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治颈椎病研究思路与方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1kb)。
中药防治颈椎病研究思路与方法
王拥军,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在颈椎间盘自然退行过程中受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感染等外因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的综合征。据1992年调查,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平均为7.3%~13.7%。随着现代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遇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症状呈多元化,不仅影响颈部神经根、血管、脊髓,而且常波及到脑血管、心血管、胃肠道等组织器官,不仅长期折磨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影响人人享有健康的重要障碍之一。颈椎病包括一系列病理反应,椎间盘的退变、椎体的骨赘、关节和椎弓的增生、以及韧带和颈椎节段的失稳。颈椎病的自然发病与年龄相关,当病情进展,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就可能出现临床症状。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的根本因素,颈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颈神经根病、颈脊髓病。Nerlich等研究发现,人类10岁左右髓
核开始退变,50岁以后95%椎间盘退变。
中医药学虽无"颈椎病"病名,但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一般归属于"痹证"、"痉证"、"痿证"、"痰饮"、"内伤"、"眩晕"、"头痛"等范畴。本病所涉及到的医学领域,历代医家有许多重要的创见和防治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疗效显著,方法简便,而且无副作用,显示了较多的优势。为我们今天研究颈椎病并紧密结合实际进行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痉证"、"痿证"、"痰饮"、"内伤"、"眩晕"、"头痛"等病证。颈椎病外因包括风寒湿、慢性劳损、咽喉部感染等因素。内因乃正虚邪实,气血失调,脏腑不和。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致病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固定某一姿势工作的颈椎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吸烟对颈椎病患者非常有害,也是造成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并可经常诱发颈椎病。在颈椎病人中,有相当多一部分病人,特别是颈型颈椎病早期或发作期的病人,几乎都有咽喉疼痛的症状。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椎间盘的退变与颈椎病人咽部红肿的程度成正比,中青年患者群中尤其如此。咽喉部炎症是颈椎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急性和慢性咽喉炎的病程及程度都是颈椎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颈椎与咽喉部位毗邻,两者之间的淋巴循环存在密切联系。长期取一侧卧位,使颈椎侧弯,侧方受力失衡,久之亦会损坏健康。高速行车中的突然刹车而造成颈椎病已是相当常见,称之为"挥鞭"损伤。由于交通日渐发达,此类损伤也日益增多。
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认为,颈椎的损伤可加速颈椎的退变,静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退变的影响是通过破坏颈椎两柱或三柱中的结构,动力平衡的失调可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椎间盘营养供应降低是椎间盘退变的启动因素。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椎间盘炎症介质释放、椎间盘细胞功能减退都是椎间盘退变过程的重要因素。
1.关于椎间盘营养供应降低的研究:软骨终板渗透压的研究,椎间盘氢清除技术的研究;软骨终板厚度与钙化层的研究;软骨终板内血管芽与血管窦的研究。Nachemson等认为椎体骨-软骨终板-椎间盘界面的通透性决定于软骨终板与椎体之间血管芽的多少。王拥军等[16]认为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退变椎体周边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是椎体骨赘形成的根本原因。
2.关于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椎间盘的水含量与水合能力的研究;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研究,I、II、III型胶原功能与结构的研究;椎间盘中金属蛋白酶和中性蛋白多糖酶的研究。胶原酶(MMP-1)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它是唯一能够裂解可溶性胶原螺旋区肽键的酶。研究表明退变椎间盘中胶原酶活性明显升高。Melrose等报道椎间盘软骨细胞具有特异性膜嵌的MMP-3激活剂,正常情况下酶与抑制剂结合不显示活性,椎间盘一旦发生退变,其软骨细胞变性、死亡释出激活剂,激活MMP-3,使蛋白多糖水解,从而加剧椎间盘退变。
3.关于椎间盘炎症介质的研究:前列腺素类(PGE2、6-K-PGF1α、TXA2、TXB2、二磷酸腺苷、5-HT等研究)。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的研究:IL-1α、IL-1β、IL-6、TNF-α、GM-CSF、bFGF、IGF、TGF、NO等的研究。Olmarker等将猪的自体髓核注入骶尾椎硬膜外腔,引起明显的马尾神经根炎。Marshall等研究证实突出的椎间盘中含有组织胺。Willburger等[21]测量了在培养液中孵育后的椎间盘 ......
中药防治颈椎病研究思路与方法
王拥军,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在颈椎间盘自然退行过程中受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感染等外因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的综合征。据1992年调查,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平均为7.3%~13.7%。随着现代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遇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症状呈多元化,不仅影响颈部神经根、血管、脊髓,而且常波及到脑血管、心血管、胃肠道等组织器官,不仅长期折磨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影响人人享有健康的重要障碍之一。颈椎病包括一系列病理反应,椎间盘的退变、椎体的骨赘、关节和椎弓的增生、以及韧带和颈椎节段的失稳。颈椎病的自然发病与年龄相关,当病情进展,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就可能出现临床症状。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的根本因素,颈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颈神经根病、颈脊髓病。Nerlich等研究发现,人类10岁左右髓
核开始退变,50岁以后95%椎间盘退变。
中医药学虽无"颈椎病"病名,但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一般归属于"痹证"、"痉证"、"痿证"、"痰饮"、"内伤"、"眩晕"、"头痛"等范畴。本病所涉及到的医学领域,历代医家有许多重要的创见和防治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疗效显著,方法简便,而且无副作用,显示了较多的优势。为我们今天研究颈椎病并紧密结合实际进行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痉证"、"痿证"、"痰饮"、"内伤"、"眩晕"、"头痛"等病证。颈椎病外因包括风寒湿、慢性劳损、咽喉部感染等因素。内因乃正虚邪实,气血失调,脏腑不和。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致病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固定某一姿势工作的颈椎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吸烟对颈椎病患者非常有害,也是造成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并可经常诱发颈椎病。在颈椎病人中,有相当多一部分病人,特别是颈型颈椎病早期或发作期的病人,几乎都有咽喉疼痛的症状。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椎间盘的退变与颈椎病人咽部红肿的程度成正比,中青年患者群中尤其如此。咽喉部炎症是颈椎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急性和慢性咽喉炎的病程及程度都是颈椎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颈椎与咽喉部位毗邻,两者之间的淋巴循环存在密切联系。长期取一侧卧位,使颈椎侧弯,侧方受力失衡,久之亦会损坏健康。高速行车中的突然刹车而造成颈椎病已是相当常见,称之为"挥鞭"损伤。由于交通日渐发达,此类损伤也日益增多。
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认为,颈椎的损伤可加速颈椎的退变,静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退变的影响是通过破坏颈椎两柱或三柱中的结构,动力平衡的失调可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椎间盘营养供应降低是椎间盘退变的启动因素。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椎间盘炎症介质释放、椎间盘细胞功能减退都是椎间盘退变过程的重要因素。
1.关于椎间盘营养供应降低的研究:软骨终板渗透压的研究,椎间盘氢清除技术的研究;软骨终板厚度与钙化层的研究;软骨终板内血管芽与血管窦的研究。Nachemson等认为椎体骨-软骨终板-椎间盘界面的通透性决定于软骨终板与椎体之间血管芽的多少。王拥军等[16]认为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退变椎体周边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是椎体骨赘形成的根本原因。
2.关于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椎间盘的水含量与水合能力的研究;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研究,I、II、III型胶原功能与结构的研究;椎间盘中金属蛋白酶和中性蛋白多糖酶的研究。胶原酶(MMP-1)是一种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它是唯一能够裂解可溶性胶原螺旋区肽键的酶。研究表明退变椎间盘中胶原酶活性明显升高。Melrose等报道椎间盘软骨细胞具有特异性膜嵌的MMP-3激活剂,正常情况下酶与抑制剂结合不显示活性,椎间盘一旦发生退变,其软骨细胞变性、死亡释出激活剂,激活MMP-3,使蛋白多糖水解,从而加剧椎间盘退变。
3.关于椎间盘炎症介质的研究:前列腺素类(PGE2、6-K-PGF1α、TXA2、TXB2、二磷酸腺苷、5-HT等研究)。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的研究:IL-1α、IL-1β、IL-6、TNF-α、GM-CSF、bFGF、IGF、TGF、NO等的研究。Olmarker等将猪的自体髓核注入骶尾椎硬膜外腔,引起明显的马尾神经根炎。Marshall等研究证实突出的椎间盘中含有组织胺。Willburger等[21]测量了在培养液中孵育后的椎间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