医生的评价体系中,也把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如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就把人文素质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考核中。

    在国外,21世纪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2010年的报告中称,在21世纪倡导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把培养医学生的胜任力作为塑造医生未来职业素质的目标。可见,作为医学生除了应当具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具有情感、价值观以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等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胜任力的这些人文素质要求,正是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国芳,茅晓延,胡斯隆.22所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6):23-25.

    [2]韦勤,柏茗.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再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30.

    [3]甘阳.大学通史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4):11.

    [4]刘俊荣.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建议[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1):41.

    [作者简介]孟园(1990—),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