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7893
针灸新法治疗局部软组织疼痛,疗效佳!针灸专业必看.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0kb)。

    针灸新法治疗局部软组织疼痛,疗效佳!针灸专业必看

    1、在疼痛局部寻找明显压痛点(注:一般1~2点);

    2、针具一般1.5寸~2寸(根据局部疼痛范围),35号~40号(略粗较好);

    3、针进入真皮后略平刺(最好顺着肌纤维的行走方向);

    4、行针以上下提插为主(幅度由小变大缓慢行针,患者感到酸胀难忍停止行针),若上下提插针感不强者,可以用同一方向旋转滞针法(一般和很快患者就会有明显的针感,针感强时停止); (注:行针时如有刺痛,医者该改变行针方向)

    5、以上行针时要注意患者的感受,太强时可休息片刻再行针;(注:体质弱者针感不可过强)

    6、一般行针后在患者局部压痛明显消失,此时可出针;

    7、2天行针一次,一般1~3次即可;

    以上经验是本人在临床的个人观点,目前治疗效果很好,不妨大家试试。

    希望大家批评指导!!

    这个方法应该不是阁下的经验吧,看上去怎么和卢鼎厚 卢老的斜刺法一样啊 他用的针是0.53的瑞琪牌的套管针。不是最好顺着肌纤维的方向而是必须!对于提插捻转到是不必但是针必须在病变的肌束中间行走3--5 CM,疗效立现。

    关键是、必须找到病变的肌束并且针是平行于肌纤维的刺入的方有效,

    人體運動功能障礙和肌肉損傷---阿是穴斜刺治療肌肉損傷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盧鼎厚

    從某種意義看,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地重複改變姿勢和完成動作中度過的。在重複肌肉工作的過程中,可能促使肌肉的結構增強、功能提高,也可能導致肌肉損傷。本文所提到的肌肉損傷主要指肌肉拉傷,特別是慢性肌肉拉傷,在運動、勞動和日常生活等所有的肌肉活動中都是多發常見的。我國優秀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中肌肉損傷超過50%。很多運動員由於過度勞累導致肌肉損傷而影響提高甚至喪失運動能力。在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和日常生活中,肌肉損傷也都是多發常見的。老年人一旦發生由於肌肉損傷所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而使活動困難,會加重了老人的心理負擔和加速衰老過程。

    肌肉損傷迄今仍是沒有受到關注的醫學問題。

    肌肉損傷時會形成程度不同的僵硬條索、收縮和伸展功能下降,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和酸疼感覺。由於肌肉結構改變的程度和範圍大小不同,對人體運動功能的影響和酸痛的程度也不一樣。輕度的改變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幾乎感覺不到有些甚麽異常。隨著結構改變加重,肌束條索的僵硬程度提高,有時也僅在觸壓這些比較僵硬的肌肉條索時才有酸痛的感覺。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會逐漸感到完成同樣的活動時有關的肌肉比較容易出現酸漲感覺,工作能力有下降的趨勢。由於受影響的肌肉對於維持姿勢和完成工作的作用不同,有的對生活工作並無大礙,但情況嚴重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即使如此,一般情況下肌肉損傷不會有致死的威脅。因此,在沒有顯著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患者並不急於就醫。對於臨床醫學和醫學教育界來說,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顯然會優先吸引人們的關注。由於肌肉損傷迄今還沒有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因此,時至今日關於肌肉損傷問題在醫學院校也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在醫院也沒有專門治療肌肉損傷的科室,很少有涉及肌肉損傷的研究。因而影響肌肉損傷的診斷和治療的進展。

    表現在在診斷方面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明辨病徵的主次。

    究竟主要的病徵是疼痛還是運動功能障礙?一旦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和疼痛時,醫患雙方都傾向關注疼痛、忽視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首先感到的是疼痛,醫生或研究人員同樣是把注意集中到疼痛,把疼痛的問題歸咎於神經系統。在同時注意到疼痛和運動障礙時很自然的會想到骨關節系統而很少想到肌肉本身的結構和功能改變同樣可以引起人體運動功能障礙和疼痛。

    其次是病因病機不清。

    在致病的原因方面雖然在12世紀南宋時期陳言就已提出"勞倦"是致病的原因,但至今還有風寒、風濕或炎症等各種看法。在西方醫學在上世紀初就有的學者提出:超過習慣的工作負荷所誘發的延遲性肌肉酸痛是由於肌肉損傷引起結締組織增生使肌肉粘連所致,認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是病理性損傷。病因、病機的確定顯然會影響到治療措施。

    再次則是病位病所不明。

    究竟病所是在神經?骨關節?還是在筋膜、肌肉?

    當人們在想到肌肉的時候,籠統稱之為肌筋膜疼痛,不清楚到底是筋膜痛還是肌肉痛?損傷的主要部位是在肌肉的起止點還是主要在肌腹等等。

    由於對肌肉本身的結構功能改變同樣可以導致人體運動功能障礙關注不夠以及在診斷方面存在著病徵主次不辨、病因病機不清、病位病所不明等,這些問題必然會影響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例如:腰痛時骨科醫生觀察到骨質疏鬆就確認這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不會考慮腰部肌肉損傷也會引起腰痛;在一側骨盆提高而導致脊柱彎曲和同側腿也隨之提高顯得似乎是同側腿變短時,常從矯正脊柱和骨盆的位置著手治療,很少想到是股方肌因結構改變、縮短把同側骨盆吊起的結果,在使股方肌結構恢復正常之後,脊柱、骨盆和兩腿的位置都會恢復正常;當老年人膝關節不能彎曲時常被診斷為"老年性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但在使股直肌的結構恢復正常、肌肉放鬆,膝關節就又屈伸自如,膝關節的退行性變仍然存在;近期的研究結果表明:過去認為屈膝時膝痛膝軟是髕骨軟骨軟化症的典型症狀,但在使股內肌的僵硬條索恢復正常以後膝痛膝軟症狀也隨之消失;在有些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出現腰疼時並未觀察到間盤壓迫症狀,而腰疼卻是由於腰部肌肉損傷引起的;在"肩周炎"的診斷和治療中,醫生多考慮的是炎症、組織粘連或關節囊老化,卻很少考慮到有關肩關節運動肌肉的結構和機能改變也會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在"落枕"或頭部向左右轉動發生困難時,常常首先想到的是頸椎而很少想到是由於頸部的前斜角肌scalene m.和中斜角肌僵硬、縮短也會影響頭的轉動。除以上列舉的病例外,由於過度工作所引起的肌肉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更是多發常見。

    肌肉損傷的病因和機理。

    早在西元12世紀,南宋醫學家陳言(字無擇,號鶴溪)在他所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原名《三因極一病源論粹》)中提出了《三因說》。認為病因除內因和外因兩者之外還有"不內外因"。在"不內外因"中"勞倦"是致病的原因之一。但至今還有很多醫生認為:肌肉痹症是由於風寒、風濕或炎症等各種看法。在西方醫學在上世紀初就有的學者提出:超過習慣的工作負荷所誘發的延遲性肌肉酸痛是由於肌肉損傷引起結締組織增生使肌肉粘連所致。上一世紀近百年的許多學者沿著超過習慣負荷導致肌肉損傷的思路進行不少的研究,但卻沒有見到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性質和機理的探討。(乳酸?)

    人們在進行身體鍛煉的時候,如果不進行超過已經習慣的工作負荷,就不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完成了超過習慣負荷的肌肉工作後,人體的許多器官、系統的功能都進入了恢復時期,而肌肉卻是在工作停止以後開始逐漸加強的結構改變和酸痛。段昌平、屈竹清、李曉楠、樊景禹老師和我在曹天欽教授和北京二十多個相關單位同道的指導、支援和幫助下進行了大負荷肌肉工作後人股外肌活檢樣品的電鏡和免疫電鏡觀察。我們發現:在工作停止後出現延遲性肌肉酸痛,是由於出現延遲性收縮蛋白的分解代謝catabolism(降解degradation或解聚depolarization)強于合成代謝(anabolism)的降解優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7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