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2302588
我的父亲王乐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91期
     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回顾父亲的一生,他的为人、为医、为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受益终身。

    父亲生在旧社会,亲历了新中国成立的坎坷,也感受了新中国逐渐走向成熟的艰辛。人生的跌宕起伏,塑造了父亲坚韧果敢,刚正不阿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对毕生所钟爱的中医事业,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与执着。他将毕生的心血都用于钻研医术,治病救人,他常说:“治病救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题词“从善如流,乐在其中”。1991年,父亲被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父亲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父、父亲、舅父均为当地名医。幼年在其祖父的指导下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父亲天资聪慧,很小就可掩卷背诵。14岁便随其父临床实践,20岁即独立行医,而立之年便已开始成名。五十年代,父亲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锦州四大名医之一。1953年,父亲被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授予中医师证书;1954年,出任锦州铁路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1957年,辽宁省组建中医学院时,父亲从锦州铁路中心医院被借调参加省第一批中医教材的编审工作并任组长;1963年,正式调入辽宁中医学院,是辽宁中医学院建院元老之一。父亲勤于临床,精于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1978年6月,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1986年离休后被多家医院、门诊聘请,直到2002年逝世前一个月仍在出诊。
, http://www.100md.com
    父亲行医70载,从未间断过学习,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家里从我太爷爷、爷爷辈留下的古装、线装医书很多,也有文史、哲学等著作,父亲每天晚上都手不离卷,深研各家。父亲常说:“必须厚积才能薄发,到用的时候知道到什么地方找,经过临床后再回头看,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父亲说:“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实践经验可解释不少存疑待考的问题。”父亲除重视学习先贤的经验外,也注重自己实践经验总结。他认为病志是最好的医疗资料,所以父亲保存着所有自己看过的病志,积累的病志有几大箱子,就连“四清”、“巡回医疗”时期的病志,都用麻绳捆着,保留至今。就这样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父亲形成了一整套实用性很强的治病理论。

    父亲治病的最大特点是治病不分科,无论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的疾病,只要找到他的,都有办法给予治疗。父亲说:“我的科室可以叫‘病科’。”在治疗中,擅长“针药并举”。并常说:“中医讲,一针二灸三用药,针能治病,药亦能治病,针药合用更能治病。因此,在临床中应针则针,宜药则药,或是针药并用。”用药方面,父亲推崇经典,善用经方,组方灵活多变。深厚的理论积淀和70年的实践经验,父亲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治病理论。根据形体三焦的辨证方法,总结出一套治病的常法,对于大部分常见病,都形成了用之有效的基础方,临证时再随症加减,做到以常达变。
, http://www.100md.com
    用针方面,父亲在祖传针术和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敢于创新。主张选穴要少而精。父亲常说:“针不能扎得太多,全身扎得像刺猬似的,即使治好了病,也不知道是哪几针起的作用。”父亲摸索出了十大要穴,有的是十二经原有的,有的是自创的新穴,疗效显著。可以治疗从头到足,从表到里的各种病变。父亲说:“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由于对经络走行烂熟于心,因此针刺又可做到不拘泥于某个穴位,可根据个体差异灵活多变。针刺时注重得气,以有针感为度。针刺手法独到,注重辨证施针。父亲说:“持针如握虎,要神情专注,自身内气充盈,精神内守进针、行针之时方能气到指尖,做到气随针走、针随手入。”有的部位快针、深刺、重手法,如腹部、四肢。有的部位不提插、不捻转、轻手法,如面部、颈部。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不同,选择呼吸补泻、捻转补泻、开阖补泻,提插补泻等不同手法。经父亲针刺治疗的患者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常使在场之人惊叹不已,赞为“神医、神针”。

    对于疑难病症方面,他的70载行医路即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度过。面对疑难病症,父亲总是知难而上,乐于攻坚克难,善起沉疴。为寻求一个治疗良策,他总是寝食难安,查阅古今书籍,反复摸索。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父亲对多种疑难杂症都提出了巧妙的治疗方法。如1976年唐山遭遇特大地震,死伤无数,伤员被分到全国各家医院去救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也收到救治伤员的任务。当即成立了抢救小组,父亲为抢救小组组长。当时接诊了很多“挤压综合征”重症,面对这样的难题,身为组长的父亲,没有退缩,几夜未眠,终于研制出“通里攻下”法治疗,即使小便不能排者,从大便排出毒素的特殊方法,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 http://www.100md.com
    链霉素等抗生素,在上世纪中期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此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引发的药物中毒性神经性耳聋也成了一难治疾病。更让人惋惜的是,患病的多是儿童,父亲为了解救这些聋儿,1983年,父亲排除了各方面的压力及干扰,自选《链霉素中毒性神经性耳聋》为科研课题进行临床研究。他为使聋儿回到有声世界,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独创出针刺“完骨穴”治疗耳聋。研究以患者治疗前后电测听、脑干电检查为观察指标。父亲费尽心血,终于在1989年,此项科研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信息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父亲参阅中医古籍中所言:“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嚲曳者,肢体驰缓不收摄也。”认为本病是因脏腑气血虚衰风邪乘虚内袭引起眼睑或四肢痿废不用,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扶正祛邪之法,收效甚佳。发表“重症肌无力辨证论治150例”。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治疗一般认为,本病是虚证,收效不显。父亲认为与古籍中论述的“虚劳偏枯”相似,提出独特创新的治疗方法,独到的方药收到桴鼓之功。“治疗脊髓空洞症90例临床经验总结”。
, 百拇医药
    父亲鉴于患者众多,每日提前40分钟开诊。中午时,也要将最后一名患者看完再休息,所以经常吃不上午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80年,为响应沈阳市卫生局开展的义务献血活动,已68岁高龄的父亲还带头献血,并向群众宣传献血的重要意义,父亲说:“我是院长,应该带头,虽然我年龄过了,但我身体很好。”父亲心中无时无刻牵挂患者,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父亲最感欣慰的事,与此同时,父亲也心系着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父亲一生传道授业,解疑释惑,诲人不倦。他的学生与弟子遍布国内外,堪称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如今他的弟子们都已成为各自岗位的中流砥柱。

    回顾父亲的一生,悬壶济世,以人为本,德艺双馨,是我的楷模,我将沿着父亲走过的路继续前行。乐善中医现已是五代传承,我也后继有人,我的女儿也从事中医工作。我与父亲创办的诊所,多年来一直被评为省市区先进诊所、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我将时刻铭记父亲“医乃仁术,旨在治病救人”的教诲。把乐善中医门诊部办好,用实际行动缅怀父亲王乐善。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尽一己绵薄之力。, 百拇医药(王铁铮 沈阳王乐善疑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