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透天凉种种.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2kb)。
烧山火、透天凉种种
屈指描太极整理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
(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
(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
(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透天凉: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
(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行六阴数)。
(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
(6)手法操作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者缓按针孔。
--《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焦勉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进针气至后,先将针上提至浅部,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的手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进多出少为原则,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配合医者之呼吸运气,向下插针时,用紧按法,口鼻呼吸;向上退针时用慢提法,微微吸气,这样提插进退配合,约5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进针气至后,先将针插至深部,用紧提慢按,合医者呼吸运气而施术,向上提针时,医者吸气并用力捻转针柄,向下插针时徐徐口鼻呼气,进退提插配合,约5分钟即有凉感。
--《针术手法》
陆瘦燕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度。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
透天凉:进针直至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周树东、周楣声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可补虚寒,法取三才逐步探
三按拇前呼始入,一提拇后吸相关
由浅渐深天至地,慢提紧按九成三
疾以出针当疾扪,热生针下效非凡
烧山火:有歌曰:"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分天、地、人三部徐徐进针。初进针时可将针直入至适当深度,得气后将针向上提至天部,随即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因患者之呼吸而运用手法,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呼气时向下三次进针为主,吸气时一次退针为辅。呼气时口唇微闭,如吹风状,三次从口呼出。吸气时即闭合其口,一次由鼻吸入。向下进针时用紧按法,拇前食后行九阳数。停针时要用力按针不动。向上退针时是用慢提法,食前拇后,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进吸退;热生以后将针从人部再至地部时,也同样行之。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并能沿经传布,上下周流。当针深入地部后,将针再提至人部,如此反复行之。最后一次出针至天部,少停再尽出针,疾扪其穴。
透天凉:透天凉可除烦热,直针至地徐后撤
紧提随吸食指前,慢按随呼食后说
针下凉生再上提,**一进热自夺
退针至天再入深,如此反复同前撤
透天凉:有歌曰:"透天凉法退热烧,一进三飞冷风飘。先针一寸退五分,三出三入紧提消"。先一次进针至应有深度,再先深后浅,分地、人、天三部徐徐退针。直针入地得气后,注视患者呼吸,紧提慢按,**一进,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吸气时向上三次提针为主,并用食前拇后稍向右捻,行六阴数。呼气时一次按针为辅,同时拇前食后稍向左捻。吸气时口唇微开,三次用口吸入。呼气时即闭其口,一次用鼻呼出。当针下发凉时,即退针至人部,施术如前。能使凉气循经传导,最后遍体清凉。出针时不按针孔。
所谓一进三飞或一退三飞者,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轻巧快捷,犹如鸟之飞翔也。
--《金针梅花诗抄》
彭静山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补法:适用于虚寒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以后,这时拇指用力向前作龙眼推旋,当拇指向前推旋完毕,左手拇、食两指用力夹住针柄上端,不使针向回松劲,急用右手拇指指甲,从上向下刮动针柄。这时病人酸麻的感觉,就变为热的感觉。这种热由针穴局部向远处传导。
透天凉泻法:适用于实热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后,拇指用力以凤眼法向后拉捻,急用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柄上端,夹的紧点,固定针柄,不使它向回松劲,然后用右手小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这时病人已产生的酸麻感觉,就会变成凉的感觉。其凉从内向外,直透出来,颇感愉快。
--《针灸秘验》
吴倬仙的烧山火、透天凉:
灵枢经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即继起者用透天凉烧山火之两手法。
针灸家师承有云。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内转为泻。外转为补。补泻之法。可停针侯气。迟迟转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用。盖尽量插之。而至于骨。则不可再插。尽量提之。而针以外出。则不能再用。故定为三提一插。提针呼气。插针吸气。为烧山火。盖提数多。则气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偶数。阴日用奇数。必能使之发热。反言之。三插一提。插针吸气。提针呼气。为透天凉。盖插数多。则气之入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奇数。阴日用偶数。必能使其退热。
除寒退热。乃针灸家必要之手法。故灵枢经列于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之末。等于冠诸本腧篇之首也。
以上所言烧山火透天凉之正法。乃男用于午前。女用于午后。如男子午后。有大寒证大热证 ......
烧山火、透天凉种种
屈指描太极整理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
(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
(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
(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透天凉: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
(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行六阴数)。
(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
(6)手法操作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者缓按针孔。
--《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焦勉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进针气至后,先将针上提至浅部,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的手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进多出少为原则,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配合医者之呼吸运气,向下插针时,用紧按法,口鼻呼吸;向上退针时用慢提法,微微吸气,这样提插进退配合,约5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进针气至后,先将针插至深部,用紧提慢按,合医者呼吸运气而施术,向上提针时,医者吸气并用力捻转针柄,向下插针时徐徐口鼻呼气,进退提插配合,约5分钟即有凉感。
--《针术手法》
陆瘦燕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度。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
透天凉:进针直至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周树东、周楣声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可补虚寒,法取三才逐步探
三按拇前呼始入,一提拇后吸相关
由浅渐深天至地,慢提紧按九成三
疾以出针当疾扪,热生针下效非凡
烧山火:有歌曰:"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分天、地、人三部徐徐进针。初进针时可将针直入至适当深度,得气后将针向上提至天部,随即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因患者之呼吸而运用手法,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呼气时向下三次进针为主,吸气时一次退针为辅。呼气时口唇微闭,如吹风状,三次从口呼出。吸气时即闭合其口,一次由鼻吸入。向下进针时用紧按法,拇前食后行九阳数。停针时要用力按针不动。向上退针时是用慢提法,食前拇后,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进吸退;热生以后将针从人部再至地部时,也同样行之。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并能沿经传布,上下周流。当针深入地部后,将针再提至人部,如此反复行之。最后一次出针至天部,少停再尽出针,疾扪其穴。
透天凉:透天凉可除烦热,直针至地徐后撤
紧提随吸食指前,慢按随呼食后说
针下凉生再上提,**一进热自夺
退针至天再入深,如此反复同前撤
透天凉:有歌曰:"透天凉法退热烧,一进三飞冷风飘。先针一寸退五分,三出三入紧提消"。先一次进针至应有深度,再先深后浅,分地、人、天三部徐徐退针。直针入地得气后,注视患者呼吸,紧提慢按,**一进,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吸气时向上三次提针为主,并用食前拇后稍向右捻,行六阴数。呼气时一次按针为辅,同时拇前食后稍向左捻。吸气时口唇微开,三次用口吸入。呼气时即闭其口,一次用鼻呼出。当针下发凉时,即退针至人部,施术如前。能使凉气循经传导,最后遍体清凉。出针时不按针孔。
所谓一进三飞或一退三飞者,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轻巧快捷,犹如鸟之飞翔也。
--《金针梅花诗抄》
彭静山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补法:适用于虚寒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以后,这时拇指用力向前作龙眼推旋,当拇指向前推旋完毕,左手拇、食两指用力夹住针柄上端,不使针向回松劲,急用右手拇指指甲,从上向下刮动针柄。这时病人酸麻的感觉,就变为热的感觉。这种热由针穴局部向远处传导。
透天凉泻法:适用于实热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后,拇指用力以凤眼法向后拉捻,急用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柄上端,夹的紧点,固定针柄,不使它向回松劲,然后用右手小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这时病人已产生的酸麻感觉,就会变成凉的感觉。其凉从内向外,直透出来,颇感愉快。
--《针灸秘验》
吴倬仙的烧山火、透天凉:
灵枢经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即继起者用透天凉烧山火之两手法。
针灸家师承有云。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内转为泻。外转为补。补泻之法。可停针侯气。迟迟转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用。盖尽量插之。而至于骨。则不可再插。尽量提之。而针以外出。则不能再用。故定为三提一插。提针呼气。插针吸气。为烧山火。盖提数多。则气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偶数。阴日用奇数。必能使之发热。反言之。三插一提。插针吸气。提针呼气。为透天凉。盖插数多。则气之入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奇数。阴日用偶数。必能使其退热。
除寒退热。乃针灸家必要之手法。故灵枢经列于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之末。等于冠诸本腧篇之首也。
以上所言烧山火透天凉之正法。乃男用于午前。女用于午后。如男子午后。有大寒证大热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