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头面部疼痛的治疗 > 正文
编号:12307597
顽固性呃逆资料荟萃.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99kb)。

    顽固性呃逆资料荟萃

    术后顽固性呃逆

    呃逆又叫"打嗝儿",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症状,有时还相当顽固。

    呃逆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还真是不少:

    1.积极治疗病因:如呃逆是因某种疾病引起者,当疾病好转或治愈时,呃逆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2.功能性轻型呃逆的治疗:对偶发轻型功能性呃逆,可用深呼吸后屏气、或吞咽食物、或快速饮水、或搔扒咽部诱发恶心呕吐等方法,使呃逆停止;对精神性(癔症性)呃逆可用暗示疗法,并辅以镇静剂或氯丙嗪和泰尔登等药物口服。

    3.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所谓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以上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根据国内的经验报告,现综述如下,可选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1)东莨菪碱。用东莨菪碱0.3~0.4mg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呃逆停止。

    (2)氟哌啶醇。氟哌啶醇5mg,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呃逆停止后,再用药2~3日以巩固疗效。

    (3)麻黄素。用麻黄素5mg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4)指压推拿法。方法:①患者坐位或平卧,术者双手拇指用力按压两侧眶上神经处,以能耐受为度,双拇指再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可见效。②用拇指、食指指腹斜向上用力按压止呃穴,以局部感觉酸胀为度,呃逆可止。

    (5)华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药1~2次后呃逆减轻,3~4日后症状显著减轻或完全消失。

    (6)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mg,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

    (7)中药。方剂:空沙参、麦冬、生地、全当归、甘栀子、生白芍、女贞子、川楝子、柿蒂、川黄连等,煎服。以上药剂,曾治愈过呃逆持续1年以上的病例。

    (8)抗癫痫药。用抗癫灵100mg,安定5mg,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发作。

    (9)吞咽烟雾疗法。方法:取一长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进纸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张口作如吃食物动作,吞咽烟雾,但忌吸入烟雾。吞咽1~3分钟,呃逆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本法的机理是,吞进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可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可使膈肌痉挛缓解。

    (10)针灸或穴位注射。方法:①同时针刺两侧内关穴,多数患者针刺1次即愈,如3次无效,可在同一穴位注射氯丙嗪或阿托品,能使疗效提高。②在两侧内关穴,注入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无效者2小时后重复1次。③前两天用维生素B1分别注入"耳穴膈"和"神门"皮下,然后交替针刺以下体穴4日:中皖、鸠尾、内关、膈俞、合谷、中府、足三里、三阴交。上法曾治愈一呃逆两年半的患者。

    梁福斌 2005-12-13 13:22:23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12月第1卷第12期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顽固性呃逆多见于重症久病,临床各科均可发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久不愈者常可出现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粘膜撕裂等并发症。使病情更加复杂。我们近两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颇见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西医治疗

    1.1.1 首选利他林 患者发生呃逆时给予利他林10mg立即肌肉注射。一般患者能很快止住症状。

    1.1.2 次选氯丙嗪 症状重时,可给予50mg立即肌肉注射。一般症状能在5min内缓解。如停药后仍很快复发,可给予100mg或20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持续静滴。

    1.2 中医治疗 因西医治疗此病虽见效快,但停药后很易复发,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故临床上我们经反复试验观察治疗,总结出如下几种中医治法。

    1.2.1 耳穴压豆法 常选神门、膈、脑点、皮质下、脾、胃诸穴,用胶布把王不留行子固定于上述诸穴后进行压迫刺激,每次用手指按压1~3min,每日5~7次,2天为1个疗程,视病情需要,用1~3个疗程。《灵枢·口问篇》曰:"耳为宗脉之所聚",本法即通过耳部经脉的上述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起到降逆止呃的作用。临床常将此法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共收和胃降逆平呃之功。

    1.2.2 敷脐法 常用麝香、冰片各3g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后敷于脐周,2~3天为1疗程,可连用1~3个疗程。本法简单易行,临床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麝香,冰片二药气味芳香,辛散温通,性善走窜,具有条达气机,平降胃气,通关开窍,启闭醒神等作用。常用于闭证兼见顽固性呃逆的患者。不论热闭,寒闭皆可应用。临床上对神经内外科急危重症病人兼见顽固性呃逆者效果尤佳。

    1.2.3 针灸法 常选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七穴,以足阳明经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证留针可灸,热证疾出不灸。临床多加用电针,在患者有"得气"感应后,选择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以低频冲电流通过毫针刺激以上腧穴。每次留针约20~30min,每日1次。中脘、胃腧属俞募配穴,加上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可奏降胃气之功。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又为阴维交会穴,手厥阴经脉下膈络 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故有宣通上中二焦气机的作用。诸穴相合,膈间气机疏通,胃气得降而呃逆自止。

    1.2.4 胃管注入中药法 药物组成:丁香20g,柿蒂30g,人参3g,生姜9g,随证加减:脾胃阳虚加吴茱萸、干姜等;胃阴不足加沙参、生地等;肾阳虚加附子、肉桂等。水煎后胃管注入,每日2~3次。

    顽固性呃逆好发于重病、久病之后,多因病期长或大量使用一些耗伤正气的药物,致使人体正气亏虚,延及脾胃,胃气虚寒,失于和降,虚气上逆动膈而发生,故胃气虚寒为本病基本病机。因此,临床上我们常以《证因脉治》中的丁香柿蒂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方中重用丁香、柿蒂二味,丁香温胃散寒,下气止呃,柿蒂温中止呃,二者共为主药,人参补中益气,生姜温中降逆。诸药合用,使胃寒去,脾虚除,逆气降,则气逆自止。本法适用于大多数顽固性呃逆患者。

    2 病案举例

    患者,男,65岁,因眩晕、复视1周入院,查颅脑CT无出血灶及梗塞灶,以脑干梗塞、高血压Ⅲ期收入院。给予降颅压、降压、溶栓、抗凝及醒脑治疗。病情未得缓解,逐渐加重,于入院10h后突然出现四肢瘫痪、意识障碍等表现,遂转入重症病房。并加大治疗力度,病情未见恶化。查T36.8℃,BP150/100mmHg,再次查颅脑CT示:脑干梗塞。患者入院第5天起突发持续性呃逆,约10~15次/min,即以压迫眶上神经,并行利他林10mg,症状一度得到控制,但用药后约2h左右,呃逆症状又再现,遂决定采用中医药联合治疗:(1)辨证为脾肾阳虚的,药用丁香20g,柿蒂30g,人参3g,生姜9g,附子3g。水煎后胃管注入,每日3次;(2)选中脘、胃脘、足三里、内关七穴加用低频率脉冲电流电针刺激,留针30min,每日1次。(3)取麝香、冰片各3g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后敷于脐周。经上述治疗后1天,病情得到控制,2天后完全缓解,未复发。

    3体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199kb)