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71kb)。
推拿按摩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70例
趙道洲 柳 直 田旭東(甘肅省中醫院 蘭州 730050)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很多,其療效評價不肯定。1998年10月~2001年7月,筆者對17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進行專項手法加中藥熱敷治療,並與85例單純採用機械床牽引,口服及靜脈給藥的患者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住院病人,共255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70例,其中男85例,女85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4歲,平均47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30d;有外傷史者110例,無明顯誘因者60例。對照組85例,男48,女37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82歲,平均50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15d;有外傷史者60例,無明顯誘因者25例。兩組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具有典型臨床症狀和體症,經X光片、CT和MRI確診,並排除脊柱腫瘤、結核、無菌性炎症等疾病可能。
2 治療方法
2.1 推拿按摩
2.1.1 治療原則
改變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相對位置,鬆解粘連,解除或減輕對神經的壓迫,加強局部氣血循環,促使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功能。
2.1.2 手法
滾法、揉法、按法、扳法、拔伸法、搓法。
2.1.3 取穴
阿是、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絕骨、昆侖等。
2.1.4 操作
患者俯臥位。醫者立於患者左側,用滾法在腰部脊柱兩側骶脊肌上和患側下肢往返治療10min,重點在腰部。用大小魚際揉法鬆解治療以上部位5min。再用肘部(尺骨鷹嘴)和拇指,按以上穴位,側重於肘部對脊柱兩側夾脊穴的點按及對筋肉的彈拔,以得氣為度。必要時用脊柱定位旋轉扳法及拔伸法調整脊柱以恢復良好的脊柱穩定性。最後用搓法搓足太陽膀胱經5min以手掌發燙為宜。以上手法,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
2.2 中藥熱敷
2.2.1 治療原則
補益肝腎、疏風散寒、通絡止痛。
2.2.2 方劑
自擬外用方:防風15g,荊芥15g,川芎15g,當歸25g,川續斷15g,獨活15g,桑寄生15g,杜仲15g,懷牛膝30g,伸筋草30g,土龞蟲30g。
2.2.3 方法
上方藥物裝入縫製的布袋中,水煎30min後倒入黃酒100ml、陳醋150ml,再用文火煮5min後,取藥袋熱敷於患處,藥袋上覆蓋塑料布及厚毛巾以減緩熱量散失,延長熱敷時間,增強治療效果。以上方法可以每日治療1次。
2.3 對照組
按常規予機械床牽引,每週1次,4次為一療程。期間配合口服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的中藥製劑,以及靜脈滴注紅花注射液(40ml,每日1次,7d為一療程)。
3 臨床療效
3.1 療效標準
顯效:症狀及體症消失,腰及雙下肢功能活動正常;有效:症狀及體症明顯減輕,腰及雙下肢功能活動受限情況明顯改善;無效:症狀及體症無明顯緩解或中途症狀加重,改用手術治療或用其它治療方法和藥物。
3.2 治療結果(見表1)
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症為腰腿疼痛,活動不利,肌膚不仁,屬中醫學中"痹症"、"腰腿痛"等範疇。本病根於肝腎虧虛,源於風、寒、濕內侵結於經脈,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而發病。故治療當以補益肝腎、袪風除濕、疏經通絡、活血化瘀為原則。筆者自擬的外敷藥方中杜仲、懷牛膝、川續斷補益肝腎、強筋骨,又能引血下行、引藥下行;川芎活血行氣、袪風止痛;黃柏清熱除濕,又能舒筋活絡;配以黃酒、陳醋增加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之功。採用局部外敷的方式,藥力可以直達病所,避免了口服或靜脈給藥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
筆者採用的這套按摩方法集鬆解、調理和復位於一體,既可以矯正脊柱微細解剖部位改變("筋出槽"、"骨錯縫")來調衡脊柱,又能夠增強肌力,防止肌肉萎縮以增加脊柱穩定性,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控制神經末梢的興奮性,消除組織粘連,從而有利於突出物的還納,緩解對神經根的壓迫。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年12月 第9卷 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刮痧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奶行性变、腰部外伤或长期的腰部劳损等原因所引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或伴有下肢麻木和感觉减退等。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年龄的不同,以及发病早期、中期、后期的病量机制不则,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冶疗时所采取的手法侧重面也不尽相同。
一、 急性期
1、症状 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不能平卧,患者侧卧患肢屈曲体位,不能行走活动,腰部洗动受限。多有明显的外伤史中扭伤史,查体多不能配合。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紧。多为中表年患者。
2、刮痧部痊及手法 因本期为急性期,病变部位周围的组织处于炎性水肿期,所以在刮拭时,腰部手法不宜过重。否则易加得水肿。刮拭主要取腰骶部的命门、肾俞、大肠俞以及患肢的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穴。此期因患者吸能卧位,饮食欠佳,常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大便易干,使腹内压增加,可加重神出鬼没根压迫刺激症状,故取穴时可配以点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时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以加强胃肠的蠕动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而减轻因腹内压增大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二、 缓解期
1、症状 腰及下肢疼痛症状减轻,行走尚因难,腰部活动稍受限,仍不能自然平卧,患肢可出现麻木、皮温降低、感觉减退等,舌淡紫,苔薄白或黄,脉弦。
2、刮痧部位及手法 此期突出病变部位的组织无菌性炎症已减轻,水肿刺激症状已缓解,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可出现患肢的麻木、感觉功能减退等症状,故手法操作时应以中等刺激量的腰及下肢并重的刮拭手法。取穴侧重于下肢的麻木及感觉退部位,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解溪、太溪、太冲等穴位。腰部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命门、八髎穴,以及下肢的环跳、秩边、殷门、承扶、委中、承山等。
三、 恢复期
1、症状 下肢放射痛消失,腰及患肢仍可存在点状疼痛或小腿外侧及脚麻木、感觉感退或一肢肌肉萎缩等症状。行走自学成才动尚可,可平卧休息,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2、刮痧部位及手法 本期因腰部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已基本消失,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主要是患肢感觉功能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故治疗时以下肢取穴生为主。可用较强刺激手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因而有利于下肢感觉功能的恢复,肌肉萎缩的改善。腰部亦可以补的手法刮拭,以促进腰背肌肉组织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取穴同缓解期。
肘压法与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第4卷
詹强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
推拿按摩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70例
趙道洲 柳 直 田旭東(甘肅省中醫院 蘭州 730050)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很多,其療效評價不肯定。1998年10月~2001年7月,筆者對17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進行專項手法加中藥熱敷治療,並與85例單純採用機械床牽引,口服及靜脈給藥的患者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住院病人,共255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70例,其中男85例,女85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4歲,平均47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30d;有外傷史者110例,無明顯誘因者60例。對照組85例,男48,女37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82歲,平均50歲;病程最長30年,最短15d;有外傷史者60例,無明顯誘因者25例。兩組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具有典型臨床症狀和體症,經X光片、CT和MRI確診,並排除脊柱腫瘤、結核、無菌性炎症等疾病可能。
2 治療方法
2.1 推拿按摩
2.1.1 治療原則
改變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相對位置,鬆解粘連,解除或減輕對神經的壓迫,加強局部氣血循環,促使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功能。
2.1.2 手法
滾法、揉法、按法、扳法、拔伸法、搓法。
2.1.3 取穴
阿是、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陽陵泉、絕骨、昆侖等。
2.1.4 操作
患者俯臥位。醫者立於患者左側,用滾法在腰部脊柱兩側骶脊肌上和患側下肢往返治療10min,重點在腰部。用大小魚際揉法鬆解治療以上部位5min。再用肘部(尺骨鷹嘴)和拇指,按以上穴位,側重於肘部對脊柱兩側夾脊穴的點按及對筋肉的彈拔,以得氣為度。必要時用脊柱定位旋轉扳法及拔伸法調整脊柱以恢復良好的脊柱穩定性。最後用搓法搓足太陽膀胱經5min以手掌發燙為宜。以上手法,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
2.2 中藥熱敷
2.2.1 治療原則
補益肝腎、疏風散寒、通絡止痛。
2.2.2 方劑
自擬外用方:防風15g,荊芥15g,川芎15g,當歸25g,川續斷15g,獨活15g,桑寄生15g,杜仲15g,懷牛膝30g,伸筋草30g,土龞蟲30g。
2.2.3 方法
上方藥物裝入縫製的布袋中,水煎30min後倒入黃酒100ml、陳醋150ml,再用文火煮5min後,取藥袋熱敷於患處,藥袋上覆蓋塑料布及厚毛巾以減緩熱量散失,延長熱敷時間,增強治療效果。以上方法可以每日治療1次。
2.3 對照組
按常規予機械床牽引,每週1次,4次為一療程。期間配合口服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的中藥製劑,以及靜脈滴注紅花注射液(40ml,每日1次,7d為一療程)。
3 臨床療效
3.1 療效標準
顯效:症狀及體症消失,腰及雙下肢功能活動正常;有效:症狀及體症明顯減輕,腰及雙下肢功能活動受限情況明顯改善;無效:症狀及體症無明顯緩解或中途症狀加重,改用手術治療或用其它治療方法和藥物。
3.2 治療結果(見表1)
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症為腰腿疼痛,活動不利,肌膚不仁,屬中醫學中"痹症"、"腰腿痛"等範疇。本病根於肝腎虧虛,源於風、寒、濕內侵結於經脈,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而發病。故治療當以補益肝腎、袪風除濕、疏經通絡、活血化瘀為原則。筆者自擬的外敷藥方中杜仲、懷牛膝、川續斷補益肝腎、強筋骨,又能引血下行、引藥下行;川芎活血行氣、袪風止痛;黃柏清熱除濕,又能舒筋活絡;配以黃酒、陳醋增加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之功。採用局部外敷的方式,藥力可以直達病所,避免了口服或靜脈給藥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
筆者採用的這套按摩方法集鬆解、調理和復位於一體,既可以矯正脊柱微細解剖部位改變("筋出槽"、"骨錯縫")來調衡脊柱,又能夠增強肌力,防止肌肉萎縮以增加脊柱穩定性,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控制神經末梢的興奮性,消除組織粘連,從而有利於突出物的還納,緩解對神經根的壓迫。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年12月 第9卷 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刮痧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奶行性变、腰部外伤或长期的腰部劳损等原因所引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或伴有下肢麻木和感觉减退等。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年龄的不同,以及发病早期、中期、后期的病量机制不则,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冶疗时所采取的手法侧重面也不尽相同。
一、 急性期
1、症状 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不能平卧,患者侧卧患肢屈曲体位,不能行走活动,腰部洗动受限。多有明显的外伤史中扭伤史,查体多不能配合。舌质黯紫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紧。多为中表年患者。
2、刮痧部痊及手法 因本期为急性期,病变部位周围的组织处于炎性水肿期,所以在刮拭时,腰部手法不宜过重。否则易加得水肿。刮拭主要取腰骶部的命门、肾俞、大肠俞以及患肢的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穴。此期因患者吸能卧位,饮食欠佳,常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大便易干,使腹内压增加,可加重神出鬼没根压迫刺激症状,故取穴时可配以点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时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以加强胃肠的蠕动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而减轻因腹内压增大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二、 缓解期
1、症状 腰及下肢疼痛症状减轻,行走尚因难,腰部活动稍受限,仍不能自然平卧,患肢可出现麻木、皮温降低、感觉减退等,舌淡紫,苔薄白或黄,脉弦。
2、刮痧部位及手法 此期突出病变部位的组织无菌性炎症已减轻,水肿刺激症状已缓解,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可出现患肢的麻木、感觉功能减退等症状,故手法操作时应以中等刺激量的腰及下肢并重的刮拭手法。取穴侧重于下肢的麻木及感觉退部位,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解溪、太溪、太冲等穴位。腰部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命门、八髎穴,以及下肢的环跳、秩边、殷门、承扶、委中、承山等。
三、 恢复期
1、症状 下肢放射痛消失,腰及患肢仍可存在点状疼痛或小腿外侧及脚麻木、感觉感退或一肢肌肉萎缩等症状。行走自学成才动尚可,可平卧休息,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2、刮痧部位及手法 本期因腰部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已基本消失,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主要是患肢感觉功能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故治疗时以下肢取穴生为主。可用较强刺激手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因而有利于下肢感觉功能的恢复,肌肉萎缩的改善。腰部亦可以补的手法刮拭,以促进腰背肌肉组织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取穴同缓解期。
肘压法与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第4卷
詹强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1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