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谢庆良美式正脊 > 正文
编号:12306730
脊椎靜態觸診頸椎.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289kb)。

    脊椎靜態觸診頸椎、胸椎和腰椎

    頸椎靜態觸診

    頸椎觸診(C7-C1)

    向後半脫位的觸診

    1. 患者仰臥,術者蹲姿面對患者頭部用雙手掌心控制穩住頭顱,並以雙手的二三指指腹接觸頸椎 AP關節突的邊緣上,從 C7... C1一節一節地用指腹的力量往前往上推;

    2. 感覺那一節頸椎較緊繃不容易移動,就是向後半脫位的原發關節;

    3. 在進行觸診時,須尋問患者是否感到疼痛或者緊繃。

    圖片2.jpg (82.46 KB)

    旋 轉 的 觸 診

    1.以兩手中指指腹接觸AP關節突,先將C7定位,再由右

    向左旋轉?然後換方向由左向右旋轉,並去感覺何處旋轉

    受限制;

    或 觀察患者鼻尖的兩側轉動角度的差別,並去感覺何處旋轉受限制;

    2.若是棘突SP左旋,則棘突SP容易向左邊旋轉,左邊較鬆,不容易轉向右邊。

    若是棘突SP右旋,則棘突SP容易向右邊旋轉,左邊較鬆,不容易轉向左邊。

    附件

    側 彎 的 觸 診

    1.兩手之中指接觸 AP關節突,接觸的位置與觸診頸椎旋

    轉的位置一樣,只是觸診力道方向的不同;

    2.先將C7定位,觸診的方向是直接穿越頸部,但是有點

    斜上的 3 0度角?往對側推。(往椎弓方向推)

    舉例:以頸椎而言,(1)、若為向後半脫位

    (2)、旋轉時,棘突SP 由右向左推,有困難則為棘突SP右旋

    (3)、側彎時,由左向右推,有困難,則是棘突SP向左邊,為單一椎左側側彎 。

    (4)診斷書上,紀錄為:PRI

    附件

    靜態觸診腰椎和胸椎的觸診(L5->T2)

    向 後 半 脫 位

    1. 患者臥躺?方向是由下腰部沿著脊柱往上走,用手掌根

    先按住 SP棘突,由下往上推SP棘突再往前按。

    2. 在腰椎的部位,按壓的方向由下往上由後往前。

    並沿著脊椎的線條而跟著改變按壓的角度?

    須保持90度的垂直向前 。

    3. 在按壓SP棘突時,要去感覺SP棘突受力的變化、第幾節

    的SP棘突較推不動、各節的 SP棘突移動的差異性;

    由下往上最先受限制的那一節SP棘突位置?

    就是向後半脫位的原發關節。

    附件

    旋 轉

    1. 以左右大姆指輪流推動脊椎的棘突(SP ),針對同一節

    的棘突由右向左推動?再由左向右交互推動,去

    感覺那一邊的旋轉比較容易?而那一邊較受限制;

    2. 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測試腰椎的旋轉:一手握住右

    邊ASIS骨盆提上來固定住,另一手則將棘突推向右

    側?交互換邊做,籍以比較左右旋轉的僵硬度;

    推棘突SP,若為棘突SP向右旋(PR),則向右好推,向左難推 :

    推棘突SP?若為棘突SP向左旋(PL),則向左好推,向右難推;

    4. 至於胸椎的旋轉半脫位觸診,也可用按壓橫突

    TP左右兩邊的方式, 加以比較那一邊不容易移動;

    5.按壓橫突TP?若為棘突SP向右旋,則右橫突TP

    容易壓下,左橫突TP比較 壓不動;

    按壓橫突TP?若為棘突SP向左旋,則左橫突TP

    容易壓下,右橫突TP比較壓不動。

    附件

    側 彎

    1.在腰椎部位 , 用大姆指左右對推、推動棘突和棘突之間:

    (MP乳頭突的位置是在棘突向上向外一指腹寬的位置)

    2. 在胸椎部位,一手推棘突與棘突中間?

    另一手則向上推橫突由下往上。

    3. 若是單一棘突SP右側側彎?則向右側推,較容易推動;

    向左側推?較難推動。

    若是單一棘突SP左側側彎?則向左側推?較容易推動。

    向右側推?較難推動。

    骨盆(腸骨)矯正技術

    骨盆(腸骨)矯正技術

    一、矯正基本姿勢:

    病人側躺,頭部及臀部置於矯正床中間,

    下側腿平直,上側腿半彎置於下側腿膝蓋上。

    附件

    二、「PI」矯正法:

    l. 接觸點 PSIS

    2.病患上側腿半彎置於矯正者兩腿之間,並往上方轉身30

    度,一手輕按住病患手臂,一手手掌根(大小魚際肌交

    接處)置於 病患矯正側腸骨之PSIS處,中指與病患身體

    平行。

    3.組織定住:矯正手掌握置於PSIS下方1英吋處,將組織往

    前推1英吋。

    4.上半身挺直,胸骨位於矯正手掌之上方(略靠後方)。

    5.再由後往前、由下往上 45度、 水平方向矯正歸位。

    附件

    三、「AS」矯正法:

    1.病患上側腿半彎置於矯正者兩腿之間,並往上方轉身30 度,一手裡按住病患手臂,一手之手掌心置於病患矯正側坐骨處。

    2.組織定位:矯正手手掌心置於病患矯正側坐骨處, 以略由後往下往前再往上劃半圓方式將組織定位。

    3. 再以由後往下往前再往上推使其歸位。

    四、「IN」矯正法:

    1.術者面對病患,並將病患上側腿半彎置於矯正者兩腿之間,一手輕按住病患手臂,另一手之食、中指置於病患矯正側腸骨PSIS處,後腳膝蓋輕壓住患者置於上側之膝彎處。

    2.術者後腳如踩摩托車方式,將病患上側之膝彎處往外踩壓,同時置於病患矯正側腸骨 PSIS處

    以食、中指往外搬拉,籍以矯正腸薦關節狹窄。

    五、「EX」矯正法:

    1.術者面對病患,並將病患上側腿半彎置於矯正者兩腿之 間,一手輕按住病患手臂,另一手之手掌心以四指朝下的方式,將掌心置於病患矯正側腸骨之上端。

    2.將置於病患矯正側腸骨之上端之PSIS之外側以手掌心由外向內方式矯正,籍以矯正太寬之腸薦關節。

    六、「PIIN」矯正法:

    1.如 「PI」。

    2.病患上側腿半彎置於矯正者兩腿之間,並往上方轉身

    30 度,一手輕按住病患手臂,一手手掌根置於病患

    矯正側 腸骨之PSIS處。

    3.組織定位:矯正手掌握置於PSIS下方1英吋處,將組織

    往前推1英吋後,中指向上向外轉45度方向。

    4.上半身挺直,胸骨位於矯正手法之上方(略靠後方)。

    5.再由後往前、由下往上往外側45度方向矯正歸位。

    附件

    七、「PIEX」矯正法:

    1.如 「PI」

    2.病患上側腿半彎置於矯正者兩腿之間,並往上方轉身

    30度,一手輕按住病患手臂,一手手掌握置於病患矯

    正側 腸骨之PSIS處。

    3.組織定位:矯正手掌握置於PSIS下方1英吋處,將組

    織往前推1英吋後,中指向上向內轉45度方向。

    4.上半身挺直,胸骨位於矯正手法之上方(略靠後方)

    5.再由後往前、由下往上往內側45 度方向矯正歸位。

    附件

    八、「ASIN」矯正法:

    先矯正「 AS 」,後矯正「IN」。

    九、「ASEX」矯正法:

    先矯正「AS」,後矯正「EX」。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28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