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名医名著 > 正文
编号:12302799
我的学医之路——姚荷生自传节选.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195kb)。

    一

    些收获, 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据实写来, 或许对有

    志于斯道的青年会有一些帮助!

    童年读高小, 曾因听讲国耻史而愤激填膺, 以为

    不学机械( 当时幼稚心灵实着眼于枪炮) , 决不能雪耻

    救国, 作文明志, 大有以此为终身奋斗 目标之慨。年

    十四知识渐开, 日常见伯、 叔父以中医活人, 重病得救

    者感谢于长跪涕零。又以先父患伤寒真寒假热症甚

    危, 延传清江名老中医谢双湖先生会诊, 谢见其高热

    面赤, 烦躁不寐, 但露手切脉时立即引被自覆, 未免触

    目惊心, 及见其脉洪大而空, 毅然断为阴盛格阳无疑,急投姜附重剂, 并预期夜半子时入睡, 既而果然!高

    明如叔父姚国美, 也不能不为其辨证论治的精确入微

    所折服。我当时亲侍在侧, 更是对祖国医学之精妙惊

    叹不已, 因而引起叔父与谢师的注意, 并由谢师指点,改从清江名孝廉沈权樵老先生专攻古文, 为 日后学习

    中医打好基础, 并一再启迪我说: “ 不为良相, 便为良

    医, 于汝志何损哉了! ” 幸赖沈师循循善诱, 历数月而

    文风质变。年十八始正式从师学医。

    ★ 江西省卫生厅重点资助课题( 9 6 A o 1 )

    猎他书。奈我年事已长, 虽不敢妄废苦读, 但对六

    经、 六气、 经络、 脏腑、 阴阳、 标本从化以及营卫气血

    等基本理论, 迫切要求了解其所以然, 不免偷阅各家

    有关论述, 遇到不懂的地方, 也不敢提出疑问, 一味

    自求解答。于是终 日纷纭, 所追求的都不外理论解

    释, 谢师有时谈到: “ 少阴提纲, 乃包括寒热两大证,寒证则应脉微细而迟, 热证则应脉微细而数” ; “ 湿温

    证的‘ 或不大便’ , 应知其言外之意有或大便反溏” ;

    “ 临床时曾视见结胸证‘ 如柔痉状’ 乃胸疼妨碍头部

    转侧 , 并非项强使然 , 故日‘ 如” ’ ; “ 白虎加苍术汤乃

    燥湿相兼的典型方剂” , 等等。有关辨证论治的教

    导, 当时虽亦知洗耳倾听, 却不知其精义之所在!

    年二十学习告一段落, 回家再从叔父姚国美学

    习, 叔父命我侍诊, 发现我对普通感冒都不能诊断鉴

    别, 通常使用的参苏饮也不能应声写出, 便当着病家

    斥我以“ 白大” ( 南昌俗语 , 白白长了这么大的意思) ;

    而我却自命所学为经典、 为基础, 时病、 时方非我所

    计来强自宽解!叔父又默察我的用功方法, 见我终

    ·

    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日对理论解释分依博采, 寻章摘句 , 连篇累牍, 大有

    “ 乐此不疲 ’ 之慨, 又斥我以: “ 像你这样用功方法, 那

    里像在读书, 简直像在著书呵! ” 我也坦然受之, 不予

    置辩。叔父见我执迷不悟, 一时很难理喻, 乃舍我而

    口试其门人程幼庵说: “ 你读过《 伤寒论》 , 知不知道

    大、 小结胸具有些什么脉证!它们不同的地方在哪

    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应该采用什么治法?方药

    有无不同?其所以不同又是什么道理? ” 程兄期期作

    答, 一时未能扼要; 我当时骤然听到这一系列发病机

    理、 证候鉴别、 治疗原则、 选方择药以及方理、 药理的

    问话, 也不免暗自惊慌, 觉得对答不来!因思: “ 这正

    属于经典《 伤寒论》 的范围, 是我应该研究得比较清

    楚的问题呀!怎么会惊慌失措到如此地步呢! ? ” 这

    才觉悟到, 空谈理论, 无补实际, 必须及早回头, 注意

    “ 学以致用” !幸加过去在东翻西阅当中曾留意到

    《 医诀串解》 等区分证治的书籍, 虽然未必能圆满解

    答上述一贯到底的问话, 当不失为有力的参考。于

    是根据 自己对《 伤寒论》 的学习体会, 试以六经主证、变证、 兼证( 含合病) 、 转属证( 并病) 为纲, 以六气、 表

    里、 虚实为目, 分别罗列其脉证、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

    药, 遇有《 论》 中病例不足时, 则另取材于《 金匮》 、 《 温

    病》 病例之较明显者以补充之。这样才对理论结合

    临床初步有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 并进一步觉悟

    到: 中医的生理病理原来大多是根据人身正常与异

    常的实际体会, 结合观察到自然界的常变现象比类

    推论而得的——所谓“ 万物静观皆自得” 者, 如果脱

    离临床, 即将无法验证, 这就是叔父之所以千方百计

    引导我走向理论紧密结合“ 辨证论治” 正规途径的苦

    衷 !

    两年后, 叔父以《 六经各有主证, 试评其义》 命

    题, 文程兄与我分别作出论文, 亦有意把我的论文留

    待谢师评改, 谢师认为我对中医已有 比较明白的认

    识, 面许以后已可纵览群书而不致面对众说纷纭歧

    途莫辨!适( 1 9 3 1年) 江西神州国医学会力促叔父

    出山, 创办国医专修院( 轭于当道偏见, 后改名江西

    中医专门学校) 并兼任《 病理学》 、 《 诊断治疗学》 教

    员, 叔父命我一面投考该院本科( 预科未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