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锋父亲九十二
刘轩亭现在每天打五局保龄球。
刘轩亭现在每天看三份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头脑清晰。
养生心得
饮食
每顿都是“彩虹食品”:黄色的煮玉米、绿色的煮毛豆、橙色的蒸南瓜、白色的蒸山药、紫色的蒸紫薯,还有红烧鲫鱼、凉拌野菜、蘑菇炖鸡等。有意思的是,在刘轩亭家吃饭,完全是自助餐,每人面前一个餐盘、一双筷子和一碗粥,各种菜按需自取。
运动
刘轩亭每天的“老三样”运动是散步、游泳、打保龄球。50岁时,刘轩亭开始练跑步,一开始跑上一二百米就气喘吁吁跑不动了,经过几天身体适应后,后来一次就能跑11公里,状态最好的时候能从五棵松跑到复兴门桥,然后再折回来!但现在年纪有些大了,开始改为散步,每天能走5千步到一万步。
, 百拇医药
心态
刘轩亭生气总是提醒自己不超过5分钟,他说,做人要坦坦荡荡,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可别让脑子的负担太重了!再复杂的历史时期都经历过了,现在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
聊养生
“要我说,养生并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要多听、多看、选对。就是在大家分享的好方法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然后落实到行动中并一直坚持。”
92岁,身材精瘦,头脑清楚,口齿清晰,每天游泳一小时,打保龄球一小时,走路一万步。他叫刘轩亭,开国大校,曾经两任解放军301医院院长。现在,老人家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名头——凌锋的父亲。
凌锋——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新中国神经介入治疗方面的开拓性人物,全国政协委员,曾因救治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享誉世界。
, 百拇医药
不久前,健康时报记者听了凌锋教授给社区居民的一次健康讲座。在讲座的结尾,凌锋说,她有一个健康保健试验田,就是她的父母。
父亲92岁,母亲82岁,每天游泳健身保龄球。一方面凌锋把一些新的健康理念知识告诉他们,供他们参考,同时,她也从他们那里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养生经验与大家分享。
凌锋展示的图片,是父母游泳时的照片。两位老人在小女儿的陪同下,在大海中笑得十分开心。
9月11日下午,健康时报记者一行慕名来到了凌锋父母的居室,进行了一次快乐之旅、洗心之旅。
开门的是凌锋的母亲王梅英老人。得知与记者是一个县的老乡时,王梅英老人发出十分爽朗、洪亮的笑声,拉着记者的手,坐在沙发上,用家乡的方言拉起家常。
刘轩亭老人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对老小乡党“泪汪汪”。
, 百拇医药
我们进客厅时,刘轩亭正在读健康时报。
得知我们是健康时报的记者时,刘轩亭老人接过话头,高兴地说:“健康时报每周两期,我们每期必看,原先是把里面的养生方法抄到小本子上,现在先进了,我们直接把它们敲到电脑里,分门别类,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借鉴学习应用,效果很好。”
聊天的时候,刘轩亭老人的腰板一直挺得笔直,从下午三点到六点,坐在沙发上,一个姿势不变,基本不动,没有喝水,没有去卫生间。期间,记者们却换了N次坐姿。
92岁高寿,刘轩亭逢人便被人问同样的问题,“您身无大病、腰板硬朗,是如何养生的?”刘老谦虚地表示,因素是多方面,关键是要多听、多看、选对。“要我说,养生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在大家分享的好方法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然后记下来落实到行动中并一直坚持。”
刘轩亭每天的“老三样”运动是散步、游泳、打保龄球。
, 百拇医药
50岁时,刘轩亭开始练跑步,一开始跑上一二百米就气喘吁吁跑不动了,经过几天身体适应后,他开始慢慢增加运动量,后来一次就能跑11公里,刘轩亭自豪地说:“状态最好的时候我能从五棵松跑到复兴门桥,然后再折回来!但现在年纪大了,改为散步了,每天能走5千步到1万步。”
刘轩亭60岁才学会游泳,之后几乎一天都没落过,“刚开始不在室内,在河里游。我游过最长的一次,是同凌锋和她儿子一起,从颐和园南门一直游到万寿路北口,大约有五六公里!后来,转到室内游泳,一般情况下游个一两千米,现在,我有意识地下调了运动量,不让自己太累,每天游个三百米左右就行了。”
他还喜欢打保龄球,每天都得打上五局,记者刚问到这个问题,刘老就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今天打得还不错,一局最高分达到了180。”
其实,刘轩亭运动爱好远不止这三样,他85岁还骑自行车,家人怕他出危险,不让他骑,他不听,直到后来车子被偷了,才被迫放弃。后来,他又开发了单人网球、爬山等,每种运动轮着来,只要保证一天的运动量够了就终止,从不逞强。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说身体是靠持久的锻炼造就的,那么刘轩亭清晰的思路、精确到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的记忆力则受益于常年的阅读习惯。
他说,现在看书根本记不住多少,但是看书时脑神经在运动,大脑在思考,就是在锻炼脑力,目的就达到了。
另外,刘轩亭每天必看的三份报纸是参考消息、健康时报和环球时报。他看报可不是随便翻一翻,而是每条新闻逐字逐句地看,有感兴趣或实用的信息还会摘抄下来或做个小评论。
刘轩亭和记者们聊得正起劲,王梅英老人喊了一嗓子“吃饭喽!”顺着老人家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们看到了满桌的“彩虹食品”:黄色的煮玉米、绿色的煮毛豆、橙色的蒸南瓜、白色的蒸山药、紫色的蒸紫薯,还有红烧鲫鱼、凉拌野菜、蘑菇炖鸡等。
有意思的是,在刘轩亭家吃饭,完全是自助餐,每人面前一个餐盘、一双筷子和一碗粥,各种菜按需自取,不会吃到撑,也不会浪费。
, http://www.100md.com
“简单但丰富”是刘轩亭家餐桌上的特色,每天必备的就是上述的“杂粮筐”,另外还有各种蔬菜、蒸鱼或炖鱼,早晚多配“八宝稀饭”(大米、小米、燕麦、薏米、莲子、花生、核桃、绿豆、红豆等十几种杂粮搭配制成)。
刘轩亭坚持每晚八点半就洗漱上床,看会儿书困了就睡,一觉基本能睡到三四点,醒了之后再看会儿书,看困了再接着睡到天亮。其实,刘轩亭也有失眠的时候,但他从不吃安眠药。他认为,“睡不好要补上”。老年人大多退休在家,前一天晚上失眠了,第二天把任何事儿都放下,补补觉就行了,别睡不着就胡思乱想,越想越睡不着。一旦靠药物才能睡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养生必先养心。刘轩亭生气不超过五分钟,他说,“做人要坦坦荡荡,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可别让脑子的负担太重了!那么复杂的历史时期都经历过了,现在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刘轩亭特别反感吸烟,闻到一丝烟味都难受。90岁时,刘轩亭曾经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书写了四大页《我的养生保健观》,其中写道,“我家也有几个烟鬼,危害着家人和社会的健康,我是忧心忡忡,他们的健康我也十分忧虑。如果他们不戒烟,我是死不瞑目!”
, 百拇医药
聊过去:
两次出任301医院院长,在任内,刘轩亭大胆推出了创新措施,先与国外“搭上线”,大量订购外文医学图书,大量购买先进仪器,让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升了一大步。
刘轩亭是开国大校,他这个级别的老革命不足四百人了。他是延安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四年制毕业生。
刘轩亭是山东莱芜人,从小参加革命,成了部队的卫生员兼保卫干事。1938年底,刘轩亭作为护卫队警卫兼卫生员,护送山东军区的干部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1940年,被选进延安医科大学,成了该校学龄最大的学生。
说起延安医科大,刘轩亭双目放光,“可别小看山沟里的这个医科大,科目齐全,解剖、病理、生理都上,老师们都是从德国、英国留学回来投奔延安的专业精英,规范得很。”
毕业后,刘轩亭被分配到太岳军区,到了山西。成为军区直属卫生所所长和卫生学校教务长。期间,他相中了洪洞县选派的学员王梅英,在老师们的撮合下,他们喜结良缘。王梅英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眼科医生。
, http://www.100md.com
林彪事件后,组织上调时任南京军区后勤卫生部长的刘轩亭到解放军总医院(301)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当时他的重要任务是清理林彪在医院的影响。
刘轩亭看了前任院长的材料后,明确指出,这个人不是林彪的余党,将来对他无法定罪。
那几年,刘轩亭顶住极左势力的压力,坚决不搞株连,不搞逼供,没有处理一个人。“那些专家都是有家有口的人,平白无故把人家抓起来,将来怎么交代呢?没有依据整人的这种事我坚决不干!”压力之下,他离开了医院,又回到南京军区。
粉碎四人帮后,在301医院众多专家的呼吁下,1984年,刘轩亭第二次出山,再任301医院院长。刘轩亭给那位蒙受不白之冤的前任院长奔走呼号,终于落实了政策。“他平反后,那些受他牵连靠边的副院长、科室主任才都复出,这都是我们国家、军队最可宝贵的医学财富啊。”讲到这里,92岁的刘轩亭老人笑得那么爽朗、那么欣慰。
, 百拇医药
在任内,刘轩亭大胆推出了五大措施,首先,先与国外“搭上线”,派优秀医生去国外参观、进修,学习先进知识,同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参观。当时,301医院与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比利时都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其次,大量订购外文医学图书。刘轩亭认为,我国的医疗水平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先进知识可学,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现在有了条件,必须要“恶补”知识。第三,大量购买国外先进仪器。B超、CT、核磁共振扫描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进驻医院,让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上升了一大截。
硬件上要过硬,软实力更要跟上,他在医院办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在南京时,他就预感英语会是日后医生工作的必备语言,因此积极提倡学英文。当时,“文革”刚结束,人们心里还有很多畏忌,其中一个留学回来的英文教员忐忑不安,害怕又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刘轩亭这样回答道:“你大胆地教!出了问题就说是院长让你这么做的,问题我来扛!”
聊凌锋:
, http://www.100md.com
凌锋原名刘双国,年轻时特别不愿意别人老是把她跟父亲连在一起。最后干脆改名凌锋。
跟刘轩亭老人聊天,他的女儿凌锋是跑不掉的话题,但老人说的不多:“我们只养育了她,主要靠组织培养、自己努力。”
凌锋原名刘双国,是在朝鲜战场上孕育的。王梅英告诉记者,当时条件很恶劣,打算流了算了,没想到流产失败,这孩子在娘胎里就坚强。因为是在朝鲜怀上的,所以就叫双国。
现在说刘轩亭是凌锋的父亲,刘轩亭很受用,当年如果说刘双国是刘轩亭的女儿,双国听了可不乐意。这个靠自己刻苦努力,从16岁当卫生兵开始,自学英语、法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大专家,当年在成长期特别不愿意别人老是把她跟父亲连在一起,最后干脆改名凌锋。
两位老人记得凌锋拿着南京医院的恩师送给她的礼物——国内十分少见的一根导管到301报到,然后在301作了第一例选择血管造影。1980年,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法国医学代表团访华,在301医院查房,见凌锋对脊髓血管畸形感兴趣,便邀请她到法国去进修,全部费用由中法政府承担。这次1年零4个月的进修,不但让凌锋过了法语关,更重要的是把国际先进的介入神经治疗理念和方法,完整的带回了中国。
如今,凌锋实在是太忙了,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是她的大本营,丽江民族孤儿学校数百名孤儿的生活费用全靠她这个“北京妈妈”来筹措,偏远地区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设备、技术也靠她这个领头人带着大城市大医院里志同道合的大腕儿们一起来谋划。每年还要在各地做几十场健康讲座、义诊。
但不管多忙,凌锋都要回家看父母。她性格非常耿直,跟父亲如出一辙。但爷俩到了一起,热乎得很,说不完的话。一次,凌锋回家后坐在父亲对面,母亲站在爷俩中间跟女儿说话,刘轩亭轻轻地把老伴往旁边拉了拉,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女儿。, http://www.100md.com(赵安平 马淑燕 实习生 王睿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