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名医名著 > 正文
编号:12306821
姚荷生内科按语录选.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4kb)。

    注:1、其中可能有点文字输错了,或许因为原文(太草)就看不清楚了,请大家原谅。

    2、其中有些文字带有比较重的南昌方言习惯,若有疑问的,可以向我提出,我尽量帮助解释。

    3、可能在我电脑上的排版复制到这上来,会产生一些偏差,如果给你的阅读带来不便,向你表示抱歉。

    来自:健康网论坛 → 医生频道 → 中医论坛 → 姚荷生内科按语录选

    作者:tanger29

    眩 晕

    概说

    眩晕,即头晕眼花之意。这种证状,往往并见于各类疾病中。

    按:八纲中都有眩晕,实待举例

    阴证――厥阴寒证

    阳证――温病,少阳证

    寒证――金匮痰饮篇

    表证――风温初起,桑菊饮证

    历代医家对于本证的病因各有不同的说法,《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

    按:《内经》一说,指出其主要为风。

    张仲景指出痰饮也可以导致眩晕,如《金匮要略》上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也认为眩晕的主要原因是痰,所以也说:"无痰不作眩。"

    按:由痰饮形成的头眩的,可以挟风上犯清空之窍,亦可不挟风,而为清阳被蒙蔽所致。

    张景岳认为病人体质虚损为眩晕的一种基本因素,他说:"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

    按:空虚则空穴来风,虚风吸引,或无外风,清阳不得上达亦可眩晕。

    现把历代医家的学说归纳为肝肾不足,心脾亏虚,痰湿中阻,三种类型叙述。

    按:若以病源提纲,六淫,七情,及有形之邪,如食、痰、水、血、虫、中毒等是否口译作眩?容后补充。

    肝肾不足――枯木生风;心脾亏虚――血不足

    痰湿中阻――清阳不得上达

    以上这三种是眩晕中比较重要的方面。

    病因

    1. 肝肾不足: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动主升。若情志内伤,致使肝阴不足,肝

    阳偏亢;或水不涵木,木少滋荣,皆令风阳上扰,发生眩晕。此属下虚上盛。也有房事不节,肾精亏损,髓海空虚,则上下俱虚,亦令头脑眩晕,即《灵枢》所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晕,目无所见"。

    按:下虚上盛中包括有:肝风,肝火偏旺;肝血不足;肾水不足,其俱归纳为风阳上扰,为风属阳邪主动,脉可能现弦象。

    上下俱虚,风象不 明显,其脉不太弦或细弦。

    眩冒有为病欲解的现象(表证乃解)有为要死的现象(虚阳上脱――少阴证中),其间鉴别很大。

    2. 心脾亏虚:脾为生化气血之本。若忧思伤脾,脾伤则气血不足,心无所养,营气俱

    虚,则发眩晕。

    按:其解释依照脑贫血的解释。

    思则气结,脾不能主运输,气血无来源,心无所养。

    此为血亏而火不旺,即使有风邪为虚风窃作。

    3. 痰湿中阻:脾胃运化失常,生痰聚湿,致清阳不升,发为眩晕,其间亦有痰郁生热,而成痰火,故丹溪认为"痰因火动"。

    按:脾为生痰之源,津液不运(水谷之气得其用就化为津液,停滞即成湿)就停聚为饮为痰。

    痰湿郁遏中焦,上下不能交通(清阳升于上而根于下),清阳不能升于上而清阳之窍空虚,因而发为眩晕。

    湿郁生热则属痰火,火盛会引起风动,这就不完全为清阳不升的机理,火盛可煎熬津液成痰,风动火盛挟痰上升蒙蔽清窍。

    总按:上述病因中肝肾不足和心脾亏虚偏于虚,痰湿中阻为虚食夹杂,若痰因火动又为偏实。

    辩证

    1.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心悸,少寐,兼见头痛,面红,甚则如坐舟车,四肢麻木,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按:其叙述大多数可出现。

    肝风重,若火不重,其未必耳鸣,挟火1).实――声大。

    2).虚――耳如蝉鸣

    肝风上鼓――心跳;血虚不能养心――心悸。

    头痛偏于风火,面红偏于热。

    如坐舟车,四肢麻木,此为血亏肝旺。

    上为风重,偏于虚。

    倘髓海空虚,则头脑眩晕,每甚于思虑劳心之后,体质嬴弱,精神萎顿,面色不华,腰痠膝软,健忘少寐,两目失聪,脉弦细无力,舌色淡白。

    按:此叙述把龟鹿二仙膏证活化路,很好!为必具之证。腰痠膝软,此为肾亏所特有。太阳证有腰痛,因为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以太阳为主,而在内伤证重则着重在肾。

    健忘一证,见于肝火偏重,亦有不突出的,见于肾则为肾精不足。

    风火重的的失聪,有兼耳鸣;此失聪为重听,偶见耳鸣,或竟没有。

    又按:凡外感证的眩晕为主不以头痛为主者,多少挟又虚象,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知道用发散药不可过剂。外感一除,要看其是否又虚象残余,从而调理还原。

    眩晕1).以实为主――邪之不去,眩晕终不除(外感)

    2).以虚为主――或作或止,来去无定(内伤)1).髓海空虚,上下俱虚――休息可以不作,用思则作,甚于劳心,思虑之后

    2).肝血,肾阴不足,偏有风火――无故来去,有些不能自主,补一定显著劳而后作。

    精神萎顿的面色无华与下面心脾亏虚的面色有鉴别:

    精神萎顿――面色晃白

    心脾亏虚――面色萎黄

    2.心脾亏虚:面色晃白,肤发不泽,体倦懒言,心悸少眠,甚则头晕而昏倒,亦称晕厥,脉形细涩,舌淡不华。

    按:这完全为贫血描绘。

    脱血者色不华则面白;而心脾不足未脱血,故不尽然为晃白而为萎黄。

    少眠,时睡时醒――此为血不养心。

    脉涩为血枯到极点,此只现脉细。

    3.痰湿终阻:分湿痰及痰火二证。湿痰眩晕,胸脘痞闷,恶心欲呕,头重如蒙,少食多寐,苔白腻,脉多濡滑;痰火眩晕,痰火眩晕,多梦易惊,头脑胀痛,心烦心悸,口苦,嘈杂,脉弦滑,苔多黄腻。

    按:痰分湿热两种

    湿痰,此为湿阻中脘,清阳不升而浊阴上据,头重,甚则首如裹,脉象多濡,若痰甚有滑象。

    痰火,火性炎上,上扰心包,头胀痛为热主丰隆。

    嘈杂一证,如血虚有火,为嘈杂似饥;若痰偏重,为如食生萝卜一样。

    痰湿中阻与胃有宿食在舌苔上只腻不同,其区别是:

    痰湿中阻――为腻

    胃有宿食――为多干

    治法

    1.肝肾不足:引起风阳上扰的,宜平肝潜阳以治标,用天麻钩藤饮(1)、羚羊角汤(2)

    加减。

    按:天麻钩藤饮属气分,羚羊角汤属血分。

    滋阴养肝,用杞菊地黄丸(3)。

    髓海空虚,宜 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补髓,龟鹿二仙膏(4)或大补元煎(5)为主方。

    2.心脾亏虚:宜调荣补血,用归脾汤(6),人参养营汤(7)。

    按:对!

    若大便时溏者,宜健脾温中,如近效白术附子汤(8)。

    3.痰湿中阻:宜运脾而化湿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9)。

    按:此为脾虚或挟湿或挟痰所致。

    属于痰火的,宜清火化痰,用温胆汤(10)加黄连、黄芩、龙胆草.

    按:火盛时礞石滚痰丸亦可用。

    结语

    本篇是讨论以眩晕为主证的一类疾患。引起本病的原因,有痰、火、风、虚等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