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2321854
郎景和:医生,请去看病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2日 《生命时报》 2012.10.12
医生,请去看病人(医生的哲学)
医生,请去看病人(医生的哲学)

     郎景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

    许久以来,我有一种忧虑:医生是不是离开病人越来越远?

    精湛的光导纤维工艺使光亮和视觉几乎可以达到身体各个角落;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影像检查生动剔透;遗传、生化、免疫、核素等检查使我们能及时准确地“捕捉疾病的发生与踪迹”……科学技术延伸增强了医生的感官能力,经典的视、触、叩、听似乎是操练场上的“一二一”,令年轻医师乏味生厌。

    然而,医生的工作主要是与病人直接接触完成的,虽然医学模式已从经验性过渡到实验性,但经验仍然是基本的。经验是一种文化、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潜能,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一瞥一嗅中做出令人惊奇的判断。即使是电脑给出了超乎寻常的显示,它必以我们存入的经验和信息为基础。而对其结果的认识和使用亦需要经验。循证只是提供证据,它依然不是决策,决策还要考量其他因素。即使掌握了证据,如果没有临床经验,并不能诊治好疾病。因此,一个医生没有任何理由小视与病人面对面的工作——临床第一线的实践。

    此外,更重要的是,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医生的职业要体现人道、善良、关切与爱护。医生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及各种家庭、社会背景的人,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毛病或故障的机器。所以医生绝不是机械工程师!否则,情感的交流变成了数字的传递,诊病变成了冷酷无情的判断。如果医生只注重于检查结果,可能只见病,不见人;如果病人也只相信仪器,可能只见药,不见医。这样,仪器、实验室就将医生与病人隔离开来,这将有悖于医学的宗旨,也是当代医学的新危机。

    实际上,再高级的仪器及检验、检查也不是万能的。比如疼痛,似乎没办法去测量,那是一种感觉,一种因为人的敏感性、耐受性而异的反应。如果你只是将简单的“是与否”、“有与无”放入电脑去计算,岂不要上当?我们常说,教科书中关于疾病的典型症状,可能最不典型。因为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可以千变万化——医生之难盖出于此。著名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曾说:“医生的真正教师是病人”,脱离开病人不可能成为好医生。林巧稚大夫经常告诫我们,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这些医学哲人们教诲于我们的,正是从医的真谛。

    不仅是疾病的诊断,在疾病的治疗中,人的心理要素也起着巨大作用,忽视这一点,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奏效。况且,有的病就是精神心理问题。只会开处方,不愿接受咨询,不会做解释工作,不善于与病人交流,只能算半个医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代技术一方面给人带来隐患,一方面也会掺杂弊端。某些检查会导致损害,药物可能引起疾病;机器滥用还会造成经济浪费、自然与人体平衡的破坏,会发生新的失调和紊乱。

    我们当然愿意接受和采用新技术,也无意呼吁医生返璞归真,只是提醒医生们,不要忘却医学的本源,正视自己和我们的病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